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书志,农民身边的科技扶贫特派员

2020-06-15 11:11李琪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0年4期
关键词:鲁山县服务团特派员

李琪

“老乔,又来这么早啊。”

“今天事情多呀,除了要写记录、做排查,还要给好多人家代买急需的生活物品呢。”

这位与赵海涛同在鲁山县琴台街道疫情防控值班点义务值班的“老乔”,就是年近70岁的高级兽医畜牧师乔书志。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老乔积极响应号召,不顾年高,率先报名参战,和千千万万个一线值班员一样,义务当起了老百姓的“服务员”。

其实,在平日里的工作中,乔书志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村,和村民、养殖户打交道,人们称他是“身边的科技扶贫特派员”。

随叫随到的乔指导

“你别着急,我马上过去帮你看看是什么情况……”

这是乔书志平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虽然他早已从畜牧工作的岗位上退休多年,但却依旧记挂着农村畜禽养殖,始终坚持着下乡入户的“革命传统”,只要养殖户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

凭着热心、肯干和熟练的畜牧兽医技术,2016年9月,乔书志被河南省平頂山市鲁山县科技局选派为科技扶贫特派员,负责鲁山县张店乡邢沟村、雷趴村、张窑村的养殖产业扶贫工作,指导畜牧养殖、疫病防治和市场分析,帮助当地脱贫攻坚。

2017年10月,鲁山县农业科技服务团成立后,乔书志又主动申请加入,除了继续服务张店乡邢沟、张窑、雷扒三个贫困村的脱贫指导工作之外,从张店乡到团城乡,乔书志的足迹几乎遍布鲁山县每个有需要的贫困村,成了贫困村的“常客”。

从养殖技术指导到送资料,再到送药品,每一次,乔书志都是认真对待,不厌其烦为养殖户做技术讲解。不论骑摩托车还是步行前往,不论崎岖山路还是泥泞小道,他从无怨言。

2017年,有一段时间,乔书志在邢沟村狄志国猪场指导扩建项目。当时,他骑着摩托车一周几次往返于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对新建猪场的规划设计做现场指导。一次,因坡陡弯急,路面湿滑,他一不留神,连人带车坠入了路边的山沟,幸运的是,虽然胳膊和腿都受了伤,但没有伤到骨头。

“要不是老乔指导着让俺提前把400来头猪娃卖掉了,后面就得多赔100多万元呢。”对于乔书志的帮助,邢沟村养猪大户狄志国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从规划到技术,乔老师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如今,狄志国的养殖事业搞的风生水起,2018年收入达到100万元,同时带动周边20户贫困户脱贫。

据了解,自2016年以来,鲁山县已选派63名科技扶贫特派员,组成农业科技服务团,分包联系该县174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实现该县科技扶贫全覆盖,进而辐射指导该县的产业扶贫工作,科技服务涵盖畜牧养殖、农林种植、农产品加工、农家乐旅游等扶贫产业。

接地气的老专家

“这县里来的专家和我想的不一样,一点儿架子也没有。俺家牛圈那么脏,人家回回来给牛瞧病,二话没说就跳进去,一点儿也不嫌弃”。

团城乡寺沟村的贫困养殖户高渺参提到乔书志,用的最多的词就是“没架子”。

虽然近两年团城乡鼓励贫困户们发展养殖业脱贫致富,但是很多人对于养殖技术一窍不通,只是“想当然”去养,高渺参也是“养牛”新手。

刚开始养的时候,养了15头牛,但是牛的生长情况并不理想,因为饲养管理不当,一个月就死了两头。当时,平顶山市委组织部驻寺沟村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邀请乔书志前去指导。

乔书志带上消毒、防疫等药品第一时间赶到了寺沟村,实地查看情况后,亲自跳进牛圈给高渺参演示如何消毒,又给每头牛注射了防疫药品。

由于高渺参是第一次养牛缺少经验,所以牛圈没有定期清理,牛粪遍地,到处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看到乔书志没皱一下眉头就跳了进去,高渺参不住地感叹“这样的专家真是从没见过。

2018年临近春节,高渺参养的一头母牛难产,乔书志得知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助产。小牛降生后,老牛当时情况紧急,人工剥离胎衣时出血,于是,乔书志马上给老牛用上消炎药和止血药。寒冷、困倦、劳累、粪污……乔书志都不在乎,终于把危在旦夕的老牛给救了回来。

“没架子的老专家”——这是大多数人对乔书志的评价。听过乔书志讲课的贫困户,也普遍反映乔书志讲的条理清晰,能将十分复杂的技术用“农民听得懂的话”讲出来,很接地气,而且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截止到2018年7月,鲁山县科技扶贫特派员共开展农技培训300多场次,培训群众4000多人次,入村服务7000余次。该县通过组建农业科技服务团,选派科技扶贫特派员入村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服务,使该县产业扶贫成效“含金量”倍增,为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闲不住的扶贫特派员

这些年,乔书志不仅经常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问题,还根据养殖户的需求,多方协调,帮助养殖户将养殖业做大做强。

已是荣誉满满、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他,为何依旧这般不辞辛苦?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我是个闲不住的人。”这是乔书志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7年5月,平顶山市启动集聚英才、助力扶贫专项活动。同年7月,平顶山市委组织部联合8家单位,整合农业、林业、畜牧专家以及“田秀才”“土专家”等,选出196名专家人才组建覆盖有脱贫攻坚任务的6个县(市、区)的“农业科技服务团”。乔书志作为“农业科技服务团”中的一员,主动请缨深入贫困地区提供科技服务。

张店乡雷扒村青年李理想,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2016年6月萌生创业想法,想要养羊。但是羊场建好以后由于缺少技术人员,李理想就有了放弃的念头。

乔书志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李理想联系,为他分析市场环境、养羊前景,帮助他筛选品种,鼓励他树立信心,不要将已经投入的资源浪费掉。在技术上,乔书志更是手把手地教李理想如何喂养、如何管理。在乔书志的帮助下,李理想的羊场2018年度出栏羊500只,净盈利达到30万元,吸纳了周边10多个贫困户就业。

乔书志还多方协调,为李理想成功申请购置了花生摘果机等农机补助近2万元,帮他申请修建了30米的场前生产用路。

“最困难的时候,是乔叔鼓励我坚持下去,乔叔不仅是我的老师,更像是我的家人”。提到乔书志,李理想总是满怀感激。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受益者,李理想没有忘记家乡的贫困户,“回乡创业不仅是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还想帮助乡亲们走出一条脱贫致富路,何况我的产业是在乔叔和农业科技服务团的帮助下才发展起来的。”

乔书志对他的帮助也是他的愿望,李理想说,他会和乔书志一起帮助更多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学技术创业。

“在农村,有的家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家畜,就像是‘生命线一样。”所以,只要患畜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乔书志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救治。

“每当看到养殖户满意的笑脸,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感谢话语,我就心满意足了。”

在脱贫攻坚路上,像乔书志这样的“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对农民进行帮扶的例子不胜枚举。

据悉,平顶山市“农业科技服务团”已累计下派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科技人员9185人次,对接帮扶贫困村468个,覆盖贫困户2万余户,帮扶5万余人,入村服务16800多次,开展农业技术方面咨询3860多次,进行农业科技服务会诊906次,解决技术难题500余项,进行产业技术帮扶1300余次,培训贫困群众35000余人。

他们带着养殖、种植、营销等农业科技特长,分布基层,靠着专业、技术、信息进村入户开展帮扶行动,面对面开展针对性、个性化服务,尤其注重在科技推广、技术指导、决策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精准服务,引导人才、智力、技术“三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的作用,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

作为基层脱贫攻坚路上科技攻关的“参谋员”、把脉献计的“智囊团”、群众的“知心人”,科技扶贫特派员们正在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鲁山县服务团特派员
鲁山县关工委召开“五老”工作座谈会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鲁山县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在水源保护区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实
鲁山县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