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跃孝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 401520)
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在浇筑完成后的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不断累积,温度逐步升高,筏板基础混凝土内部最高的温度可达70℃以上[1-2]。普通尺寸混凝土构件散热条件好,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水化热裂缝。但大体积混凝土则不同,内部积蓄的热量不易散失,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会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导致混凝土开裂,从而对结构的使用和安全带来隐患[3,4]。
本文结合某工程混凝土筏板基础的温度测试,研究了筏板基础混凝土内部温度场的分布,分析筏板厚度对水化热温度的影响,可为控制温度裂缝、计算温度应力等提供试验数据。
某工程混凝土筏板厚度为3.5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筏板整体混凝土工程量约为3500m3 ,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水化热温度的测量从混凝土入模开始,每隔5 分钟采集一次温度数据,不间断的测量了约120 小时,得到1000 余组试验数据。水化热温度测点布置如图1 所示。
图1 沿板厚测点布置图
试验表明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入模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与中心点的温度变化曲线是同步的,在混凝土浇筑后约24 小时达到最大值,而且下降段也是比较接近,温度变化曲线下降段很平缓。表面测点和中心测点的水化热温度对比曲线如图2 所示。混凝土温度大约在入模后24 小时达到最高大值。由图也可以看出混凝土表面与中心在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比较接近,但由于混凝土导热系数小,内部热量散失困难而维持个较高的温度[5]。
图2 表面与中心点水化热温度变化对比曲线
通过对混凝土筏板基础水化热温度场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观测,得出了测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随混凝土筏板厚度的增加,由水化热产生的中心温度明显增高且中心热量更难散失。对于厚度特别大的筏板基础,混凝土水化热危害应该引起工程人员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