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波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教材七上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我不仅紧扣教学目标,同时也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下面就截取几个教学片段来说说。
一、“自学—互学”激发自动力
上自读课时,我设计的第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自学整理常见的字词。让学生在预习时把他认为文中重要的或者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整理出来。课堂上,四人小组交流指正并互相补充。之后请一至二位小组代表把他们整理的字词投影在屏幕上,并上台陈述整理这些字词的理由。
在小组交流时,我发现小组成员之间能互相纠正,互相补充,并积极交流所选词语要注意的字音或字形。这时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他们由自学到互学,充分发挥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任务二是:多角度复述故事。先让学生运用教读课所教的默读课文的方法,勾画关键词句,自行复述;然后四人小组,一个同学复述,三位同学倾听,提出意见并适当补充;最后请三组代表上台分别从不种角度复述,全班同学点评。
在小组复述时,为了让组员的复述能在班级展示中更出色,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组里同学的复述,并尽心提出建议。而复述的组员也耐心倾听组员意见,修正不足,努力使自己的复述更完善。
二、“自评—互评”促使共提升
在3位小组代表复述课文后,我先请3位复述的同学评价他们自己复述的优缺点。这种自评方式,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学习中,取长补短,自我发现问题,能更为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当然,学生的评价有时也会出现错误。比如在“学习任务三:互助探究”环节中,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请全体男生朗读“父亲”部分,一位女生读旁白,其余女生读“我”。读完之后,我们进行朗读点评。请看下面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大家读得不错,但还有改进的地方,谁来说说。
男生:旁白的同学读得太平淡,没有体现父亲的焦急,我觉得语速应该急促些。
读旁白的女生(立刻举手):父亲那时候心里是焦急的,但他要表现得一点儿都不紧张,他不能让自己的紧张让儿子更害怕。所以,我以为应该读得看似平淡,实则紧张。
师:他们说的似乎都有道理。大家更赞成哪种意见?
全体:应该读得平缓些,显得父亲不急不躁。
师:是的,这样读更能体现父亲的“良苦用心”。对这次朗读还有别的意见吗?
一男生:女生读那句“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她们没有把“!”的味道读出来。我觉得可以重读三个“不”和两个“太”,而且要有怒吼的那种气势。
女生们听了纷纷点头,之后全体女生根据这个建议,重读了这句,“吼”出了“我”被困悬崖时的无助、绝望。借助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對“我”的心理变化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互评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
“新课标”明确要求: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这节课最后,我请学生打开《语文作业本》,根据本节课的表现,认真完成本课作业中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通过对本课学习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