(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00134)
养老问题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关乎人民幸福与社会稳定。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呈现程度高、速度快、老年人口抚养比增幅快的特点。截止2018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分别达2.4949亿和1.6658亿,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17.9%和11.9%;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将会达到4200万,空巢和独居老年人的数量也将会达到1.18亿;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并长期保持4亿人的规模①。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的流动,高龄化、少子化、失能化、空巢化致使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也在不断弱化[1]。随着生活水平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在此背景下,仅靠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难以满足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促使民办养老机构成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然而,民办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困境,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T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该民办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探讨了老龄化背景下民办养老机构的出路所在,以期为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民办养老机构相对于公办养老机构而言,是由除政府以外的主体,包括社会组织、个人出资或者是集资的方式兴办的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的机构。民办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化养老的重要环节,不仅缓解当前养老困境,提供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还有利于入住老人家庭和谐美满[3]。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比较而言,二者有着明显的异同。
表1 公办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比较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在兴办主体、登记部门、定价机制、用地政策、运营经费来源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公办养老机构在资金、土地、政策等方面固然有优势,然而由于其自身定位缺失,服务质量不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社会效果差。老龄化形势越发严峻的当下,民办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化养老机构的一种,呼吁其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的行列中。但民办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严重短缺、护理人员不足、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养老机构注重服务内容与人员质量,共同致力于养老服务。
T养老院成立于2008年10月,位于Z县T村村西,占地8亩,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连续多年受到正定民政部门和上级部门的表扬和重视,得到老人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过调查发现,该养老院在民政部门登记,是典型的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该养老院由西院、北院以及南院三个院组成,设计风格独特,层次鲜明。服务对象主要为本村及附近村落的“五保”、“低保”老人,另外还接受一些自费老人。院内除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外,还具备简单医疗、文娱活动。就当前所具备的规模以及收费标准来看,要比一般的养老院和敬老院档次高。基础设施方面,主要采用四合院建筑风格。现有床位300余张,入住人数约250人左右。生活区设有标准间60余间,屋内设施主要有电视、电扇以及暖气设备。文娱活动区比较少,只有一个新建的休息长廊,长廊附近有一些健身器材。医疗区则配备了由20名护理和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的医疗团队,可以基本上实现入住老人的医疗需求。饮食区由管理人员和院长制定每日的饭菜,对所有老人采取统一的饮食标准。
1.筹资渠道单一。任何机构的运行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民办养老机构也不例外。没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养老机构发展运营的后盾,基础设施、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在笔者对T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访谈中了解到,该院目前的收入主要是入住老人的缴费以及政府每月给五保老人600元的养老补助。再者,由于民办养老机构的非营利性、高风险性以及政府政策支持有限的缘故,致使民办养老机构也难以获得贷款支持,筹资渠道较为单一,资金面临很大问题。
2.固定成本大,支出项目多。该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表示院内所有五保老人都是免费入住,虽然政府每月有600元养老补贴,但这些五保老人的月均支出为1000元左右,这还不包括护理费、管理费、保险费等。此外,房租、房屋以及设施的维修等每年也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固定成本较大。由于民办养老机构直接面对服务对象老年人,在日常的运营管理中,常常会有很多日常生活以外的额外支出。如该养老机构逢年过节会为院里的每位老人准备礼物或者发放一些零花钱,这也会增加成本。
1.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据测算,2020年,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200万,独居和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按照国际标准1:3的养护比推算,至少需要1300万养老护理人员从事养老服务业,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中的服务人员不足50万,护理持证人员不到2万,护理人才缺口巨大②,护理人员供给与养老需求之间出现严重的不匹配。在调研访谈中,笔者了解到该养老机构大约有250位老人,护理人员却只有20人,这表明一位护理人员至少要照顾12名老人,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工作压力巨大。
2.护理人员专业性不足。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T养老机构现有护理人员存在两大明显特征:第一学历不高。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是小学或者初中毕业,自身不具备专业化的管理知识以及养老知识。第二缺乏专业技能。他们只接受过简单的护理培训,学过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专业化的学习和培训没有涉及。
3.护理人员不稳定。院内管理人员提到的一大难点就是护理人员由于工资较低,任务重,经常出现辞职不干的现象,导致护理人员频繁流动,这也是造成人员不足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的频繁流动,不仅会增加机构内部成本,还会导致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入住老人低层次需求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他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农村老年人而言,他们也渴望与城市老年人一样接受新事物,体验多样化的养老生活。因此,对于农村养老机构来讲,养老服务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生活和照料需求,老年人退出了工作岗位,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我,养老机构更应该重视医疗康复、文化娱乐以及精神需求的满足。然而,通过对T养老机构调查发现,该养老院侧重于满足入住老人吃饱穿暖,老人们迫切希望的医疗康复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文化娱乐形式单一,只有每逢节假日时才会偶尔举办一些小型联谊活动,以此来缓解老人的寂寞,增添快乐。至于精神慰藉服务更少。老年人更多缺少的是精神上的陪伴,他们渴望子女们经常来养老院看望自己,陪自己聊聊天,这些正是当前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内容所欠缺的。此外,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内容千篇一律,难以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来提供精准服务,导致养老资源浪费,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服务质量也很难提升。
1.政府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资金投入。Z县政府长久以来对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采取不同的补助措施,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明显大于民办养老机构。然而公办养老机构运行效率低,浪费资源,民办养老机构又缺乏资金难以进行建设发展。就目前来看,Z县政府对T养老院现有的资金补贴范围过于狭小,主要用于对五保老人的养老补助,床位补贴、日常生活补贴基本没有。政府应该根据当地财政情况以及养老院的运营情况,扩大补贴的范围,提高补贴的标准。此外,政府要制定落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不仅仅只是减税减费等,还有在水、电等日常生活开销中实施优惠。比如对养老机构房租的补贴、维修费用的补贴、节假日对老年人的补贴等,多方面减少养老机构的固定支出以及额外支出,从而缓解机构内部资金短缺问题。
2.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民办养老机构的建设中。民办养老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致使其养老服务质量难以提升,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然而,政府扶持力度又不足,因此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来缓解资金短缺困境。政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支持有责任心的社会组织、企业家参与到老龄事业行列中。民间资本可以为养老机构带去大量建设资金,养老机构可以利用这些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条件,也可以将部分资金用于日常生活支出中。总之,民间资本提供的资金支持有利于民办养老机构的完善与发展。
1.建立护理人员培训制度,提升专业化水平
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能够获得专业服务。然而,当前T养老院护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欠缺、操作技能不强等问题。因此有必要进行培训。对于已经在养老院工作的人员,政府与养老院联手合作,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机构内部培训制度,提高在岗人员的操作技能[2]。此外,养老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和高校进行双向合作,高校将相关专业的学生分配到机构内部进行实习,理论应用于实际,积累社会经验[3];养老机构也可以将护理人员安排到学校课堂进行学习,增长理论知识,加深工作认识度。
2.完善护理人员薪酬制度,减少流动性
护理人员不仅要照顾老年人生活,还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琐事杂事,可谓十分艰辛。他们在付出劳动时也渴望获得一份满意的回报。据调查,T养老机构内部护理人员工资水平较低,人员流动性极大,导致护理人员短缺,老人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养老机构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运营情况合理确定护理人员工资水平,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对于条件允许的养老机构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等级分别给予岗位津贴,还可以实行入职补贴、培训补贴、社保补贴等等,从多方面提升护理人员的工资水准,减少流动性,缓解人员短缺问题。
3.构建护理人员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热情
双因素理论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是指那些能够通过改善而使员工得到满意,发挥他们最大热情,提高生产效率的因素[4]。针对当前护理人员热情度不高、态度不积极的现象,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根据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评价对其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会让他们看到付出与收获成正比,精神奖励则会进一步激发服务热情;第二,养老机构内部应建立完善的晋升机制。如果护理人员长期在某一岗位上做重复的事,他们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晋升机制的存在使他们明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职位升迁,职业生涯会得到发展,这样他们的工作热情会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也会有明显转变;第三,政府可以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宣传力度,定期举办一些讲座提升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使他们获得社会的尊重,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目前,T民办养老机构主要以提供简单生活照料为主。然而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仅仅只有生存这么简单,他们同样存在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以及娱乐需求。针对当前T民办养老机构服务内容单一的困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T养老机构可以将政府或者民间资本投入的部分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将活动场所划分为室内与室外两部分。室内活动场所可以有健身房、游泳池、棋牌室等;室外可以酌情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和小型文化广场;第二,养老机构可根据现实情况和附近医院达成合作,推进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由医生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或者将有医疗康复需求的老年人送至医院,这样医院和养老机构保持双向合作,从而满足老年人医疗方面的需求。第三,T养老机构应注重老年人才开发,鼓励老人多方面参加社会活动。虽然老人退休了,但是他们还想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机构内部也可以定期举办书法比赛、歌唱比赛、广场舞大赛等,对于优秀者设立奖项,使老年人明白做这些事情意义深远,不再感觉机构内部的孤单与冷漠,从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养老机构产生亲切感。
养老问题牵涉国计民生,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民办养老机构应老龄化背景而生,虽然不是一种极具完美的养老模式,但毕竟有其独特优势,不仅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利于家庭关系的良好构建,还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针对当前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需要政府、民间资本、养老机构以及老年人群共同努力,相互磋商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注释】
①2018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