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雪
摘要:“三农”问题是一项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问题,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状况和农业生态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技农业、生态农业等新理念扑面而来。作为报社新闻记者,应当不断了解新事物、新情况,更新自身知识理念,将创新作为着力点,讲好“三农”故事,做好新闻报道。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更好地引导舆论,是每个报社新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三农”故事;农业新闻;报道方式方法
一、树立受众意识,确立农民视角
在传统的“三农”新闻报道中,往往以作者为本位进行报道,脱离了农民群众作为受众这一实际情况。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报道理念,确立农民视角,树立受众意识,眼睛“向下看”,带着对农民朋友的真挚情感去讲述“三农”故事,才能够做好“三农”报道。比如著名的新华社记者訾红旗,长期从事农业新闻的报道,其在著作《农事沧桑》的后续中说:自己出身农门,对于“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天然的、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正是因为作者的这份真心,对于“三农”问题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热爱,使得作者长期奔波在农业报道的第一线,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写出一篇篇备受农民好评、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精品力作。基于此,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报社新闻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树立受众意识,改变传统的报道理念,心中装着农民群众,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从农民的一个个“小问题”出发,讲述农民身边的故事,写出能够深入农民内心的“大文章”,使新闻报道真正为农民群众发声。
此外,作为新闻工作者,还应当尽量避免“三农”时政报道中存在的“高、大、空”这一通病,将更多报道的版面留给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注重讲述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传播对农民群众有帮助的“三农”科技信息和政策信息,以小见大,提升农业新闻报道的亲民性、实用性。
二、发现新亮点,兼顾视角与热点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地区的面貌和资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时,要善于抓住热点问题,转变报道视角。中央再三强调,“三农”问题无小事,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但是很多新闻记者依然经常抱怨,认为“三农”问题除了一些重大政策的推行以外,没有什么可报道的,认为农村总是几十年如一日,无法发现新闻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从农村的琐碎小事出发,深入调查与采访,进而发现其中的亮点。比如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问题,不仅要报道农民工进城务工给社会和他们自身带来的直接影响,还要对农民工进城务工所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比如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农业发展走向等问题,在引发社会思考的同时切实考虑到这些问题给农民带来的影响,呼吁社会力量帮助其加以改善和解决。
此外,在新闻报道中,还要善于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中选取报道主题。比如《人民日报》在2017年2月刊登的《一个东北农民的种植转型记:再见,玉米;你好,蔬菜》这篇报道,主要讲述了东北一位普通农民如何从传统种植转向现代种植而收获成功的故事。虽然这只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件小事,但是作者却紧紧抓住了通过结构调整而实现农民增收的这一社会热点,以小见大,对广大农民群众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三、增强精品意识,找准传播路径
一方面,新形势下,网络信息高度发达,即使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受众依然面对着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新闻的传播者。农民由于知识面相对较窄,对于信息的识别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这时,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众声喧哗的信息中推出高质量、有内涵、有特色,且能够在广大农村地区引起广泛影响的精品佳作。既充分发挥作为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又能够很好地引导社会舆论,保持自己在媒体报道中的权威地位。
另一方面,农业新闻的传播还必须牢牢把握受众特点,选取适合的传播路径。尤其是在新形势下,要充分重视“意见领袖”对农业新闻的信息需求,促进新闻的“二次传播”。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融媒体构建自己的多渠道“二次传播”系统,扩大新闻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
总之,在新形势下,很多农业院校都相繼开设了农业新闻传播的相关专业,这充分说明了农业新闻传播的重要性。讲好“三农”故事,做好农业新闻报道,这是新闻媒体的责任,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