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少云
【摘要】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对小学生解题思维、解题模式及习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课程的命题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变。数学解题过程是学生对数学模式进行选择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重要意义。数学解题良好习惯的养成,能提高解题效率,提高解题准确率。从目前小学数学解题习惯现状来看,还是存在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学生数学解题效率的提升。本文就小学生数学解题存在的不良习惯问题分析,并提出纠正数学解题不良习惯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不良习惯;纠正;策略
一、引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好的数学解题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學习数学显得尤其重要,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诱导,使得学生在数学解题习惯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个别严重的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等情绪。为解决数学解题不良习惯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分析造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生数学解题不良习惯分析
(1)审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好题才能解对题。但是在解题中,审题环节往往被小学生忽视。针对错题分析,大多数学生都会认为是自己粗心,比较轻易地原谅自己。其实主要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清,部分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没有重新审视和分析题目,而是原地徘徊、苦思冥想,或者直接放弃,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还会使学生养成知难而退的不良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2)答题习惯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题,学生解题习惯水平已经有些区分,但区分不是十分明显。就优秀学生和成绩稍微落后的学生进行分析,发现优秀学生答题字迹清楚,列出的草稿及分析过程十分清晰,有利于学生正确答题和回顾检查,并且他们在遇到难题时,往往习惯独立思考,或者积极与同学、老师交流,直至弄懂。但成绩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答题习惯非常不好,不仅草稿分布横七竖八,且作业本或者试卷上答题字迹十分潦草,严重阻碍了学生解题水平的提高。
(3)检查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数学题目不难,部分老师和学生认为即使解题习惯不好,往往也会做正确,学习成绩差异不大。但是随着年纪的增加,解数学题时需要考虑的条件、信息越来越多,解题计算步骤不断增加,在做完题后如有时间,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检查,以确保解题的准确性。小学生在做完数学题后,往往不会进行检查,这大大提高了错题率,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4)反思习惯
反思使人进步。数学解题中,如能养成反思习惯,对学生数学解题思路等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数学解题习惯的养成,学生反思意识逐渐提升,数学解题也就变得越来越轻松舒服。反之个别没能养成良好的解题反思习惯的学生,数学解题就会变得越来越艰辛,数学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辛苦,学习成绩也会随之下降。
三、有效纠正小学生数学解题不良习惯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数学命题条件的认识
数学命题往往注重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因果关系,如果学生不注意题目中条件,结题结果往往会出现错误。比如在一些不等式求解中,学生往往会忽视不定式的两边的相关条件,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在学习解题过程中,思维偏简单,知识不牢靠,不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这大大降低了数学解题的正确性,阻碍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应让学生了解掌握命题的结构,加强对命题条件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和指导学生重视结论成立的条件,培养学生充分了解隐含条件和限制条件,使其认识到命题条件与结论的同等重要性,纠正以往不良的审题习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2)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的学科,在严谨的推理中得出准确的结论。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由于受到一些不规范的干扰,使得学生在平时作业或者考试答题时出现了书写潦草、答题步骤不规范等现象,主要体现在字母乱用、徒手画几何图形等问题上,这样的答题习惯严重阻碍了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必须加强规范化训练,对作业、试卷中出现的答题不规范问题及时进行评讲和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运算能力是学生数学解题的一项基本能力,个别学生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只看题就下结论,忽略了算题的重要性,其结果往往是题目做得不正确,同时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随之下降,还形成了不良的运算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运算方面的指导,并加强运算能力训练,规范学生解题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3)培养学生题后检查的意识
检查验算是对数学思维活动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对自己负责态度。由于学生平时做完题后没有过多的检查,且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和习惯,往往难以检查出错误,直接影响了学生解题的正确性。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题后检查的意识,搜集常见的错误题型,帮助和指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以正面练习形式安排在做一做中完成,有计划地让学生提前接触。同时,老师应言传身教,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板书的检查,有效的培养学生解题的检查意识。
(4)积极反思、系统小结
在解决问题后,老师应指导学生不断反思,反思内容包括解题过程中是否浪费了重要信息、思维和运算是否能更简捷、是否照搬了熟悉的解法等,通过这样不断质疑、不断改进,确保解题过程的科学性、简捷性以及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解题完毕后,应深入分析问题的知识结构和系统性,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研究,把问题所隐含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知识面,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对提高小学生反思能力、促进良好解题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四、总结
在教学及解题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提出有效对策,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在具体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效解决办法,帮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促进数学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薇.莫入宝山空手回——小学生数学解题反思思维习惯的培养策略[J]. 数学之友,2013,06:62-64.
[2]于文华.数学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3]宁连华,王薇. 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习惯的调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67-73+88.
[4]贾丽娜.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