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及开发问题研究

2020-06-17 02:44张东燕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特色旅游省份人文

张东燕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界定了体育旅游的概念,指出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旅游为主要表现形式[1]。从体育旅游基础的概念视角看,体育旅游资源内在的核心应是具备能够用以进行相关体育开发的人文或自然旅游资源。可见,需要重视更有开发价值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会有利于“指导意见”中所指出的特色运动的发展,如传统人文资源类的龙舟、舞龙舞狮,自然资源类的极限运动、马术等。因此,对当前国内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将选择国内10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计量统计及开发现状的分析,挖掘出当前开发的不足,为国内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未来开发提供若干建议。

1 体育旅游资源的分类

体育旅游资源类型包括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前者指的是非人工的天然可供进行体育旅游活动的相关生态资源,包括了冰雪、山川地貌、河流湖泊、戈壁沙漠、森林等;后者则是通过人工开发出来可供进行旅游活动的旅游资源,包括历史遗留的人文古迹、体育建筑,当下社会建设的体育场馆、健身中心、主题乐园以及开发的体育运动和比赛等。近些年来,很多研究者对体育旅游资源分类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将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细化分类。如邓凤莲(2008)从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两个角度,将包含的资源分为了民族风情类、赛事场馆类、地貌资源类、水体资源类几个类型[2]。宛夏(2012)从色系角度重新将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归为五类:绿红蓝白黄[3]。黄佺(2016)将两类体育旅游资源归为九个大类:山体资源类、水体资源类、大气资源类、宇宙资源类、历史资源类、民族民俗类、宗教资源类、生物与园林资源类、体育赛事资源类[4]。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跨省域间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整体分布情况,因此自然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类型选择的范围限制在了几类较为具有共性可比的资源:山体地貌特色资源、水体特色资源、生物园林特色资源、民俗特色资源。

2 国内部分省份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根据相关网站及文献资料,梳理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几个区域省份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每一区域选择两个省份:辽宁、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南、海南、贵州、云南、陕西、青海。表1主要整理了四个方面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山体地貌特色资源、水体特色资源、生物园林特色资源、民俗特色资源。其中,山地地貌特色资源主要包括了省域内的诸如山地、沙漠、悬崖峭壁等自然地貌资源,可用以开发攀岩、蹦极、休闲观光等体育活动;水体类特色资源包括了河流、海域、温泉等可开发漂流、潜水特色体育活动的资源;生物园林特色资源包括了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林区等可用以多种户外体育运动的体育资源;民俗特色资源包括了各地的民俗活动、民俗建筑等可用以开发特色观光或赛事活动的人文资源。

表1 国内10省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表1中10个省份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由于各个省份的自然特色资源、人文特色资源禀赋的差异,在数量和类型上表现的有所不同。诸如辽宁、黑龙江这类北方省份的山地地貌特色资源、水体特色资源,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在开发过程中“旅游休闲”类的“观赛”性质产品多会成为主要选择。而相对来说,这类特色体育自然资源在东南部省份,如湖南、浙江、福建这类省份,在开发过程中则会增加更多的“参与体验”类产品,如山地徒步挑战、攀岩、蹦极等。实际上,很大程度这些省份形成的特色人文体育资源与这些自然资源禀赋特性也是密切相关的,在欠缺自然体育旅游资源的省份,人文体育资源往往成为重点开发对象,会据此打造相应的体育赛事或运动。

3 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计量统计

3.1 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总量分析

经过大量资料的整理统计(结合省域范围内景点数量与各类网站披露数据),10个省份的体育旅游资源总量、特色旅游资源总量的情况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10省体育旅游资源总量与特色资源总量

表2中的特色旅游资源选择需要具备一定的标准,本文按照中国旅游景区等级来判别,至少具有A才算作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通过在10个省份总体旅游资源中进行筛选,得到了其具有特色的体育资源数量。

例如,辽宁省376个体育旅游资源中A级别以上的资源有: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5A)、大连金石滩(5A)、鞍山千山(5A)、沈阳故宫博物馆(4A)、盘锦红海滩(4A)、沈阳北陵公园(4A)、丹东鸭绿江(4A)、丹东凤凰山(4A)、辽宁兴城古城(4A)、本溪水洞(3A)、锦州笔架山(3A)、辽阳白塔公园(2A)等等,共计102个。

黑龙江省325个体育旅游资源中,A级别以上的资源有:五大连池(5A)、哈尔滨太阳岛(5A)、黑龙江镜泊湖(5A)、汤旺河林海奇石(5A)、漠河神州北极(5A)、哈尔滨索菲亚教堂(4A)、哈尔滨二龙山(4A)、哈尔滨玉泉国际狩猎场(3A)、大庆龙凤公园(2A)等等,共计92个。

浙江省541个体育旅游资源中,A级别以上的资源有:杭州西湖(5A)、杭州千岛湖(5A)、嘉兴乌镇古镇(5A)、普陀山(5A)、雁荡山(5A)、绍兴鲁迅故里(5A)、天台山(4A)、雷峰塔(4A)、神仙居(4A)、苍南鱼寮(3A)90等等,共计88个。

将上述统计整理的10个省份的体育旅游资源总量,及特色旅游资源数量制图可较为直观地看到一些问题,如下图1所示。

图1 10省体育旅游资源总量与特色资源数量对比

从图1中的10个省份的体育旅游资源总量与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数量的对比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各省当前都有着相对较为丰富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但整体上看特色旅游资源占总体旅游资源的比例十分低,开发力度整体凸显不足;其次不同省份的特色旅游资源数量分布占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占比较高的省份是青海和海南,占比较低的是福建和浙江。从旅游资源总量上看,浙江和福建更为丰富,然而其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却相对较少,尤其浙江,在当今旅游行业中比之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广为人知的特色旅游资源十分有限,而如青海和海南这类总量较少的省份,业内外观其名亦可知其辖内特色旅游资源,这较为直观地反映了特色资源的开发力度不足的问题。当然,这也与长期以来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以旅游业轻工业为主,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也实属必然现象,青海省虽然旅游业并非如海南一样发达,但由于其有限的旅游资源类型,令其特色旅游资源较为突出。其他省份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情况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总量较为丰富,但具有特色的资源并没有充分开发出来,没有形成知名度较高的品牌。

3.2 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不同类别计量分析

将统计出的A级别以上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按类别,即山体地貌特色资源、水体特色资源、生物园林特色资源、民俗特色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省份在不同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上的现状。处理结果如表3和图2所示。

表2 10省A级以上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数量

图2 10省A级以上特色体育旅游资源不同类别占比

图2显示,在多数省份内,当前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在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占据了绝对比例。简言之,就是说当下各省要想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所依托的主要资源多是集中于民俗文化类的资源类型,资源类型分布过于单一、不合理,对于自然性体育旅游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这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是相当不利的,同时也再次说明了长时间以来,国内旅游开发对民俗类的资源利用较多,但自然性资源利用较少。

3.3 结果讨论

从体育旅游资源总量与特色旅游资源对比视角进行计量统计分析,以及不同类别特色体育旅游资源计量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各个省份整体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多数省份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在整体体育旅游资源中占比很低(如图1所示),开发力度不足的问题十分的直观,部分省份这一问题十分突出。同时,在特色体育旅游资源类型方面,过于集中于民俗类开发也凸显出了开发力度问题,资源类型利用过于单一集中,也属于开发力度不足的范畴。对于通过计量统计分析的这些客观结果,在当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宏观环境下,应加以重视,提出解决办法。

4 国内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4.1 国内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

通过前文的计量统计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下国内几个省份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一方面整体开发力度不足,另外一方面直观地看又主要是以民俗类资源为主,也就是说以人文性体育旅游资源为主要构成,自然性体育旅游资源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体育旅游作为以体育运动为核心的新形态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必然需要引入更多的竞技元素,这些元素都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利用,缺乏了自然资源的基础支撑,必然会发展迟缓。通过对当下实际各省特色体育资源分布的实际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到,自然性资源的开发严重的不足,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形势下,体育旅游发展与现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错位,需要从根源上认识到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特色体育旅游资源,需要对不足的自然性资源部分进行适度的开发。

4.2 对策建议

对于当下特色体育旅游自然性资源的开发不足的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观念意识上认识到这种问题,二是从体育旅游功能定位上,三是从资源开发模式上。

首先,观念意识。探索讨论的这一论题,现有研究中少有提及,即地域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对区域内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在中央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发展地方特色运动项目方面,各方面应该意识到所谓特色运动项目,所依托的必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地方要发展特色项目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而当下实际的情况是这类自然性特色的资源的开发度不足,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体育旅游产业的核心是由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共同构成,尽管现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但并不是可持续的,也难以打造出独具一格的特色品牌,因而应该在观念上树立起“打造坚实的基础资源环境,自然与人文资源协同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不应过度开发单一类型资源”,这样才能进一步围绕其开发运动项目,发展相应的产业。

其次,体育旅游的功能定位。体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从功能上兼具了两个产业的功能特性,要保证这种功能的实现,定位上不能模棱两可,或当体育产业、或当作传统旅游产业进行建设发展。文章通过计量统计分析发现,资源开发类型上过于集中特色人文民俗类,正是将这个产业当作传统旅游业一样进行发展,由此也引发了对自然性资源开发过少的问题。因而,各个省份应该再次深度研究《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定位域内体育旅游产业的功能,只有从产业源头明确了产业发展路线,才能避免后续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过度集中单一类型问题。

最后,资源开发模式。体育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是传统单一的资源开发,不能生硬地改造地理条件、环境等,它强调的是体育与旅游如何实现融合发展,在改造开发自然或人文资源环境时,追求的是游客参与或体验到由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所以,相应不足资源的开发时,一方面要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的可持续,另外一方面要站在游客视角考虑开发后的体验参与感。这就要求不同省份地区,如何最大化利用资源优势,打造自身具有竞争力吸引力的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在开发模式上需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多方面因素。例如,在生态承载力不足的区域进行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打造特色体育旅游自然性资源,小众类的一些自然性特色资源可做首要选择,如攀岩、山地越野等,一些多数人喜爱参与的体育项目不适合开发,逐步建立起“小众特色自然体育旅游资源+大众人文体育旅游资源”模式;在生态承载力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尝试开发较为受大众欢迎的特色自然资源,逐步建立“大众特色自然体育旅游资源+大众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但这些也需要在一定生态要求之下,不需赘述。

猜你喜欢
特色旅游省份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地域文化下的特色旅游商品设计研究
创意农业和特色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磐安县维新乡溪下路村为例
特色旅游产品培育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16省份上半年GDP超万亿元
22个省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