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娟,张俊友,王全九
(1.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2.西安理工大学水资源研究所,西安 710048 ;3.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陵 712100)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属于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灌溉农业,水资源短缺成为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1,2]。因此,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常用的滴灌、渗灌等灌溉方式虽然起到了节水的作用,但其滴头易堵塞、灌水均匀度不易控制[3],因此提出了垂直线源灌。垂直线源灌是一种适合果树等多年生深根植物的节水灌溉方式,其特点为:灌水深度和宽度可通过线源长度和线源直径进行调整,灌水器上个别孔堵塞后不影响灌溉质量,并且便于维修。目前,垂直线源灌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曾晨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量的入渗特性[4],李淑芹研究了水分分布的数值模拟[5],范严伟研究了土壤入渗特性和湿润体特性[6,7]。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对于指导灌溉非常重要,刘婧然等主要研究了滴灌、微润灌、涌泉灌等方式下土壤水分入渗规律[8-10],上官玉铎等对常用入渗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11-15]。而常用入渗模型在垂直线源下的适用性缺少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垂直线源灌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规律,并比较了三种入渗模型的适用性,得出了相应的经验公式,为垂直线源灌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供试土样取自新疆鄯善县,经风干、碾碎、过2 mm筛后,利用马尔文激光分析仪测定其基本物理特性(见表1)。
表1 土壤基本物理特性
试验设备主要包括马利奥特瓶(简称马氏瓶)、垂直线源供水管和试验土箱。马氏瓶底面积为500 cm2,高为40 cm;垂直线源供水管进口端连接橡皮管,边壁开孔(开孔率为10%)并用纱布包裹,出口端用堵头密封,管中填充有直径为3~5 mm的碎石,将其垂直插入土体中,第一个出水孔距离土体表面5 cm;试验土箱是长宽高分别为80、60、60 cm的有机玻璃箱,试验设备如图1所示。
图1 试验设备示意图
本试验主要进行不同线源直径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的研究。试验设置恒定的供水水头为12.5 cm,线源长度为30 cm,线源直径设置了4个水平,分别为2、3、4及5 cm,每组试验3次重复。将供试土样按1.45 g/cm3的容重分层(每层5 cm,层间打毛)装入试验土箱中,安装好马氏瓶和垂直线源供水管,打开阀门,入渗试验开始。试验过程中,记录马氏瓶读数。灌水4 h后,入渗试验结束。用Spss软件和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模拟土壤水分入渗的常用模型有Green-Ampt入渗模型、Philip入渗模型、Kostiakov(1932)入渗公式和Horton(变形)入渗公式。前两种属于理论入渗模型,后两种属于经验入渗模型[12,16]。Green-Ampt入渗模型是干土积水入渗模型,不适用于垂直线源灌,因此采用其他3种入渗模型进行模拟。
Philip入渗模型采用垂直入渗形式[16]:
i(t)=0.5St-0.5+A
(1)
I(t)=St0.5+At
(2)
式中:i(t)为入渗率,L/h;I(t)为累积入渗量,L;t为入渗历时,h;S为吸渗率,L/h0.5;A为稳渗率,L/h。
Kostiakov(1932)入渗公式为[16]:
i(t)=Bt-α
(3)
(4)
式中:B和α为经验参数。
Horton(1940)入渗公式为[16]:
i(t)=ic+(i0-ic)e-βt
(5)
(6)
式中:ic、i0和β为经验参数。该式可简化为:
i(t)=Ne-wt
(7)
(8)
式中:N和W为经验参数。式(7)和式(8)称为Horton(变形)入渗公式。
线源直径改变了垂直线源灌水器的表面积,为了分析对比线源直径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点绘了不同线源直径土壤水分的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见图2、3)。
图2 不同线源直径的入渗率
由图2可知,不同线源直径的入渗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入渗历时的延长,入渗率均在降低,且降低幅度逐渐变缓,最终趋于稳定。线源直径对入渗率有明显影响,入渗历时相同时,随着线源直径的增加,入渗率逐渐增大。
图3 不同线源直径的累积入渗量
由图3可知,不同线源直径的累积入渗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入渗历时的延长,累积入渗量均在增加,且增长幅度逐渐变缓;线源直径对累积入渗量有明显影响,入渗历时相同时,随着线源直径的增加,累积入渗量逐渐增大。
分析了3种入渗模型在不同线源直径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率的拟合情况,对比了3种入渗模型模拟入渗率和实测入渗率之间的精确性。
2.2.1 Philip入渗模型对线源直径的适用性
将不同线源直径下实测入渗率用Philip入渗模型进行模拟,由模拟结果可知线源直径对穏渗率 影响较小,这是因为不同线源直径的灌水器和土体的接触深度一致。因此,设定不同线源直径的穏渗率A为1.609(平均值)重新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如图4和表2所示。图4是Philip入渗模型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率,反映了Philip入渗模型所模拟的入渗率和不同线源直径下实测入渗率的对比关系。表2是Philip入渗模型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参数。
图4 Philip入渗模型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率
表2 Philip入渗模型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参数表
由图4和表2可知,Philip入渗模型在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858以上,说明Philip入渗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模拟精度较高,能真实地反映出不同线源直径的入渗率变化趋势。因此,Philip入渗模型能模拟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规律。
随着线源直径的增加,吸渗率S在增加,用线性函数对其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图5。
图5 Philip入渗模型吸渗率S与线源直径拟合关系
由图5可知,吸渗率S与线源直径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984,说明吸渗率S与线源直径的线性关系良好。则线源长度为30 cm,不同线源直径的Philip入渗模型为:
i(t)=0.5×(6.909D-12.026)t-0.5+1.609
(9)
I(t)=(6.909D-12.026)t0.5+1.609t
(10)
式(9)可简化为:
i(t)=(3.455D-6.013)t-0.5+1.609
(11)
由于i(t)和I(t)均不小于0,因此D不小于1.7 cm。
2.2.2 Kostiakov入渗公式对线源直径的适用性
将不同线源直径下实测入渗率用Kostiakov入渗公式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如图6和表3所示。图6是Kostiakov入渗公式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率,反映了Kostiakov入渗公式所模拟的入渗率和不同线源直径下实测入渗率的对比关系。表3是Kostiakov入渗公式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参数。
图6 Kostiakov入渗公式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率
表3 Kostiakov入渗公式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参数表
由图6和表3可知,Kostiakov入渗公式在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决定系数 均在0.983以上,说明Kostiakov入渗公式模拟值与实测值更接近,模拟精度更高,更能真实地反映出不同线源直径的入渗率变化趋势。因此,Kostiakov入渗公式更能模拟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规律,而且略比Philip入渗模型精确。
随着线源直径的增加,参数B和参数α均增加,用线性函数对其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图7。
图7 Kostiakov入渗公式参数与线源直径拟合关系
由图7可知,参数B与线源直径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997,参数α与线源直径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84,说明参数B和参数α均与线源直径的线性关系良好。则线源长度为30 cm,不同线源直径的Kostiakov入渗公式为:
i(t)=(3.988D-6.711)t-(0.046 D+0.241 )
(12)
(13)
式(13)可简化为:
(14)
由于i(t)和I(t)均不小于0,因此1.7 cm≤D≤16.5 cm。
2.2.3 Horton(变形)入渗公式对线源直径的适用性
将不同线源直径下实测入渗率用Horton(变形)入渗公式进行模拟,模拟结果如图8和表4所示。图8反映了Horton(变形)入渗公式所模拟的入渗率和不同线源直径下实测入渗率的对比关系。
图8 Horton(变形)入渗公式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率
表4 Horton(变形)入渗公式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参数表
由图8和表4可知,Horton(变形)入渗公式在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74以上。说明Horton(变形)入渗公式拟合值与实测值较接近,能大致反映入渗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因此,Horton(变形)入渗公式可以模拟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规律,但精确度低于Philip入渗模型和Kostiakov入渗公式。Horton(变形)入渗公式更适合于入渗中期和后期的模拟。
随着线源直径的增加,参数N和参数W均增加,用线性函数对其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图9。
图9 Horton(变形)入渗公式参数与线源直径拟合关系
由图9可知,参数N与线源直径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978,参数W与线源直径拟合的决定系数R2为0.985,说明参数N和参数W均与线源直径的线性关系良好。则线源长度为30 cm,不同线源直径的Horton(变形)入渗公式为:
i(t)=(7.164D-11.312)e-(0.076 D+0.037)t
(15)
(16)
由于i(t)和I(t)均不小于0,因此D不小于1.6 cm。
本文在垂直线源供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线源直径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的变化特性,并借助Philip入渗模型、Kostiakov入渗公式和Horton(变形)入渗公式对不同线源直径下入渗规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建立了经验公式,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线源直径的入渗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入渗历时的延长,入渗率均在降低,且降低幅度逐渐变缓,最终趋于稳定;线源直径对入渗率有明显影响,随着线源直径的增加,入渗率逐渐增大。
(2)不同线源直径的累积入渗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入渗历时的延长,累积入渗量均在增加,且增长幅度逐渐变缓;线源直径对累积入渗量有明显影响,随着线源直径的增加,累积入渗量逐渐增大。
(3)3种模型均能模拟不同线源直径下的入渗规律,Kostiakov入渗公式和Philip入渗模型较精确,Horton(变形)更适合于入渗中期和后期的模拟。
(4)得出不同线源直径下3种入渗模型的经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