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解读摭谈

2020-06-15 11:14束会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图画绘本文字

束会琴

绘本,又叫图画书,它用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来讲述故事。这种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书,儿童特别喜欢。即便不识字的幼儿,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读懂一些绘本。可以说,经典的绘本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所以很多语文老师,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老师,都会借助绘本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拿到绘本,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该如何正确解读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绘本解读的几点思考。

一、阅读文字故事

绘本是由文字和图画两个部分组成,有时文字单列,有时文字就在画面中,形式灵活,两者交融在一起,表达着共同的意思。在读绘本的时候,学生往往更关注绘本的图画,目光被线条、色彩所吸引,而对那些简洁的文字则一看而过。其实,绘本的文字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表达上,都有许多值得推敲学习的地方,作用不可小觑。

绘本通常以短语、短句的形式出现,有时简洁得就像诗句一般,跳跃性很强。这样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应当带着学生去发现简洁的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内涵,让学生感到文字有嚼头。既可以通过文字引起学生对图画的关注,让学生根据文字结合图画放飞想象,也可以根据图画揣摩文字的留白部分。如,《爷爷一定有办法》的绘本书中,有大量的省略号,目的就是让读者自己补充想象的内容,把故事解读得更细腻、更完整。

二、揣摩图画故事

文字带给我们一个简洁、想象的故事,而绘本的图画又是夸张可爱的,充满了童趣。同连环画中图的“指事”不一样,绘本中的许多画面里隐藏着文字难以传递的生动细节,意味深长,具有巧妙的隐喻功能,读懂图画前,会给我们以想象,看到文字所没有表达出的许多内容。要读好绘本的图画,就要懂得一般的美学原理。如,红色代表热情、奔放,绿色代表生命、生机;相似颜色、对比颜色的搭配,体现画面的协调与强烈对比等。

和文字的表现形式一样,绘本图画的表现也有其特点。对比是绘本图画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一幅画中,有时是景物不同特点的鲜明对比,有时是画面主次的分明对比,有时是画面动静的强烈对比。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画面的不同之处,对画面、景物进行比较。从不同之处,体会故事的微妙变化;从不同的侧面,解读故事的主题,体会作者的用意,品出故事的情感。如,《我的爸爸叫焦尼》故事中,爸爸的大手和“我”的小手的对比,体现出了父爱的温暖和“我”对父爱的渴望。

三、创造画外故事

一部分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情节的设置上有一定的跳跃性,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果能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性填补这些留白,就能够丰满对绘本的解读。在空白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膽地猜一猜、说一说。猜猜下句是什么,猜猜下段是什么,猜猜结尾是怎样的。同样,还可以根据绘本的内容引导孩子猜猜故事情节的发展,猜猜人物发生的变化,猜猜画面告诉我们的弦外音。这种猜读给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随着孩子猜测的不断深入,绘本的画外音也被体会出来了。如,《好脏的哈利》一书,当弄脏身子回家后,为了让家人能够认出它,哈利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哈利会做些什么。孩子不同的想法,给绘本的学习增添了许多的情趣。

绘本中的不少故事和孩子的认知水平以及生活场景很贴近。绘本中的许多形象学生都很喜欢,并在他们的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彼得兔、花婆婆、雪孩子、爱心树……他们或有趣,或天真,会在孩子脑海中产生与生活的链接。我们可以利用绘本的内容辐射到生活之中,把绘本读得更厚实精彩。

当然,绘本的文字和图画本身就是融合在一起的。在解读时,要引导学生在读好文字、图画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经验进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读好绘本,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图画绘本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绘本
绘本
绘本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