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福建分中心 张玉英 周顺骥 吴双静
商品条码作为食品的身份代码,在推动数字化管理、深化物品编码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我国推动实施的国家大数据战略不谋而合。商品数据的科学、规范和统一为整个供应链各贸易方实现降本增效、信息互联互通和产业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率先在全国提出并推动“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为福建省食品安全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有效破解福建省食品、食用农产品等产业各环节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信息闭塞、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2016年7月,福建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省”的战略部署,于2017年9月正式启动全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覆盖人民群众日常基本消费食品的“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
2018年6月25日,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追溯平台)正式上线,该追溯平台将各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统一在一个平台上,打通管理的壁垒,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运营模式,为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互联互通、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控制、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管落实搭建了桥梁。截至目前,追溯平台运行正常,商品条码在这个保障广大群众饮食安全和消费权益的民生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追溯码是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各单位(平台)借助统一的追溯码,遵循“向上一步,向下一步”的追溯原则,采集、记录、分享各环节追溯相关信息,才能真正实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等全供应链追溯。《福建省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原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制定福建省“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编码地方标准。为此,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在追溯平台建设之前就牵头制定了省地方标准DB35/T 1711-2017《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码编码技术规范》,将GS1编码体系引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奠定了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技术基础。
GS1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多环节、多领域应用的全球统一商务语言,它以商品条码系统为核心,为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等提供全球唯一的标识,目前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应用40余年。商品条码是食品在贸易流通各环节中所使用的最基础的载体,它赋予每一款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可以确保追溯工作的有效性。所有参与方可借助商品条码对产品进行相关数据准确采集和快速自动识别,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和系统不兼容导致的资源浪费。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711-2017充分采用GS1标准,将零售商品编码、储运包装商品编码、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分别作为零售预包装食品、储运预包装食品、物流单元预包装食品的基础标识代码,并通过与生产日期或批次号的组合作为每一批次的食品追溯码,实现食品安全追溯,大大降低了各平台的运行成本,实现上下游信息流的准确、快速衔接。
传统追溯平台常常存在追溯数据量少、数据质量差、数据关联性弱等问题,导致追溯缺乏可持续性,最终难免流于形式。为避免陷入类似困境,在追溯平台试运行初期,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福建分中心(以下简称福建分中心)便积极推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与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数据共享,实现全国商品条码信息库与追溯平台数据对接,让预包装食品的各填报方在系统中可以自动获取全国商品条码信息库中产品相关基础数据。
全国商品条码信息库主要包含国内商品数据和进口商品数据两大部分,在国内商品信息通报方面,编码中心早在2002年就完成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为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提供了权威的商品信息通报渠道。国内商品信息通报由企业自主采用标准化的产品名称、规格、关键字、UNSPSC分类等字段对产品进行信息描述。此外,编码中心还在全国36个地市建立源数据服务工作室,为企业提供商品实物的拍摄、测量、信息采集等一条龙服务,信息采集内容包括商品名称、品牌、规格、GPC分类、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执行标准、特征属性信息等,进一步优化企业通报的产品信息质量。目前全国商品信息库已有38万余家系统成员通报的12219万多条商品数据。在进口商品信息申报方面,编码中心于2018年正式开通了进口商品信息通报渠道,支持进口商、代理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进口商品相关经营主体基于商品条码和国际标准属性维护进口商品信息。2018年7月编码中心与海关总署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了商品条码在通关环节的应用,提高了企业进行进口商品信息通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了进口商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全国商品条码信息库来源可靠、发布权威、全球通用,保障了商品基础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海量商品条码数据的获取和应用大大减少了企业在追溯平台进行商品基础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有效解决了信息质量差的问题,降低企业维护成本,提高平台运营效率,在加速商品快速流通、精准追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追溯平台已通过全国商品条码信息库调用国内商品数据891.4万条、进口商品数据9.6万条。以商品条码信息为基础的数据化追溯系统日趋完善,加快了安全责任主体的锁定速度,规范了安全生产行为,降低了政府部门监管成本,在全省逐步形成食品安全追溯的良性生态链,提升了食品风险预警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准确性。全国商品条码信息库,追溯平台信息共享机制如图1所示(见下页)。
图1 信息共享流程示意图
DB35/T 1711-2017标准在追溯平台的全面应用实施,以及追溯平台与全国商品条码相关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对商品条码的推广和应用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国商品条码信息库和追溯平台的数据对接是对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的践行,在推动信息库“量”和“质”的双维度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追溯平台中已申请商品条码的商品基础数据必须通过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获取,引导未通报商品信息的企业对其产品信息及时进行补充、完善,提高了全国商品条码信息库的国内商品数据采集完成率,推动了进口商品信息填报覆盖率。如果获取的基础数据出现描述不清、标识错误,追溯平台要求企业返回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源头通报数据修改,从而持续优化全国商品条码信息库的数据质量。
GS1标准在追溯平台的推广及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商品条码的影响力和企业对物品编码工作的认知度。目前,追溯平台中直接嵌入编码中心商品条码业务办理功能,通过两个平台有效字段的信息互认,省略了重复输入账号密码登录流程,方便企业快速完成信息补录。同时,功能嵌入直观有效地引导非系统成员通过追溯平台注册商品条码。截至2019年11月15日,福建省新注册系统成员数为2849家,同比增加836家,注册率同比增长41.5%。
商品条码作为食品的身份代码,在推动数字化管理、深化物品编码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我国推动实施的国家大数据战略不谋而合。商品数据的科学、规范和统一为整个供应链各贸易方实现降本增效、信息互联互通和产业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福建省“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之路走的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