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理论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解法

2020-06-16 01:05王再军
关键词:导师理论大学生

王再军

(山西大同大学法学院,山西 大同037009)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到874万人,相比2019 年的834 万毕业生,同比增加40万,创高校毕业人数历史最高。大学生就业的巨大困境,迫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人员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创业教育,需要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从自身专业出发,通过科学的实践和理论分析,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产生一种新的创业想法或新的创业理念去更新和改变过去固有的创业模式。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普遍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开设类似于《创业基础》等相关课程。由于受到缺乏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或创业资金等客观因素制约,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多数停留在理论阶段,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不够紧密,[1]仅仅是开展一些与创业相关的理论教学与实际相脱离,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有些高校甚至将创新和创业分割开来,热衷于开展虚拟的创业竞赛的技巧研究,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缺乏系统的培养和训练,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整体培养。[2]对于各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以及学术前沿的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了解以及能力培养,将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会逐渐发现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如何将学校创业教育中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来重新学习。

(二)大学生创业氛围不够浓厚 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和精力,来制定创业策划和开展相关的市场调查,租赁创业场所、购置创业所需的设备及耗材、雇佣人员开展生产及销售等一系列活动,却很难获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大家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的项目与市场的对接存在很大的风险,成功的可能性比较渺茫,拒绝投入资金支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父母也不太关注创业问题,更倾向于让自己的子女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大型企业去就业,甚至愿意投入大量资金为大学生购置不动产,用于升值,而不愿意将资金交与大学生创业之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认知不足 伴随“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步入一个误区,简单地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创办一个淘宝网店、上街发发传单、做家教、送外卖等兼职工作,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由于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和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项目资金多数仅仅来源于家庭,以河南省为例,靠家庭投入的毕业生占总数的57.1%,[3]基本上局限于那些缺乏科技含量、经济效益低的项目,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很难生存下去,短时间内就会导致创业的失败,极大地打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物-场模型分析

TRIZ 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首字母的英译,是由原苏联的阿尔特苏列尔博士于1946 年创立。TRIZ 理论对于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通常分三步:第一步是将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根据TRIZ理论系统,将其抽象为TRIZ 理论中某一类的问题模型;第二步是利用TRIZ 工具来对应查找处理通用问题的方案模型;三是将TRIZ方案模型还原并转化成解决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4]

(一)物-场模型分析 TRIZ理论从物-场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系统构成的关系。物是指整个系统中主体等可以改变的因素。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而言,首先要明确这其中的“物质S”,即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需涉及到的创业主体——学生主体、创业场所、投入的设备、需要准备的耗材、资金和技术等等;“场F”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产生的价值链、需求链、实践实训、创新技术、激励机制、国家的创业政策等。物-场模型的应用首先需要确立一个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分析发现问题的实质。

表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物-场模型组成对比

(二)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

图1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

如图1 所示,首先按照TRIZ 理论的物-场原理,针对各类具体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即确定技术矛盾),通过实质性的技术分析,逐步地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大学生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和创新创业认知不足等问题,转换成TRIZ 系统中的问题模型。TRIZ 理论表明任何领域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与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死亡,皆有规律可循。[5]在TRIZ理论中用39 个通用工程参数来概括描述问题的技术矛盾,并由此而提供40个解决矛盾的创新原理,进而构建矛盾解决矩阵,从中找到适合大学生创业问题的TRIZ 问题的标准解,进而形成切实的解决创新创业问题的方案。

三、基于TRIZ 理论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选择

TRIZ 不仅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而且是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思维模式的变革。TRIZ 理论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主要问题为先导,本着解决矛盾、解决问题的目的,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转化成TRIZ系统中的问题模型,为我们提供了多角度、深层次解决创新问题的方法及思考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上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高校要突出“创新型人才”目标,可以借鉴普林斯顿大学等部分美国著名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的做法,将创新型人才所需品格、知识、能力等指标提前细化。[6]高校通过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能力训练+实训教育”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研讨式、分组式、设问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创造机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通识教育。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新要求,高校在整合本科教学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基础上,可以尝试适当增设TRIZ理论相关课程,将各专业领域内学术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新发明、新材料和最新管理模式带入课堂,开阔学生视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大创业意识的培养力度,为学生创立正确的创业方向与创业目标,激发学生创新火花,触发他们创业动机。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灵活应用TRIZ 理论对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进行创新,增加实际工作需要的元素,极大地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专业教育。TRIZ 理论作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本源,我们可以将TRIZ 理念直接纳入到信息技术、电子、应用化学、机械等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中去,采用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的方式,建立解决相关问题的功能模型,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实习和实践锻炼,培育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训练。TRIZ 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其核心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通常是对一个实际问题确定技术矛盾,着重找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进而还原到TRIZ问题解决方案模型,在已有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7]TRIZ理论可以作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培养创新性的思维模式,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思维模式,不仅仅只适合理工科学生,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适应性。[8]因此,TRIZ理论作为相关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部分内容,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9]

实训教育。高校通过增加卓有成效的实验实训课程,来帮助学生掌握发明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高校以“送出去”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创业教育师资。通过安排本校专兼职教师以挂职的方式,深入到实践基地,熟练掌握创业培训知识,来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二,以“引进来”的方式增强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高校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管理者、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授来校演讲,通过他们的成功经验,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道路的艰辛,同时加强企业和学校的沟通合作。第三,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同创新型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寻求帮助,拓宽经费筹资途径,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基地,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活动。

(二)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 第一,建立虚拟教学系统,承办多样化第二课堂。依托开放式虚实结合的创新教育平台,高校组织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在虚拟市场环境下,进行创业实践体验,并在线答疑解惑、互动交流,提高创新教育教学效率。

第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目前,国家各部委及各省主办的重大科技赛事活动,如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等,受到学生极大关注。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2019年约有1200 名学生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0多名、省级奖励300余人。同时,各高校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密切联系当地相关企业,举办各具特色的科技文化创新活动。

第三,组建学生科技团队。高校通过邀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学术前沿的科研专题讲座、组织专题性的学术沙龙、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平台,并以课题组、社团、研发团队等组织形式组建学生科技团队,指导学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开展创新科研项目,不断提升学生科技修养,促进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类型活动项目的良性互动,培养出更多拥有优秀创业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创业者。[10]

第四,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与政府密切联系,寻求当地企业帮助,从而建立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可利用的创业教育资源。高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锻炼,开展与专业相关的顶岗工作,在工作中体验自身专业掌握的内容在工作的运用,主动地发现问题,尽可能地利用TRIZ理论科学分析企业实践案例,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创业体验。

(三)培育大学生导师团队,实施创新教育模式

依据学生个性化特征,高校要有针对性地成立大学生导师团队,安排专门导师为每位学生建立档案,制订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并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工作,帮助学生熟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尽早确定学习目标,拟定学年学习计划。以山西大同大学法学院为例,学院依据导师的研究方面,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共成立41支大学生导师团队,对2017 级、2018 级和2019 级新生进行全覆盖。

一方面,由大学生导师组指导成立跨专业、跨年级的自主型学生社团。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有山西大同大学法律协会、微博协会、朗辩协会、模拟联合国协会等社团组织,主要运用TRIZ 理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结合社团发展规划,培养出一大批专业优秀的学生,进一步以创新创业小组的“领头羊”带动整个社团发展,以积极参加各类赛事活动、申报专利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路径,手把手引导学生系统地开展创新活动。[11]另一方面,学生要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认真参与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完成导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四)建立协同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要保持长期、健康和有序的发展态势,建立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以更具实践性、个体性、多样性的方式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这一愿景。[12]

一是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的教务、团委、就业和学生工作等部门虽然都有相应的关于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方面的职能,但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统一协调创新创业项目的审批、孵化、组织、资助和运行管理等工作。二是加大对创业的科技经费投入。建议高校调整行政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创新创业工作的科技投入,并且建立创新创业经费投入的有序增长机制,保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发展的后续经费支持力度。创新创业经费来源以学校投入为主,同时吸引建立战略合作协议的企业、实习基地、政府创办的孵化园区的支持和参与。三是高校要大力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并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学分认定等工作。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对于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等科研活动、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组织活动、参与企业安排的实践锻炼、协助大学生导师组完成相关工作、参加省市、学校组织的各类科技、人文、艺术等竞赛活动获奖、获得各类技能证书等均给予一定学分的认定和相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五)运用TRIZ 理论的分割原则完善高效的分阶段培养方式 现阶段,高校虽然逐渐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但是主要集中在大四学习阶段,略显急功近利。TRIZ 理论的分割原则的精髓则体现在将事物视为可解构的复合体。[13]高校可以将此理论深入地运用到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之中。以山西大同大学为例,按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大一到大四分别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规划,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开设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并通过创业调查的形式对大一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摸底排查,掌握创业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树立职业意识。进入大二阶段,大学生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合适的社团和相关的竞赛活动,确立职业目标。[14]大三期间,大学生导师可以指导学生撰写创业策划书或创业方面的课题研究,进入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开展模拟实体创业,通过为其他学生提供有偿服务来获取适当的报酬,提升创业素质。进入大四阶段,指导学生结合毕业论文的设计,积极参与到实习实践活动中,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快速达到契合,尽快适应社会。TRIZ 理论的分割原则理论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方式中得到完美阐释。

基于TRIZ 理论,高校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结合TRIZ 理论的矛盾分析及解决问题理论,以“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思路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科学地、系统地和有目标地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而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以系统化的工具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问题,在更深的层面揭示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实教育的新解法,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15]

猜你喜欢
导师理论大学生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V eraW an g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爱情导师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