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芳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了以下对策: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政治认同感;加强人文关怀,深化中国共产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交流沟通,增强归属感;健全制度,增强政治吸纳,保障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权利,提升政治效能感;构建公正廉洁的社会政治环境,引起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共鸣,增进政治认同。
关键词: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政治认同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政治认同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他们学历层次较高,社会影响较大,却没有明确的共产主义信仰归属,对这一群体的政治引导始终是高校统战工作的核心。增进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对践行立德树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特点和现状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和政治诉求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相对活跃,有较强的政治诉求。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虽然有了一些变化,但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共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他们关注的共同话题,对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是他们共同的情感。他们关注信息公开、环境保护、资源配置等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和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
(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都表现出思想上的认同,认为该体系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之精华,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能够自觉地把理想信念与思想行动结合起来,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承担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责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新形势下,各种意识形态、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产生激烈的碰撞,党外知识分子作为“自由人”,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更注重个人价值实现,个人事业发展等。
(三)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政治诉求愿望强烈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个性突出,思想活跃,民主、平等思想观念较强,他们对于国家改革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感受更为敏感,反应也更加强烈,热衷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诉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政治民主和政治参与日益关注,他们自觉地把党和国家的命运与自己的责任和利益联系起来,参与政治诉求的愿望强烈而普遍,希望扩大民主权利,期望通过参政议政,实现自身价值。
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从国际国内形势及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結合党外知识分子独有的思想敏锐、个性独立的特点,对他们政治认同的问题和原因归纳如下:
(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造成的政治认同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
市场经济以利益、效益为导向,在这种经济模式驱动下,每个群体包括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必然带有功利倾向和实用主义,一方面他们适应市场经济大潮,积极进取,勇于竞争,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聪明才干,追求经济利益的满足;另一方面过于注重物质利益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导致集体主义意识不强,奉献精神淡薄。他们的政治认同更多停留在浅层次,更多的是认同自身受益其中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绩,报国志向和理想信念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观念的复杂化、多元化
随着新时代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敌对势力从来也没有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西方文化理念、政治体制、生活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冲击整个社会。思想开放超前的党外知识分子首当其冲,思想观念更加复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有所滋长。
(三)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积累导致政治认同的困惑和冷漠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国家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不断分化,贫富差距、体制僵化、腐败等各种矛盾凸显。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成长经历简单,主体意识强,思想活跃,面对社会转型期的个人利益得失容易产生思想困惑、迷茫,甚至对政治认同产生冷漠、疏离的情绪。
三、增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对策探讨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政治认同感
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专题培训、学习考察等形式,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由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视野宽阔、知识面广、认知水平高等特点,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厚植文化根基,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髓,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取得他们的认同和共鸣。要积极探索党外知识分子喜闻乐见的方法、载体和途径,引导他们对政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高政治把握能力,真正从思想深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智慧在于“润物细无声”“ 教育无痕”,要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实地观摩、体验学习、参观考察等活动,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进政治认同。
(二)加强人文关怀,深化中国共产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交流沟通,增强归属感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的思想问题往往和实际问题密切相关,关心个体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实效。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掌握着丰富的知识资源,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对他们要多关心,多理解,多尊重,思想上包容,工作中支持,生活中照顾,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研究听取他们的研究和心声,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党外知识分子的心坎上,拉近与他们的距离。高校党委要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党的重要财富,主动与他们交友联谊,加强沟通交流,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以真情实意化解他们的顾虑,以耐心引导解决他们的困惑,以热情诚恳赢得他们的信任,增强归属感,形成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的良性互动。
(三)健全制度,增强政治吸纳,保障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权利,提升政治效能感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自身优势为其政治参与创造了良好条件。要努力创造条件,为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创造机会。贯彻落实征求党外人士意见制度、发挥党外人士作用制度等,适时召开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向党外人士通报学校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支持他们围绕高校的改革发展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要注重发现和培养高校党外人才,举荐优秀的党外知识分子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务,搭建平台,引导其关注社情民意,积极建言议政;建立问题反馈跟踪制度,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合理采纳其意见建议,提高他们的政治效能感,激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四)构建公正廉洁的社会政治环境,引起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共鸣,增进政治认同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社会风气,完善法律法规,推动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在各个领域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关注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切实解决各阶层社会成员的矛盾,顺应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期待,增进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
【本文系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ZD2019-0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