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模式构建

2020-06-15 06:45吴晓红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业务培训科技期刊专家

吴晓红

安徽理工大学学术出版中心,安徽淮南,232001

目前,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主要采用远程网络培训与现场培训两种形式,按照相关规定,编辑出版人员每年需要参加不少于24学时的面授,因此科技期刊编辑更倾向于参加一次拿满学时的现场培训[1]。可以说现场培训的效果如何,实质上决定着业务培训的整体效果。然而,尽管编辑出版人员业务培训政策已实施多年并已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但规模庞大的现场培训暴露出的培训方式手段单一、缺乏互动与反馈机制[2]等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因而探索编辑业务培训新形式、创建现场培训新模式、提高培训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已有文献仅查询到裴栓保曾撰文探讨如何利用工作坊形式有效提升编辑业务培训效果[3-4],隋丹基于学习翻转培训的经验,初步提出了拓展和完善编辑业务培训模式的设想[5]。文本以“雨课堂”培训工具作为智慧培训工具,引入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创建了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模式,并对其设计思路及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阐释,希望能对当前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现状有所启示。

1 科技期刊编辑混合培训模式构建思路

科技期刊编辑混合培训模式构建思路借鉴于柯蒂斯.邦克的混合学习理论。其认为混合学习是“现场培训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6],即把传统课堂培训形式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优势互补,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7]。这种学习模式既能够体现教师在引导、启发、监控培训过程中的培训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其本质上是以提高学习投入水平为重要目标的培训重构过程,其核心是让学习者有更多的学习投入[8]。由于数字化或者网络工具的引入,混合学习在培训方式、交互方式、评测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雨课堂”为代表的功能强大而又简约实用的各种智慧培训平台与传统培训模式的有效结合,形成了新型混合式培训模式,实现了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习者的学的共同需求,深受当前高校师生喜爱。这对于科技期刊编辑传统业务培训模式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启发。如果将各种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智慧培训工具引入传统编辑业务培训中,成为搭建编辑业务网络培训与现实培训桥梁的智慧培训工具,创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新模式,应是行之有效的。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编辑业务培训本质上即是为具有较高学历的编辑人员提供一个坚守正确出版方向,不断增加、补充、拓展自身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提高创新水平与专业技术水平的机会;编辑队伍素质的逐步提升是科技期刊健康发展的人力基础,而人力基础是科技期刊创建“一流期刊”的关键,科技期刊编辑部对于编辑业务培训满怀期望;而对于期刊编辑尤其是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来说,参加出版岗位培训和编辑专业培训是事关自身职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他们更期望学而有成、学而有用。因此,创建科技期刊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模式(以下简称“混合培训模式”),契合新时期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科技期刊编辑部与编辑个人三方需求,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编辑业务培训的必然途径。

2 混合培训模式功能分析

概括来说,这种混合培训模式所实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网络培训与现场培训二者合一

传统现场培训模式主要是“专家讲解+PPT”展示,现场培训开始之前专家与编辑学员并无直接互动,学员如欲对培训内容有所了解,需要自己查询下载有关资料。而在混合培训模式中,专家在现场培训开始前开启智慧培训工具,如“雨课堂”,即可在微信里生成网络培训班二维码,编辑学员扫码加入网络培训班,即创建成网络培训课堂。专家在现场培训开始前可随时随地推送丰富的培训资料至网络培训课堂或编辑学员微信,这既免除了编辑学员四处查找培训资料之劳,同时也可以起到督促学员尽快根据自身情况择时在网络移动用户端里做好培训前预习,为后续现场同步培训做好准备。

2.2 促进互动,激发编辑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传统现场培训模式中,培训前后培训双方基本无互动;现场培训时即使有专家设计了互动环节,但由于时间关系或者其他原因,互动也极少。而且数百人现场培训、专家讲编辑听的传统培训模式,强调的是专家的主体作用,编辑只能被动接受,自然难以激发学员内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训场面气氛沉闷,效果可想而知。而在混合培训模式中,培训前—中—后期均有实时互动,随机点名、“不懂”反馈、培训前—中—后期习题在线实时答题系统、弹幕、红包和投票等互动设计,以及微信群讨论极大促进了培训双方的良性互动,大大激发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员最大限度地参与互动,营造知识流动性、活泼轻松的培训气氛。

2.3 培训过程全程数据化记录

传统现场培训模式除了PPT培训资料可供学员分享外,其余信息在现场培训结束之后将迅速消失于时空之中。大数据时代,混合培训模式下学员的在线培训行为全程记录、数据化,培训前—中—后全周期培训过程信息智能化记录,为后续培训数据分析以及培训信息反馈的及时化和人性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专家可以在线跟踪学员的培训痕迹,质化或量化评价学员的培训效果,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现场培训及时反馈和培训后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并优化后续的培训设计,实现理想的培训效果。因此,在混合培训模式下,专家与编辑学员双方都有收获,取得了“培训相长”的效果。

2.4 在线直播与重播并存,有助于后续培训

混合培训模式支持在线直播,专家与学员不仅可以现场交流,也可以在线远程交互。换言之,不能按时参与现场培训的学员只需进入网络移动客户端虚拟培训空间——班级群便可同步参与现场培训。同时,混合培训模式可以同步保存现场培训资料,学员不用忙于一边PPT拍照一边记笔记,现场培训后可以在线重播现场培训全貌二次学习,悠闲地进行现场培训笔记的补缺补差。而传统编辑业务培训模式只能现场进行交流,学员如想全面保存现场培训面貌,只能采取录音笔或视屏录播形式了,但这种形式显然并不受学员喜爱。

另外,混合培训模式还解决了传统现场培训令人诟病的缺乏评价、考核与管理的问题。传统业务培训学风整体不佳,学完了事,有的甚至现场签到后不知所踪,效果如何无人问津。混合培训模式整个过程高效互动,在线随机点名起了考勤作用,弹幕体现的是学员是否在专心参与培训,在线培训行为数据可以考察学员的培训动态,预习、在线实时测试等数据直接考核了其培训效果;投票功能、问卷调查、互评体现了现场培训效果的满意度。

3 混合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Ali Alammary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混合学习有三种不同的设计路径,即低强度混合(对现有课程增加额外活动)、中等强度混合(对现有课程替换一些活动)和高强度混合(重新设计该混合课程)[9]。现有编辑业务现场培训主要以“PPT +专家现场讲解”为主,如果培训资源丰富且体系完整,那么仅需在现场培训中增加一些额外活动即可。影响业务培训效果的因素有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本文不涉及培训的内容因素,因而本研究假设培训专家的培训内容属于适配培训者需求之列,且培训资源丰富、体系完整,故选择低强度混合途径设计了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模式。

3.1 混合培训模式设计

柯蒂斯.邦克认为,“混合学习”有无数种混合模式,更值得研究的是如何使用技术使学习变得更有效[10]。结合智慧培训工具“雨课堂”的技术优势,本研究设计了适合科技期刊编辑人员业务培训的混合培训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模式设计框架

首先,利用“雨课堂”智慧培训工具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实时性技术优势,搭建网络培训与现场培训之间的技术桥梁。

其次,利用“雨课堂” 智慧培训工具实现多元交互,在“引导—自主学习—互动—总结”中实现智慧培训。(1)异步学习。“雨课堂”启动后微信里生成网络班级二维码,编辑扫码后即生成网络班级。专家现场培训前推送培训资源至编辑微信,编辑择时异步学习做好现场培训前准备,对即将学习到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编辑自主学习中如有“疑难杂症”,可弹幕咨询、讨论,也可另行设置微信讨论区以方便专家与编辑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雨课堂”的重播功能也能够使编辑现场培训后再次异步学习。(2)同步学习。同步学习即专家与编辑之间现场的专题讲解。专家通过“雨课堂”智慧培训工具反馈的编辑自主学习行为数据对编辑异步学情进行充分分析,精准定位编辑异步学习中存在的学习困难,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现场培训的设计,现场培训中精准、精彩的讲解会让编辑觉得更为充实。“雨课堂”支持下专家与编辑利用“弹幕”、提问等操作在线实时互动、及时反馈,思想火花的碰撞,也有助于培训专家开拓视野、启发灵感,及时调整现场培训的节奏。此外,现场培训前—中—后在微信圈创建班级微信讨论群供编辑之间交流与提问,这实质上起了论坛平台的作用。微信讨论群以编辑为主导,专家全程参与,这种形式既巩固了专题培训知识要点,又实现了专家与编辑之间的高效互动,有助于促进专题培训的深化。

“雨课堂”为有效实现同步异步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自动记录了编辑自主学习过程中所有学习行为数据, 数据分析又反过来给专家的业务培训创新提供了突破口,为后续的现场培训互动和微信讨论区互动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最终专家可根据各项数据反馈推送个性化辅导,切实实现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

最后,利用“雨课堂”实现立体评价,通过“自评—互评—质评—量评”全方位评价提升培训效果。培训效果的检验标准离不开培训评价,培训评价又可分为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两种范式,“雨课堂”培训工具的智慧培训效果主要通过编辑自评,编辑间间互评以及专家与编辑间互评的方式进行检测。编辑们通过弹幕和讨论区发表个人评价,专家及时给与评价反馈,这些质性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编辑的发散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而且增强了交互性,有利于编辑情感的投入。而混合培训模式下培训全周期的数据记录,为专家精准、科学量化评价编辑的培训效果提供了数据基础;编辑对专家整个现场培训过程的评价和意见亦能反作用于专家反思后续的培训策略选择。“自评—互评—质评—量评”全方位的立体评价有效提升了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

3.2 混合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模式培训具体实施过程设计如下:

3.2.1 现场培训前环节

首先,培训专家启动“雨课堂”,在微信里生成班级二维码。其次,培训班主办方发送班级二维码给参加培训的编辑学员,学员扫码进入班级网络课堂(由于基本上为专题培训,建议网络班级二维码名称设计为“年度+培训专家姓名+专题名称”)。再次,培训专家推送培训资料的PPT、预习资料包以及与专题培训有关的富媒体培训资源,串联相关的知识点帮助编辑学员厘清预习思路;创建班级微信群,邀请学员加入,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方式与编辑学员建立在线联系形成互动。最后,培训专家在线监测编辑学员预习资料包的学习情况,督促学员在线完成预习后的习题检验预习效果;根据习题测试的数据统计,以及微信群讨论区整理的信息,了解编辑学员学情、定位编辑学员预习中的困难所在,进而有针对性的再次优化现场培训设计。

3.2.2 现场培训环节

针对编辑学员之前网络课堂自主学习遇到的难题,培训专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员同步探究。培训专家的重难点讲解、现场测试和弹幕、限时答题与智能化展示答题的互动功能可以促使学员更加凝聚注意力,提高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有助于学员深入研学专题培训的知识点,亦有助于培训专家在掌握每个学员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对学员进行后续个性化辅导以及灵活调整现场培训节奏。

3.2.3 现场培训后环节

经过现场培训前和现场培训紧凑的培训设计,现场培训后环节更侧重于培训效果检测和培训评价与反思。培训效果可通过“雨课堂”投票功能或问卷调查实现,检测编辑学员对混合培训模式下的培训设计以及培训效果的满意度。培训专家再次在班级微信群全程参与培训讨论,协助引导并在学员遇到问题时给与解答。还可发若干主题帖,引导学员从知识、能力和素养目标等方面检测培训效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班级微信群主题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学员,培训专家仅在学员发出求助信号时给与适度的指导即可。最后,培训专家根据专题培训的重难点编辑后续测验题并及时在线发布,供学员整体检测自己的培训效果;同时,培训专家根据测验结果向每位学员进行个性化反馈,个性化辅导和自制微课推送、实名制表扬、红包发送与培训点评能让学员更受鼓舞,激发学员后续自我素质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

4 结 论

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产生的混合培训模式将成为当前业务培训研究领域的热点。在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中引入智慧培训工具创建编辑业务混合培训模式,具有“互联网+移动终端+现场面授”特征,高效的互动有助于激发编辑业务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集培训、评价、反馈、考核、管理于一体的强大功能有助于创建一个具有智能化、个性化、时效性、高效性的编辑业务现场培训模式,能够切实提高现场培训效果,有助于最终实现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科技期刊编辑部以及编辑三者的“共同助益”,是推进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的有效策略之一。

猜你喜欢
业务培训科技期刊专家
科技期刊的分类
徐州贾汪区开展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业务培训
致谢审稿专家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镇康县总工会:召开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业务培训会
江南集团开展基层纪检组织负责人业务培训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