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冬明
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在校园中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通过评选“书香家庭”引导家长和学生们一起阅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读书活动,让学生融入全民阅读的大氛围中。而在此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角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阅读环境主阵地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们阅读的主阵地,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在这个主阵地上不遗余力地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主要的做法是:组织“读书俱乐部”的读书分享会,在班级举行各种各样与读书相关的竞赛和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老师热情洋溢地介绍自己读过,且孩子们足够喜欢的一本书,并鼓励孩子们再去阅读这本书。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每次介绍完一本新书,过不了一两天,就有好几个孩子把书买了回来,一进课室就欢天喜地、迫不及待地要和老师同学分享。而那些好学而且阅读兴趣强的孩子,他们在下课后便静静地阅读。有时在课堂上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后,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说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看课外书时,立马会有学生发出兴奋的“耶……”声。他们是那么期待自由阅读,在快乐的阅读时光中,他们将进行一次次的精神洗礼,知识面在一次次地扩展,读书兴趣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变得浓厚。一些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更是能够带动身边更多的同学加入他们的行动中,因为他们想要找到可以交流的同伴分享自己读书的乐趣,以便在“读书俱乐部”中有话可说。
二、家庭——阅读环境助推者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但凡热爱读书的父母,自己的孩子也会对书籍情有独钟。要让孩子喜欢读书,父母就得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长能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进行阅读,那么在孩子看来,他就有了一个可以效仿的對象,他会下意识地去模仿。时间一长,阅读的意识就会在他的脑海里扎下根,成为自己自觉行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举办“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将一些热爱阅读的家庭评选出来,并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介绍各自不同的读书方法和心得,营造出一种“一起读书、一同分享”的读书氛围。这样一来,既可以将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延伸到家庭,又能反过来激发校园的读书氛围,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和延续性都大大提高了。
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读书活动,分享全民阅读的快乐
学生不仅是学校的,是家庭的,更是全社会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的习惯,还要让学生融入全社会的读书气氛中。营造这样的气氛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某一所学校,或者某一个家庭的事,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融人社会“全民阅读”的氛围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书、读书,组织学生参加“世界读书日”和“书香文化节”等社会读书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全社会的大环境中读书,以此更坚定学生们阅读的信心,也让学生们能体会到在大范围交流中得到的快乐。
总之,阅读是一种漫长而需静心的体验。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是老师成功进行阅读教学的第一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积极扩展渠道,为学生的阅读开辟一条绿色通道,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