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润心田,心田沐阳光

2020-06-15 11:11陈金枝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6期

陈金枝

【摘要】人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一样,是可以通过锻炼得以提升、完善、发展的,学校开展“发展性心理教育”,我校遵循的“发展性心理训练”理念,注重前摄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兼顾反应性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侧重于对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验、感悟,实施“体验求知,践行发展”的心育理念,针对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特点,建立“实践性心育模式”。实行把体验式心理训练纳入学校的常规课程。

【关键词】发展性心育   实践性心育   体验式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006-01

一、实践性心育的基本框架

实践性心育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助力素质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模式。

学校的心育模式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探索中,在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学校必须在扎实的心育理论指导下,通过实践探索,积极建立起来较为稳定的心育工作方法、结构框架和机制程序,我们结合小学心育工作的要求、特点和实际,以“体验式心理教育”、“心本式心理教育”、“发展性心理学观”等教育理念为指导,实施“感悟践行”的 “发展性心理教育”,从感悟践行的体验式理念目标、心育课程体系、心育机制策略等方面建立了稳定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心育工作框架和程序,即“实践性心育模式”。

整个框架以“感悟求知,践行拓展”为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为目标,追求“五全”心育价值,即“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贯通,全体收益”,建立两大板块(心育课堂和心理活动),实施课堂教学针对训练和活动参与体验训练。

二、实践性心育的课程体系

(一)实践性心育的内容

实践性心育的理念概况起来就是“感悟求知,践行拓展”,即用“感悟”和“践行”为中心,利用活动和课程渗透心育理念中的心育要素,引导学生开展发展性心育训练,强调对学习训练内容的理解与体悟,强调对训练内容反复实践、身体力行的活动意义。

首先,我们从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包括健全人格、和谐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能;其中细分出十五个主题训练内容:个性品质、自我认知、自信心理、意志品质、积极心理、情绪心理、品德心理、亲子教育、生命教育、青春期心理、沟通能力、学习心理、智力潜能、抗挫能力、适应能力。

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和实际开设适合学生的心育课程,才能把理念落到实处。

(二)建设实践性心育模式的师资

学校开展的实践性心育模式体系是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德育与教学当中的,学校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分工明确,确保心育课程的有效开展,学校的环境、人文、课程都是心育实践的要素,教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是保障心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每一位教职工在自己承担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

三、实践性心育的特色课程

(一)校园心理剧训练课

一是组建班级小组和心理剧学生兴趣班,把教育戏剧的范式和理念融入到学生日常心理剧的创作和编排当中,学生既可以自己创作剧本,也可以在表演当中把自己的心情感悟:在校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认知困惑、心事烦恼等,融入到心理剧的编排和展示中;二是开展交流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定期举办班级之间的心理剧本创作比赛、心理剧展演比赛、心理剧观后感征集等活动,倡导学生乐于表达,从而在品读心理剧的过程中,学生受到心灵的洗礼,发现问题的本质,觉察自己的情绪,自查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点课制——量身定制班级心理团体辅导训练课

为使各班的专题性心理团体辅导课更有针对性,学校特意采取为各班不定期开设专题心理团体辅导课的策略,即通过对全班学生的普查,针对近段时期学生最感兴趣最有需要的主题开设专题课程,心理教师经过及时的分析整理,针对该班学生的行为倾向和心理特点,心理教师设计干预疏导式课程。

(三)贴近学生开发户外体验课程

一是基于各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开发适宜学生的专门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研究,低年段的学生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特点;中年级学生表现出易激惹、容易冲动、情绪化等心理特点;高年级的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和自信心存在缺失等心理特点和规律,学校制定体验课,坚持对学生开展常态化训练。

二是基于体验课程实施理念,组建教师团队,承担大导师和小导师的工作,通过对学生的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帮助学生自主实现目标,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的升华,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是基于体验课的实效,建立施教规范,施教流程大致为“热身运动——体验训练——分享感悟——践行提升”,为了确保体验课每个环节开展的效果更优化,学校对教师的备课有严格要求,需要按照“课前准备——课中操作——课后总结”进行细致评分。

三项心育课程既是分别独立成体系,发挥针对性心育训练的作用,又能互相融合、互补支持,发挥整体综合心育训练功能,训练内容全面覆盖小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需要,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又针对倾向性群体和个别有需要的学生,采取的游戏活动式、明理疏导式、戏剧演绎式等训练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训练安排上把握常态化训练和普及性训练,适应性训练和针对性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这三门课程构成一个满足学校发展性心理训练立体化的心育“微课程”体系,符合我校开展心育工作的实际需求。

四、实践性心育实现全员心育价值目标

“实践性心育”模式研究含苞待放,在心育理念实施策略体系化,心育内容课程设置纵深化、心育训练运行机制程式化、心育质量评价标准化等方面都还需不断进行深化、 完善。接下来,学校将重点围绕“三项心育特色课程”建设,开展“三位一体的微课程体系”研究,带动学校心育课程标准化建设。

(1)进一步推进“户外体验课”:整理已有成果并编辑成操作手册;探讨“户外体验课”与家长培训、亲子教育相結合的培训模式。

(2)进一步完善“点课制”:继续探讨实施“点课制”以后的效果跟踪和后续辅导课程的设计,进一步完善“点课制”的模式。

(3)进一步推进“心理剧”:改进心理剧的实施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得以参与和受益;将心理剧与家长培训、亲子教育相结合。

求索之路漫长,学校将再接再厉,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实的步伐,在“实践性心育”工作的实践研究探索中扬帆远航,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