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 乐
近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蓬勃发展,道路里程不断增长,机动车数量持续增加,各类技术手段交替革新,在促进经济社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公安交管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日趋复杂的道路交通形势,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在现有警力的支撑下,公安交管部门对新进人员的需求偏向也发生了转变,即迫切需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实战应用型人才。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积极满足公安机关对人才的需求是办学的应有之意。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主要为公安交管部门培养人才,各公安院校也以实际人才需求为导向,正积极开展实战化教学。然而,就目前实施效果来看,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对此,笔者试以江苏警官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开展的实战化教学为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的改革完善提供帮助。
自2009年起江苏警官学院启动实战化教学改革,并在2010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正式新增实训课程。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专业实训课程已从原先的交通指挥与疏导和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两门课程、共计8 课时,发展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体系,课程总量共计34 课时。加之其他综合类实训教学,整个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战化教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点到面的过程。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仍应看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解决。
一直以来,公安类专业学生培养都遵循着先做好公安基础教育,再进行专业化教育的思路,虽然近来一再强调实战化教学的重要性,但课堂理论教学仍在各教学环节中占主导地位。在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类课程和公安类基础课程超过总学时的60%,且此类课程均分布在前四学期。具体的专业课程从第四学期起开设,鉴于第五或第六学期将安排为期一学期的实习,第七、八学期将安排全国公安院校联考的复习及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等教学环节,实际上给予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只有三个学期。期间涉及的课程门数及课程内容较多,且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对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细化,便于学生理解吸收。受时间限制,教师在实施实战化教学时往往只进行简单的技能模拟训练,以保证理论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性。一旦遇到节假日或大型活动安保等特殊情况,在后续的补课环节,实训教学只能让步于理论教学。
在正常实施的实战化教学中,为使教学向一线延伸,江苏警官学院采用校内教师和公安机关兼职教官“搭对子”的形式进行授课,以突出实战特色。然而,由于公安工作任务繁重,兼职教官常在时间安排上难以“两头兼顾”,因而实战课程编排常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在4 周内完成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教学及训练内容的接受。不少学生认为上完课后,一两天就没了印象,学习效果不理想。在针对大三、大四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中,有近2/3 的学生在回答“你认为目前实训课程课时编排是否合适?”的问题时认为实训课程编排过于密集,建议分散排课,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详见图1)。
图1 调查问卷统计a
目前江苏警官学院已建成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验室由智能交通管理教学实验系统组成,依据实际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进行建设,主要用于模拟训练,基本涵盖公安交通管理中的主要智能交通系统和设备,相当于一个微缩版的公安交通指挥中心。然而,硬件设施如此优良的实验室的使用效果却不甚理想。一方面,校园内部的道路交通环境相对封闭,设计的实训场景与实际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导致了实训带入感差且实训内容往往过于简单,致使实训效果欠佳。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短缺使得实验室只能在特定时间开放,每个学生参与实验实训的时间有限,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据调查,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在实验室中进行教学的参与度不够,课余时间使用实验室机会较少。
传统的重理论、轻实务,重知识、轻技能,重讲授、轻实训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对实训教学的投入。开展实训教学需对场地、设施设备、人员组织等进行必要的协调,相较于课堂教学,教师所需的准备较多且实施过程较繁琐,影响了参与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因而,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过多精力开展实战化教学,仅仅局限于必要的技能讲授或简单的模拟训练,由此使得实训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不仅不能有效对接公安一线实战化工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参与实战化教学的积极性,导致教学双方均应付了事,实训效果不佳。在笔者开展的“你对目前本专业实训课的看法”的调查中,有51.16%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实训课教学内容较陈旧,过分注重形式,实践操作过于单薄,课程较乏味。由此可见,教师投入的不足,不仅影响着授课效果,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性也对实战化教学的开展有着较大影响。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应试教育后,不少学生只把分数奉为圭臬,参与实训教学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而只为了单纯获得好的评价或分数,以为后续的就业安排或升学提供便利。许多同学往往只对课堂上的实训环节进行模仿,不懂变通,做不到举一反三,课上一听就会,课后一做就错,真正的训练效果有限;更有学生见实训教学学分不多,而不重视实训课程,只专心于其他有利于提升总体评价或公务员考试的课程,具体表现为抱着出教室玩的心态来参与实训课程,敷衍了事。
要结合交通管理工作的特点,以公安交管实战需求为导向,综合运用各类方法手段,合理组织安排校内、校外实训。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应贴近真实、模拟实战,有条件在真实环境开展实训的,如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管理、交通控制、交通组织与规划等课程,可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赴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由实践基地民警和专任教师协作开展教学活动。不具备在真实环境中开课的,则可转为开展相应的校内实训教学活动。这主要是通过在特定区域,模拟还原现场情况来开展教学工作,如交通事故处理、交通事故分析与再现、交通事故物证鉴定技术等课程。在积极开展参与式实训教学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归纳的能力。可结合理论授课和实践活动,适时开展专题讲座、课堂课外讨论、社会调研等教学活动,并要求学生完成实践报告,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有效结合,综合提升学生实战实践能力。
在实训课时的编排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分散式安排。艾宾豪斯遗忘曲线表明,最佳的记忆周期为刺激开始的第2、4、7、15 天,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从学生角度考虑,一周安排3—4 学时最为合适,不宜编排过密。此外,实训课程的开展易受实习安排的影响。一般而言,大三学年是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接受实训课程教学的最好时期,而目前的实习则集中在大三学年进行,使得学生在实习前无法完成完整的实训课程训练。这不仅影响了实训课程进度,也使学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两者的效果均打了折扣。鉴于此,笔者建议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时做充分论证,在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缩短或延后实习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在完成实训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习。这样既可让学生在实习中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也可通过实习单位的反馈检验学院开展实战化教学的整体效果。
在全警实战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既要上得了课堂搞得了科研,又要下得了基层办得了案件。从近年的师资引进来看,不少教师是公安工作的“门外汉”,因此,应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公安专业教师每3年应参加不少于6 个月的公安工作实践”要求,让教师参与实战。同时适度加强和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地区的培训进修,重点训练实战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实践性教学能力。
考核环节的设置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着课程的整体评价。应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注重过程性考核,减少或取消书面测试。考核内容可依托实际交通管理问题进行改造和设计,设置多项专题,且由学生抽签选取考核项目,避免其进行“针对式”学习。考核地点则可协调公安交管部门,争取将工作现场作为考场,增强实战感。考核人员则可由授课教师与一线民警组成联合考官,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授课老师重点把握课程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学习能力;一线民警则重点把握处理具体问题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即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笔者针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低年级学生开展的“你对交通实验室感兴趣程度”的调查中(见图2),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出对实验室的向往。专业教学团队应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个兴趣点,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使用效果。针对实验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可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形成教师监督下的学生自治实验室管理模式,既增加实验室开放的灵活性,又提升实验室利用率和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也可有效缓解实验室人员配置上的客观困难。此外,在明确实验室相应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可将实验室对其他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开放,进一步扩大专业影响力,为更多同学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图2 调查问卷统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