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 李进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临床具有致盲性的常见血管性眼科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该病以中心视力下降、部分视野缺损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其发病迅速、进展快,严重威胁病人视力[1]。黄斑水肿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多数病人因血管硬化导致血液流动和视网膜血管壁组织结构受损。以往临床多以激光光凝治疗为主,可延缓视力下降,减少血管渗漏,但会一定程度损伤黄斑区功能,临床疗效并不乐观,提高视力的效果有限。康柏西普可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生长,改善黄斑水肿。本文就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浠水县人民医院2014 年5 月至2018年9月期间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老年病人90 例,根据病人入院时间的先后,按照随机顺序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观察组男30例,女15 例;年龄67~78 岁,平均(73.5±4.5)岁;病程1~4 个月,平均(2.4±1.0)个月;合并高血压19 例,DM 16 例,视网膜炎10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68~80 岁,平均(74.3±4.4)岁;病程1~6 个月,平均(3.0±1.5)个月;合并高血压20 例,DM 20 例,视网膜炎5例。纳入标准:(1)所有病人均经接触镜联合裂隙灯90D 前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3],且具有明确病史;(2)均为单侧眼病变;(3)首次治疗;(4)符合激光光凝治疗指标,无药物过敏史。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先天性视网膜病变者;(2)合并心、脑、肺、肾、肝等脏器器质性病变者;(3)健侧眼存在病变者;(4)长期应用视网膜神经毒性药物者;(5)长期口服抗凝药物者;(6)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不能顺利配合治疗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激光光凝治疗,病人手术前3 d 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106]点眼,术前予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参天制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51]散瞳,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南京瑞年百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52)眼球麻醉,使用高功率激光机对准病人黄斑病变部位(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弧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光斑直径:300~500 μm,能量:200~400 mW),压迫2 min,结束后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每7 d治疗1 次,共治疗4 次;观察组予以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先予以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30012)0.5 mg 玻璃体注射治疗,于角膜后睫状体(距角膜缘约4 mm)平坦处进行注射,1 周后再行激光治疗,方法、疗程同对照组,治疗4 周后,根据病人眼底情况、眼底造影、OCT 检查等情况评估病情,必要时可再次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
1.3 疗效分析 治疗4 周后,评价2 组治疗效果。治愈:眼底荧光造影示无渗漏,视网膜水肿、出血彻底吸收,视力增加>15个EDTRS字母,未见新生血管,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恢复正常;有效:眼底荧光造影示仍存在部分渗漏,视网膜水肿、出血部分吸收,视力增加5~15 个EDTRS 字母,未见新生血管,CMT 明显缓解;无效:视力增加<5个EDTRS字母或病情逐渐加重,视网膜水肿、出血未见吸收,血管渗漏无变化或加重,出现新生血管。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 周后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评估病人最佳矫正视力(BCVA),换算成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进行比较;采用OCT 测量CMT;采用静态微视野检查黄斑阈值敏感度(MTS);采用眼压计测量眼力压(IOP)[4-5];FFA 包括囊样渗漏、弥漫渗漏和局部渗漏,采用视网膜血管造影仪进行检查。所有病人均定期进行复诊,记录并发症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n=45)
2.2 2 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治疗前,2 组BCVA、CMT、MTS、IO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CVA、MTS 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CMT 明显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IOP 水平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s,n=45)
表2 2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s,n=45)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IOP(mmHg)14.30±4.06 14.03±1.97 14.29±3.92 13.85±2.04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CVA 0.09±0.04 0.33±0.05**△△0.10±0.06 0.20±0.03**CMT(μm)450.36±198.27 240.67±129.82**△449.72±200.66 311.56±131.67**MTS 17.89±8.42 26.06±6.67**△△17.96±8.39 19.50±4.92
2.3 2 组治疗前后FFA 比较 治疗前,2 组囊样渗透、弥漫渗透、局部渗透人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囊样渗透、弥漫渗透、局部渗透人数均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FFA比较(n,%,n=45)
2.4 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老年人群高血压、DM、高血脂等慢性血管性疾病发病率较高,长时间控制不理想易导致血管硬化,影响血液流动以及视网膜血管壁组织结构,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的主要因素。该病发病急、进展迅速,严重损害视力,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黄斑水肿是该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对视力造成不可逆性损害,因此选择积极、有效、科学的治疗措施尤为关键。目前临床上仍以快速恢复视网膜血供、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为主要治疗原则[6-7]。以往临床治疗该病多以激光光凝为主,其机制为利用激光产生光凝作用,局部高能量灼烧,损伤部分光感受细胞,在视网膜和黄斑区之间形成屏障,促进视网膜吸收光能,建立血液通道,降低毛细血管渗漏,缓解水肿。但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应用激光光凝治疗临床效果并不明显,且老年病人机体功能衰退,予以大剂量激光治疗,效果无法持久,难以彻底消除水肿症状,反而会损伤黄斑区,不利于预后视力恢复[8-9]。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45)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发生后,眼底动静脉血管压力升高,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升高,加速新生血管生成。因此,抗VEGF 类药物可从根本上减少新生血管,降低视网膜渗出量,继而缓解视网膜黄斑水肿[10]。有研究显示,VEGF 和黄斑水肿关系密切,因此,抑制玻璃体液内VEGF 水平是消除黄斑水肿、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人视力水平的靶点。康柏西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用于眼部治疗的抗VEGF 类药物,其效果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认可[11]。该药和VEGF受体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可与多种VEGF 亚型相结合,有效抑制VEGF生成,降低细胞数量和血管通透性,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缓解黄斑水肿,且药效持续时间长,无需频繁反复注射,不仅可以较好地对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提升视力,还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12]。且该药价格亲民低廉,可一定程度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渗漏,促进水肿吸收,抑制血管新生,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提高临床疗效;(2)治疗后,观察组的BCVA、MTS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CMT 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视力和MTS,降低CMT,促进预后,同时,2 组治疗后IOP 水平持平,表明2 种治疗方法均未影响IOP;(3)治疗后,观察组囊样渗透、弥漫渗透、局部渗透人数均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可有效减少渗漏,有利于水肿消除;(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治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病人,可有效恢复病人的视力,减少视网膜渗漏和并发症,安全性较高,推荐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