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杏花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对于课堂的灵活性有了高要求,教学手段不再以板书设计为主,而是融合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但同时也正因为多媒体课件能够大量的将知识点展示出来,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选择把很多知识融合在一节课讲解,这对于学生消化学习新知识是不利的,尤其随着微课的诞生,我们更应该注重多媒体课件的简洁精炼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高效学习。
【关键词】生物课标 微课件 课件制作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188-01
多媒体演示课件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集声、形、色于一体,教师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够将所有内容展示出来。但由于操作方便,很多教师喜欢把内容堆积在课件,甚至忽略了教材的重要性。每一堂课都要留有余地,不需要将视频、音频、动画一起表现出来,而是要合理的搭配,不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做到“微”中见真知,提高整堂课的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我将根据自己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问题来谈一谈生物课标下交互型微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策略。
一、交互型微课件的制作原则
1.科学设计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不能太难或者太易,不能超出教学大纲,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最近基本的需求。比如很多教师喜欢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这样往往会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偏难的内容也会让学生开始逃避课堂。同时,课件的布置安排不能喧宾夺主,使学生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课件上,从而忽视教师的讲解,教师要把握好课件形式与课件内容的关系。
2.突出重点
交互型课件的制作费时费力使得教师无法保证能够把所有的质疑问题都通过课件展示的方式呈现,教师要学会选择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重点把我的知识,同时还要结合难点问题,减轻学生负担。如很多学生有喜欢抄课件内容的习惯,如果教师罗列的太多内容,会使学生在记录过程中手忙脚乱,这样的内容并不会给学生带来帮助,反而会使学生在复习时也无法发现重点。而重点突出的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保证课程的有效性。
3.综合考虑
我们知道微课的时间安排一般在十分钟之内,同时教师的要以正常的语速进行课程的讲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听讲的有效性,那么教师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设置安排,综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如在讲解“细胞”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对概念性的问题进行展示,或者在课堂中细细讲解。在微课中不需要在花费时间来解释这类简单问题,而是要对学生易出现错误的问题进行讲解,如“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很显然不属于,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才是生命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这样的对细化知识点的强调达到有效的时间内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交互型微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以专题课的形式呈现
在生物教学的专题讲解要运用微课的形式,并且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互动,微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必须要精简内容,尽量细化每一个大板块,将学生易出错难理解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题。
比如我们在讲“生物细胞”时可以给学生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样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教师应该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剖析,如针对“细胞结构与功能”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将“线粒体”、“叶绿体”等等这样的细胞结构进行分版块式讲解,并录制成微课视频。当学生在面对不会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观看微课的形式进行知识点的回顾。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发布微课时给出配套的练习题,让学生边练边学,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针对这些反馈,寻找教学中都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活”了起来,给学生提供了练习的机会,达到了知识强化的目标。
2.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
生物的学习虽然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需要攻克难题的过程,虽然课本上展示的是僵硬的已成的结果,但依旧需要学生去刨根问题,找到每一个结论的出处,在此目标下,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探索的方向和要点。
例如在讲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五个过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说明是吸附、入侵、合成、组装及释放这样的动态情况,让学生进行记忆。为了方便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将这一过程生动的呈现出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性。教师可以搜索学生认为的疑难点,通过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加深学生对此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还可以对一些规律性问题,如“细胞分裂中有关染色体”的总结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班级内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探索答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己日常教学反思相结合,对课堂做出查缺补漏,这样可以有效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问题。
三、结语
生物是一门严肃与生动并存的学科,生物课程中的所有知识都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务必要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生物的意识,不是让学生将知識点仅仅停留在“听说”,“知道”的阶段,而是要能够真正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拥有科学探索精神。新时代下,我们需要高素质人才,具有科学理念的高素质人才更加稀缺,教师应该把培养人才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生物的魅力,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生物科技做好基础准备。
【参考文献】
[1]李宁,王顺,张秀梅,杨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07):593-596.
[2]李德玲.课改模式下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6(12):26-27.
[3]袁轶君,刘娜娜,陈传红,金卫根,饶军.“互联网+任务驱动”在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