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民族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发展研究

2020-06-15 16:05侯雨乐杨子松
关键词:科学专业课程

侯雨乐 杨子松

摘    要:以民族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为例,为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及基础教育的新需求,从阿坝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的特点与困境出发,凝练办学特色,挖掘自身发展的定位推进错位发展,并从优化专任教师队伍建设、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加强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健全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地理科学专业发展的思路,以进一步提高地理科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民族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6-0033-03

在1991年的中国地理学会上,钱学森指出“地理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员,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应从系统集成角度、地理哲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等层面去更好地发展地理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陆大道院士认为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生存发展环境间相互作用关系、规律的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主动研究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预测—规划—决策等热点问题做研究,进一步加强地理学对社会的应用价值。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产生十大需求行业都与地理学有密切关系[3],社会各方面都可以看到地理学的身影,未来的地理学科大有可为。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到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形态都在不断调整,把握新常态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是高等院校急需解决的一大挑战和任务。认识、适应并引领新常态,是今后高等教育工作的主线,要更加注重提升教育质量,不断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当前,我国地理科学需要转型发展,要发挥综合、交叉研究的优势,结合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构建地理学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模式和道路,实现在新常态下地理学更高水平的发展。前人对地理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已经作出了不少的探索和实践。周嘉将地理科学专业课程制定了形成性考核指标和方案,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教学水平[4]。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当、实践能力弱等实际问题,周勇等提出了完善教育类课程、增加实践、注重专业技能与地理新课程标准相结合、改变教学方式等措施,以更好地培养师范生教师教育的综合能力[5]。陈一萌从自然地理学课程群的建立及教学体系的实施、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考核方法方式的多元化等方面, 討论了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问题,促进高校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6]。根据地理科学专业的师范性特点,张擎结合地理科学知识方法能力与高考地理试题分析,指出在基础地理教育教学实践的价值取向中,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应是当今地理基础教育永恒主题,这也对高校地理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挑战和要求[7]。赵永峰针对地方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符合地理素质教育要求的师范性质的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结构,为切实提高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质量,以服务基础教育为重点,突出师范性专业特色,提升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作出了有益实践[8]。王静爱等以地理科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为题,去完成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高效发挥精品课程的优质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9]。本文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探讨对地理学专业发展的一些反思,讨论民族师范院校地理教育改革的一些规律,为推动当前高师教育改革添砖加瓦。

阿坝师范学院地理专业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素养培养。大一开始就逐渐加强师范技能养成训练:三字一画训练、普通话竞赛、教师礼仪训练、讲课说课竞赛等实践,分级分层提升其教师教育综合能力,以在今后的教师招考、教师应聘等竞争中拔得头筹,尽快适应并融入中小学教学教育管理工作中。随着师范专业认证等工作推进,地理专业也面临着新常态的变化,对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有了新的需求和目标[10]。

一、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阿坝师范学院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岷江上游,是四川省三州地区唯一开设有地理科学专业的高校。汶川县地质构造运动遗址丰富,自然景观多样,区内动植物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更是别具一格,开设地理专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本专业立足川西,依托藏羌彝走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地理学基础理论扎实、教学技能过硬、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具有吃苦耐劳品质和创新精神、扎根民族地区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师资,以及在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地理科学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管理型专门人才。在办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办学经验,逐步形成了有区域优势的人才培养特色。(1)实践型:以科研促教学,以实习基地养教学,走产教融合之路,培养大批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能扎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一线的毕业生。(2)应用型:坚持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技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意识,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3)服务型:培养一支稳定的、学缘结构合理的、高质量的教学科研队伍服务于教学与社会。以就业为导向,坚定校地融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4)创业型: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带动毕业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二、地理科学专业发展的困境

由于阿坝师范学院地理专业开办时间仅有十年时间,因此在办学经验、课程设置、专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和不足。

1.办学历史较短,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具有博士学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偏低,教学梯队建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教师教学科研和应用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功能仍较薄弱,口径较为狭窄。地理专业教师近几年来获得了省厅级以上科研和教研项目20余项,虽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成果,但总体科研能力还不平衡,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还须进一步优化。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中学地理教学和新课改要求衔接不够,学生说课、讲课实践能力培养力度需要加强。

三、地理科学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优化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结合学校立足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与培养卓越中学地理师资的理念,不断优化专任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大力引进有较好科研基础的全国知名院所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博士、地理教学论教师,以利于师范专业认证。同时,聘请成都市学术带头人和中学优秀教师,为学院的兼职地理教师传授中学地理教学方法和经验以推动学科建设向更高质量跨越。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和教风建设,完善考核制度,努力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到阿坝师范学院讲学、授课。制订专业教师成长培养计划,坚持青年教师上岗前试讲制度。定期派遣青年教师以实习带队教师形式深入周边中小学,鼓励教师尝试使用各类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分期分批有计划地安排40岁以下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2.培育四川省级教学名师。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专任教师有充足的中学一线教学经验。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引入一线初、高中地理教师参与教学研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加强学术交流及时把握本专业的研究动向。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学习,加强与省内外兄弟院校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二)合理规划实验室布局

1.在已有地理实验中心基础上,新建供地理科学专业使用的师范技能实训室1个、教师能力发展实验室1个、中学地理个案分析实验室1个、GIS应用实验室2个、土壤激光粒度分析仪室1个。

2.新建3—5个校外高中实习基地,满足学生见习与教育实习需要。保证低年级学生见习机会,高年级学生的实习时间,更加熟悉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师范生实习、见习工作质量建设,依托水磨镇附属中学等实习学校,加强师范生实习工作考核,进一步强化教育实践技能和素养。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应用能力强的“ 实用型”人才。

3.积极向学校图书馆推荐需要订阅的相关图书、

报刊资料,建立外文图书资料。筹建地理科学资料室,即图书资料达到6万册以上,期刊80种以上,可同时容纳40人查阅的专业文献资料室。

4.增设地理学综合性、研究型實验课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对盆周山区的地理、地质类、土壤学类、灾害防治分析等实践项目,注重求实效。完善现有实习路线:完善实习指导书、实习大纲。实习基地实行挂牌,聘请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中国地理”在教学中已开设水磨镇周边地理环境实调、测量综合性实验项目,有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5.为切实做好新常态下学校转型发展,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全员育人中的主导作用,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学院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能力提升、职业规划、考研就业指导的无缝对接和全方位覆盖。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全覆盖工作,进一步提高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教学+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一方面,突出地理教育主体,学生不仅基本功扎实,更须具备知识面宽广、求实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突破单一培养模式,兼顾多元化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具有运用地理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复合型人才。

2.精品课程建设。不断促进学科专业建设,积极稳妥推动本科教育。建设“阿坝州灾害地理”“中国地理”“旅游地理学”等校级、省级精品课程,加强“中国地理”等核心课程的专业课程思政项目立项和建设力度,秉承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教学中融合实施,形成区域专业办学特色。同时组织教师严格按照学院的教材选用、评价体系要求,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编教材,如阿坝州野外综合实习等教材。

3.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地理科学专业国家质量标准与卓越师资培养理念要求,在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专业技术必修课程、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设置,加大现代教育理念、实践、综合实验课程的学时数。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和地理学素养。如,教师教育类课程分为教师职业基础理论、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现代教学模式与方法三个教学模块,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能。整合核心课程内容,自然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I(地质、地貌、水文)、自然地理学Ⅱ(土壤、植物、动物)讲授,增强部门自然地理的教学内容,并把一部分学分合并至综合型实验中。

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将现代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大力采用研究式、项目式、任务式教学,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第二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形式,构建理论课的网络教学模式,让学生实现自我学习、自主考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广线上线下融合、课内课外融合、课程思政融合、理论实践融合教学模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创建一流课堂,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实现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有益交融。主动利用四川山地自然灾害研究与环境发展研究所以及每个教师科研项目团队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教学、项目研究,加强服务地方能力。并继续加强师范技能测试工作,全面提升师范生的师范技能,为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夯实基础。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去参加全国高校地理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大学生师范素质五项技能大赛、微课等大赛,充分展示阿坝师范学院地理师范生的教学风采,争获荣誉,进一步扩大专业影响力。

(四)健全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

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加强教师之间听评课制度,把教师、学生对课堂评价计入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指标。把学生的学校评优获奖、英语和计算机等级、教师资格证等证件加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严格执行学校本科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强化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强化教师对课堂教学、课外答疑、作业批改、命题与阅卷、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过程考核,专业课程50%的成绩需要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教师主导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和研讨式等课堂教学活动(课程小论文、思维导图等平时作业、小组作业自评互评、思政德育分、创新项目实践等)获得。教师对学生课堂出勤和学习参与度、德育考察必須要有翔实的纪录,保证教学质量。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是我国高师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老少边穷地区的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作用极大。为应对21世纪社会发展的变化,需要错位发展、转型发展,找准自己错位发展的特色定位以立足于不败之地。需要对专业定位、课程、教育体系进行系统优化,从课程群、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等层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避免学校改革少走弯路的有效途径,也是专业革新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钱学森.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讨论会上的发言[J].地理学报,1991,(3).

[2]陆大道.地理科学的价值与地理学者的情怀[J].地理学报,2015,(10).

[3]蔡运龙.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

[4]周嘉,董美娜,万鲁河,等.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建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19).

[5]张勇,向云波,邓江楼,等.新课改背景下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实践与改革[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

[6]陈一萌.高校地理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7,(5).

[7]张擎.由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看地理基础教育价值取向[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8]赵永峰.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2).

[9]王静爱,苏筠,余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与思考——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理”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

[10]黄晓军,杨青山,熊玲.新时期高校世界地理教学的挑战与应对[J].地理教学,2020,(7).

猜你喜欢
科学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