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民
【内容摘要】本文以高中化学辅导教学为研究视角,针对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辅导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分析讨论。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开展带去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化学 辅导教学 反思性教学
前言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经常反省自我有利于发现思考过程与实践活动中的不足,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改正,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在高中化学辅导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进而深入性的了解高中学生的特点,最终提高教学时效性,提升总体教学水平。
一、辅导教学前的反思
教师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课前阶段,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设计的前瞻性。传统高中辅导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后的反思想,忽略课前反思。而实际上通过对课前阶段的反思,有利于教师查缺补漏,进而完善教学计划,最终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彰显化学辅导教学的人本性特质。例如,在“元素周期律”一课的教学中,该课程属于基础性课程,内容相对来讲比较枯燥,属于缺少直观性的知识内容,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本课程的内容特点与目标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具体反思过程如下:第一,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引入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生互动,积极开展讨论与探究活动,避免课堂中呆板生刻的知识讲解;第二,将教材总给出的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等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组织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对相关数据做出细致、精准的分析与处理,之后总结出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出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意识的习惯与精神品质。通过上述反思过程,可以实现辅导教学计划与组织形式的优化,最终制定出完备、科学的教学方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二、辅导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从来没有一堂课是经历“彩排”的,所以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类突发性状况。所以在高中化学辅导教学中依旧需要教师经常反思,结合具体学情去动态性的调整教学过程。以“金属钠的性质”一课的辅导教学为例。高中生学习金属钠同水发生化学反应实验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选用的钠块比较大,遇水就会出现剧烈的化学反应,严重将会引发爆炸等安全事故。结合这一问题,教师不应该指责学生,而是要借助这一突发现象组织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在分析事故原因的时候会说取用钠块的时候没有做好清洁工作,使得钠块表面存在煤油;一部分学生说实验中水的取用量是过少;也有一部分学生会说钠块过大,课堂上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此时教师开展精准点拨,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总结出:金属钠遇水反应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如果取用的钠块过大就会使得释放出的热量过大,热量的快速聚集就会引发剧烈的化学反应甚至爆炸。可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度提升,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金属钠性质的探究活动中。最后,教师针对实验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强调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严谨、认真,严格要求每一个步骤,就能使得学生即学习到了知识,又强化了安全方法意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与科研精神。
三、辅导教学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是反思性教学的核心所在,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结合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做出适当的调整,找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最终完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在化学辅导教学中,教师的课后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第一,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中的兴趣程度、参与程度。高中化学知识比较复杂,很多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一定要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形式是否满足高中生的情况,是否符合班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认知水平,如果发现班级学生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要反思知识内容体系的设计是否过枯燥,节奏是否过快等;第二,教师需要反思辅导教学中目标的达成情况,不仅要关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时还要分析课堂教学中情感价值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三,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做出反思,深入分析各类突发状况出现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完善辅导教学模式。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在每节课结束之后都拿出相应的时间做好反思。
结语
将反思性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辅导教学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利于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变革,利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动态提升。希望文章的阐述,可以使得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反思性教学的重要价值,进而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结合现代青年学生的特点、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自身的教学经验,做好课前、课中与课后的反思。
【参考文献】
[1] 馬军. 关于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几点探索[J]. 学周刊,2018(30):77-78.
[2] 高建国. 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 (08):1-2.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