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瑶,何建华
(安徽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电子商务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电子商务也得到飞速的发展,越来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2015年12月8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学院和大学从2016年开始创新和创业教育课程。[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建立需要与各学科的专业课程相结合,实现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更好发展。对于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更有必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创新和创业教育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电子商务行业前景看好,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根据《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8.66万亿元。相比2016年的22.9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4.77%。[2]与此同时,不断扩大的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导致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增加。根据《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人才调查报告》,目前企业中最具优势的人力资源主要是运营人才、前端技术人才和先进的销售管理人才。在被调查企业中,71%的企业急需电子商务经营技术人才,50%的企业迫切需要推广销售人才,急需产品策划与研发人才的企业占15%。[3]
从以上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市场的扩张必然导致人才需求的增加。电子商务专业涉及到的课程知识内容比较多,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业比较繁杂,但同时又要有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过程开设多门课程,但众多的课程使得学生难以分清主次,学生会感到虽然学习了很多课程,但难以精通。并且这些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而当前的高职院校难以提供全面的实践操作机会,这使得学生只是片面地掌握了书本知识,缺乏实践能力,这很难与当前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相匹配。
当前电子商务行业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对于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加大的同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招聘人才的压力不断加大,招聘成本不断提高。根据《2017年中国电子商务人才调查报告》,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存在三大矛盾。[4]第一个矛盾是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供应短缺之间的矛盾;第二个矛盾是企业成本上升与企业精益经营之间的矛盾;第三个矛盾是电商企业要求与传统教育模式的矛盾。
当前来看,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才需求不足,而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学校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必须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这与社会发展对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相一致。因此,必须实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对解决当前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视以及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加,高职院校对于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例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6月成立了创业学院,实行“专业+创业”的课程体系并与实践平台同时进行的教育方式贯穿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的始终,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创业人才。另外,2012年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组建“成都创业学院”,实行“企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注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实处。
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倡导者是国家及社会,实施者是各高等院校,作为高等院校中培养创新创业实践性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院校的责任及任务重大。高职院校应加强对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投资力度,不断优化资源。只有国家以及高职院校重视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才能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高职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面向社会的,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实用型人才才是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传统的电子商务教育注重的是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重视度不够,这就使得学生难以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强调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而且还与校外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社会化,为学生提供更大更广的平台,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义乌商业职业学院建立了校内创业园,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为此提供平台。通过建立市场营销、网点运营、物流管理等10余个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工作室,规划建设一个集中数字化仓库、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集教学、实训、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教育和实战平台。
教育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它需要时间的积淀,不是一蹴而就的。以往学生只是在学校里接受老师的教诲,对于电子商务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前对此并不了解。而现在,强调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使学生对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有更深的体会,并且能够在学习之后有自己的作为。最主要的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生日常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例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鼓励学生创业,实行网店营销绩效代替学分,同时对于网店开设方面进行单独辅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到最佳状态。据了解,成都创业学院强调教学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大一期间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修满40学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在大二期间设立了一个小班,教导和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在大三期间,学生可以参加一些创业项目,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这些措施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和电子商务课程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当前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方面的人才短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2017年高职电商人才本地供需匹配情况》来看,全国各地方对于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都非常大,而高职电子商务近几年的毕业生数量却远远不够,这就使得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供需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5]而且还存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分布不均,使得部分地区电子商务人才不足,而有些地区却有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过剩现象(如图1)。
图1 2017年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各地供需匹配情况(数据来源: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人才需求数据))
如图1所示,当前一些经济发展很好的省份和地区,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数量与供应数量之间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广东省2017年电子商务岗位之间供需差额数量高达20万;上海市的电子商务岗位供需之间的差额数量高达14万;江苏省电子商务岗位之间供需差额数量高达10万。还有部分经济发展比较好的省份,如贵州,对于电子商务的人才岗位供给与需求之间也存在高达20万的差额。如此看来,无论是发展中还是发达省份对于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大,但人才供应的数量却都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这就导致了严重的岗位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一问题不仅会影响各个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也会影响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各种版本的电子商务专业教材,而各高职院校对于教材的选择也各有不同,电子商务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更新速度快,而教材中的内容及案例都是根据以前的经验及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来编写的。教师片面地注重书本知识,学生一味地接受,那么学到的很有可能是陈旧落后的知识,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跟不上最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培养的学生也就难以适应不断发展进步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以老师口头传授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学到的也都是那些书本上的死知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了解什么是电子商务以及什么是创新创业。比如,对于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这门课程,大多数高职老师还只停留在照本宣科,部分老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将书本知识搬到屏幕上,缺乏课堂演示网站建设的过程,难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重难点。而且学生难以通过上机实际操作来理解知识以及将知识灵活运用,知识仅停留在书本理解上。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对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若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来锻炼自身能力,知识的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灵活地做到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学生难以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实践型人才,这与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矛盾。
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的话题不断被提及,人们的创新创业意识似乎在不断提高,但是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却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或学校对于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使高职院校难以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压制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天性,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思维。部分人将创新创业看得过于神圣,认为只有高科技高智慧的人才能去创业,也有一部分人将创新创业看得过于低微,认为只有找不到工作的人才被迫无奈去创业,这些错误的认知使得学生不愿意去创新创业。
由于电子商务是在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期缺乏人才积淀,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来不及培养,跟不上社会需求。他们中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有些是市场营销、财经商贸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也有些是从事电子商务的专业人员。他们中或缺乏电子商务实践工作能力及经验,或缺乏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同时,高职院校中电子商务专业师生比例不协调,往往只有几个专业老师带所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这样会导致老师精力不足,难以全面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难以做到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长处进行个性化发展。
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社会实用性的务实性人才,是能够立马投入社会使用的人才。如何实现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高职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应面向社会,考虑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今后电子商务的走向,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充分结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除了系统和正规的课堂教学外,还要辅助以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学校建立一个完善的考评机制。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创业班,鼓励学生创业。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可以有选择地免修部分学科,在自己所开的淘宝店上取得的优异成绩还可以换算成学分。这就避免了学生只学习书本知识而觉得枯燥无味,还通过创业业绩代替学分的形式使得学生去实践,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吸收进去并转化为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应将课堂学习、课外实践以及项目参与等都纳入学生个人的成绩考评当中,这不仅使学生对于创新实践活动更有兴趣和热情,也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是伴随终身的。因此,对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缓慢的过程。良好的氛围可以促进意识的更新和发展,因此,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中,不仅仅是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首先是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最直接和形象具体的参照物,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最先进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阅历,对当前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形式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一些关于自身对电子商务创业的经历或者体会,也可以讲述一些电子商务名人的事迹,如马云、马化腾、张朝阳等,讲述一些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成功与曲折。这些人物的事迹可以鼓励学生的创业激情,使他们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其次是校园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外在的环境教育力量,学校可以通过营造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出学生的潜在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学校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设讲座,讲座的开放性与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对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了解与认识,也可以建立一些社团,通过社团活动的形式来带动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与热情。
学习是永无止尽的,而这条道路的领导者就是教师,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在高职院校中,很多教师都是非本专业出身,难免会有能力或者经验不足的情况,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培养一支有着丰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新创业实战经验及指导能力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和基石。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组建校内教师交流会,把相关专业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共同研讨当前关于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以及教学方面的情况,这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沟通,使得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理论方面还是教学方法实践方面都能有所受益,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其次,积极组织或参与外校本专业教师研讨会,开展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案例、以及创新创业实战研究,这不仅能够强化教师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教学,也能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能力,以便更好地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日常的教学中。最后,积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深入企业学习能够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将自身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社会企业相结合,更加具有实际操作意义。这样的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更能与时俱进,给学生带来最新的社会企业信息,教授给学生最切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更加符合社会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精神和能力的实践型应用人才,而电子商务更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因此,创建完善的实践实训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课堂讲学主要是传授理论知识,而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内化成学生自身的能力后再付诸于实际活动中。首先,结合相关理论和专业要求,给学生上机操作的平台。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方式给学生分配学习任务,任务的分配可以结合他们自身的特长或意愿来进行,这样可以使他们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相关操作。不仅锻炼了他们将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并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其次,高职院校对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应予以重视。创业园是一个由学校投资建设,主要由学生自我经营管理的场所,切实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实践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培养能够起到很大作用。再次,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能够进入电子商务相关企业当中进行系统地学习[7]。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创建研究中心等,充分发挥高校“产学研”基地的实践教学功能,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接触社会,走进企业,真正地将所学知识和能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为自身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