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习作起步教学的激趣例谈

2020-06-15 16:06赖雪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8期

赖雪敏

[摘要]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需要老师构建一个语言交流的“场”,让孩子乐于表达,不畏惧习作。本文立足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各个习作的要求,以习作分享为突破点,搭建习作分享的空间,让学生感受习作分享带来的成就感,让三年级的孩子真正做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习作分享;习作起步教学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迈好习作的第一步,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说起习作就犯愁”的恐惧心理,为学生乐于表达打下良好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习作中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那如何让三年级的习作起步教学有成效,让孩子们在首次接触习作并享受习作带来快乐的成功感呢?下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为例,谈谈笔者在习作教学中的以“分享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现状,剖析原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老师们都非常清楚帮助学生迈好习作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谈起习作,学生摇头摆手“怕怕怕”,面对习作教学,教师唉声叹气“难难难”,究其原因,概括为三点。

(一)学生缺乏表达动机的欲望

三年级学生刚刚迈进习作的门槛,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从句到段,从段到篇,比第一学段的写话提高了一个层次,因此很多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感到无处下手,把习作当成了一种压力,甚至不愿去尝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小学生习作这样指出:(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分享快乐”等词语中,感受到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自信心的保护,兴趣、快乐对于小学生的习作非常重要。此时应该把重心放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创造轻松的习作氛围,从无压力写作人手,才能更好更快地消除畏惧,提高习作水平。

(二)学生缺乏获得习作成功感的机会

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二年级升上来,词汇量掌握还不是很多。在每一次习作中,老师都非常重视批改,用红笔圈出学生写得不够好的地方,让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再修改。老师用“写具体”“有中心”“有意义”“有字数”等标准评价起步作文,让孩子们对习作望而却步,害怕习作。这像刚会走路的孩子,老师的满页红红的建议犹如一道道规则,限制了孩子的勇敢迈步,既不能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也不能发挥学生习作的能动性。其实,没有人喜欢被批评,尤其是刚刚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教师若是把学生的习作评得满页都是红红的需要修改的地方,这大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还会打击了他们的习作兴趣,认为习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获得习作的成功感。

(三)学生缺乏发现习作素材的习惯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老师布置小练笔、习作之类的作业,学生们都会大呼“哎!——”,叫苦连天,问其因,答曰:“不知写什么”“无话可写”呀。在学生的认知里,习作、小练笔都是写“惊天动地”的“大事”,或是“有意义的事情”,如:校运会我们班得了团体一等奖,文艺表演我们xXX获得了一等奖……否则,天天呆在教室里上课,有什么好写呀!小学生天真可爱,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只要留心观察,随处都有可以习作的素材。因学生们缺乏发现和积累习惯素材的习惯,即使身处在有意义的场景,也难以体会到场景事件的意义。

二、基于教材,发现突破口

翻阅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关注各个单元习作的主题内容,看清习作要求,在意识中形成全学期习作教学目标、要求层级递进的心理图谱。这一统筹,惊喜地发现了各个单元的习作的要求部分,其中蕴含的一个要求是如出一辙的,而这个要求刚好与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不谋而合。请看下表:

对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八个单元的习作要求做了一个梳理(如上表),除了第二单元写日记不用读给别人听外,其他七个单元都有要求“读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习作”,可以发现其中渗透着读者意识,这个“读者”既有“自己”也含“他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习作中指出:“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可见,尽管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但是习作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不会因年段低而改变。因此,在习作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会写,还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写作就是交流与表达”。

三、交流分享。激发兴趣

学习的最理想状态是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而写作同样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而实现这一途径就是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呢?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写作的成就感,结合统编教材中的习作中的“读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习作”要求,笔者搭建了空间和平台,让每一位学生的习作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让每一位学生不同程度地体验习作带来成功的喜悦。

(一)“小小朗读者”

每一个学生都有被肯定的欲望。学生们辛辛苦苦写出一篇习作,如果没有机会展示,或者被说得“一无是处”,或者是被“高束楼阁”,又或者是“石沉大海”,那是该多伤心的事情。于是,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设置“小小朗读者”活动,可以朗读自己的小练笔、描写片段、单元习作等作品。朗读前,老师说明要求,同学朗读完自己的习作后,第一,全班雷鸣般的掌声送给小小朗读者;第二,“我来夸夸他”,点评时说出“小小朗读者”的2-3个优点;第三,“我来提一点”,提出优点的基础上可以提一个修改意见。

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愿意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学生在这样的习作分享中感受到习作的乐趣,觉得习作的优劣并不只是由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可以用来与同学进行分享交流的,多一个听众,多一份掌声,内心被肯定的需求得到了大大满足。每一位学生身处其中,兴致勃勃,这样的习作交流分享活动,成为了学生小练笔的热门话题,也解决了学生的“无话可写”的问题。

(二)“绿岛方舟”

在教室内开设一个专栏“绿岛方舟”,用来陈列小组习作作品。班里分9个小组,每组5个人,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再修改,再誊抄。展览的作品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位成员的作品都可以上墙,不存在好差之分。但是,每一份张贴发表的作品都需要得到5位同学的签名和老师的签名,这样就可以拿到发表卡,上榜“绿岛方舟”。这片“绿岛方舟”常常吸引着一大群学生围观,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评点议。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作品里加上自己的评点,如此一来,学生就更加有成就感,对于其他学生也具有借鉴作用。学生们经常在栏目前驻足,久而久之,这里的习作就成了互相学习的资源,仿佛这里就是开启孩子们通往“小小作家”的大门。平台的扩展,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光荣和满足,既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又激发了孩子努力写好作文的动力,争取自己的作品也能上墙,也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点评。

(三)“创e空间”

习作分享的对象不局限于校园里的同学和老师,还可以是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还可以是爸爸妈妈的亲友等等,这样可以超越课堂或学校范围,而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教师把在“绿岛方舟”里诞生的习作、学生们课堂的点评、修改片段等资源,用“美篇”软件编辑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文刊,运用微信群、钉钉群进行不定期在手机上进行推送,扩大网络传播范围,让孩子们的作品赢得到更多的读者。阅读量、点赞量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习作热情,更乐于去表达和交流。

“创e空间”让写作动力延绵不断,让精彩持续呈现。

习作起步,是学生习作的重要阶段,而习作分享在习作起步阶段则像磁铁一样强烈地吸引著学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分享习作带来的乐趣,初步体验到分享习作带来的成就感。习作分享让他们在习作起步阶段对习作充满憧憬,充满期待,在表达中获得自信,在习作中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