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整体人”观念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2020-06-15 04:07孙峰岩刘海涛杜卓曹若怡冯妍张玲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思政教育高校

孙峰岩 刘海涛 杜卓 曹若怡 冯妍 张玲菲

摘 要 新时期教育改革对高校思政教育有了新的要求,从克思主义人学的“整体人”观念出发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构建以“三维目标”为主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需要以教师全面发展为前提,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围绕学生整体性建立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针对高校思政课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整体人”观念探究课程创新的新模式,以期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整体人 高校 思政教育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思政教育课程是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具有巨大作用。但现阶段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滞后,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无法体现时代性,已经不再适用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求,将“整体人”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有必要的,从“三维目标”出发,建立发展需要的三大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政教师应依据整体人理念,立足于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改善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上都缺乏新意,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网络信息时代下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没有与时代紧密相连,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座谈会、研讨会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思政教师对教学内容认识不够充分,不能很好地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接受的知识只停留在教学层面,难以满足整体人的发展需要,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守旧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还不利于提高思政教学水平。

1.2思政教师观念出现分层

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受其观念的影响,现阶段,高校教师的观念可以概括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先进的年轻教师,因年龄与学生更相近,因此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理念更贴近于学生。第二类是观念较陈旧的老教师,这些教师因思想保守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大。第三类是教师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在高校中占很大比重。这类教师认识到教育创新的重要性,但自身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这三类教师的观念分层化,使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难以统一均衡发展。

1.3学生受网络不良信息侵害

网络普及和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学生接触到信息良莠不齐。由于学生的心理尚不够成熟,且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因此难以辨明是非,思想观念技艺受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侵害。而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对这些不良信息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缺乏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忽视了网络平台的重要作用,不能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教育模式。

2“整体人”观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高校学生的思想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整体人”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也应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变化。思政教育是矫正高校学生错误思想观念和错误文化取向的重要方式,思政教育的效果直接关乎我国社会发展和文化意识形态。现在的社会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

2.1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政教育

当前阶段的思政教育应顺应时代潮流,寻求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点,将教学内容整合到互联网平台中。从适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入手,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放在平台上,师生可以共同展开讨论。借助网络的影响力可以克服学生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思政教育进行模式创新的同时,应注重做好监督工作,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和发言等,建立相应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思政教师应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教学目标。

2.2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将思政教育融入每一环节

在“整體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思政教育应实现全程和全方位的育人,仅依靠学生的思政教育课是远远不够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要求教师应积极寻求适时的方法路径。高校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师可以与学生辅导员配合,完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制度。辅导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与学生的接触机会较多,与辅导员配合可以加深和巩固思政教育的成果,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协调好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两支队伍,多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切实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高校可以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协同工作,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思政教育工作者。其次,高校应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增加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两者的相互配合。如采用专项的津贴或奖励基金,鼓励和带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为高校思政教育创建良好环境贡献力量。

3总结

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整体人”观念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针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同时入手,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利用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配合全方位的满足学生思政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整体人”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研究(SQ191054)。

参考文献

[1] 陈晓云.场域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7.

[2] 董前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林业大学,2017.

[3] 陈德燕.基于5W理论的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7.

[4] 黎兆萍.广西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思政教育高校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