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是飞舟
做好北虹桥区域的产业规划,首先要对其区域特点、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大虹桥区域的整体情况进行探究,因而需先提出三个重要的理论导向。
第一,木桶原理导向。大虹桥区域正处于片区功能整合的重要阶段,北虹桥片区是功能开发的重心。
大虹桥地区是培育上海战略优势的重要空间载体,其核心是形成具有虹桥特色的、不可替代的经济功能。但这一战略性区域仍然具有显著的“南高北低”的特征,加速北虹桥区域的功能开发是全面激活虹桥概念、凸显战略优势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处理好北虹桥区域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协调,更好地推动北虹桥与虹桥核心区、北虹桥与嘉定、北虹桥与江桥、大虹桥与长三角、上海与全国的协同发展。
处理好协同发展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立起区域之间的内生动力机制、联动发展机制以及利益协调机制。区域协同的内生动力来自各区域的互补性发展。一方面,北虹桥片区是大虹桥的组成部分之一,任何发展的“短板”都会制约大虹桥区域整体功能的完善;另一方面,北虹桥片区的定位不是对其他片区的“替代”,而是对它们的“补充”与“服务”。只有实现互补性发展,才能在大虹桥区域内最有效配置资源与利用资源。只有实现互补发展、错位发展,才能实现联动发展,从而带动大虹桥整体功能提升,形成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正向反馈。
第二,城市更新导向。以城市更新方式推动北虹桥充分发展,以北虹桥功能性投资带动大虹桥功能均衡发展。
城市更新主要发生在空间形态相对陈旧且区域功能相对欠缺的区域内。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需要更新的区域越来越多,更新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未来城市更新的区位选择必然需要考虑以下三项条件:一是更新的必要性,二是更新的紧迫性,三是更新的可能性。对于一般的欠发达地区而言,更新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其是否有短期进行更新的必要,以及是否有实现更新的资源,才是决定其是否需要进行更新的两大核心条件。
也正因如此,未来城市更新的区位将主要集中在具有战略性高度的欠发达区域。一方面,区域的“战略性高度”要求其成为“功能高地”;另一方面, 区域的“战略性高度”有助于填补“欠发达地区”进行更新的资源空白。这恰恰是北虹桥适宜于城市更新的重要原因。
现实中,在方式选择上如何实现战略性发展要求是北虹桥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首先,就功能性投资的主体而言,一是需要为战略性目标的实现做好长期准备,二是需要以“区域功能最优化”和“公共利益最大化”替代“利润最大化”作为发展目标。这两大要求意味着一般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很难承担这一重任,只有功能性国企才能承担。其次,功能性投资的性质要求,以被更新区域的功能改造与提升为核心。因此,相对于一般性城市改造注重以“输血”机制实现空间形态改善,战略性区域的城市更新不仅需要“输血”,而需要“造血”,其中关键性的转变在于通过产业导入实现功能重塑。
第三,后发优势导向。打破欠发达区域经济基础薄弱的藩篱,通过功能导入聚合产业载体,创新北虹桥发展。
以产业导入实现功能重塑,需要在城市更新的早期介入其中。这意味着在城市更新的规划阶段,即需要对产业定位进行同期规划,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功能改造与提升。
同郊区改造不同,城市更新的区域往往不具备发展(或再次发展)工业的条件。尤其是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而言,制造业转移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因而也不具备发展(或再次发展)工业的要求。因此,以制造业中的研发销售环节以及服务业为重点进行产业导入,是可选的方向之一。从产业导入到功能重塑,还需要进一步以战略性要求为目标,以产业带动相关资源的集聚与扩散,从而实现功能的塑造和沉淀。
基于上述理论导向,笔者认为,北虹桥地区的产业规划应遵循前瞻性与导向性并重、差异性与独特性并重、带动性与辐射性并重三大原则。前瞻性与导向性并重意味着在产业定位上要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趋势,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差异性与独特性并重意味着在产业选择上要有所侧重,在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既要避免同周边区域形成恶性竞争,又要发挥地区优势,形成区域特色。带动性与辐射性并重意味着产业能级要能够对周边区域形成带动,并通过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形成产业-地区发展的良性循环。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符合产业发展新趋势。当前,全球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与绿色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国家成为制造业生产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制定者,而发展中国家正面临被“低端锁定”的风险。因此,在产业定位上,只有符合发展趋势的产业才有可能不被市场所淘汰。
第二,符合产业发展新要求。为破除产业“低端锁定”风险,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产业发展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其中,“一带一路”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成为其中的重要抓手。对于上海而言,在经历了制造业持续低迷的发展阶段后,迎来了“五个中心”、“四大品牌”和全球城市建设的新机遇,明确了以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与节能环保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第三,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北虹桥地区的产业导入,培育北虹桥发展新优势,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根据“一核两翼”指导思想,北虹桥首先是“虹桥商务区的北虹桥”,其次才是“嘉定区的南嘉定”以及“江桥镇的核心区”。北虹桥需要通过培育自身发展新优势,夯实虹桥商务区功能载体,助力嘉定新兴产业集群战略实现,提升江桥镇整体城市能级。
第四,形成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依托北虹桥产业规划,探索“以投带产、以产提收、集聚资源”的开发赢利模式,形成“高端化、高附加值、高回报、可复制扩张”的城市更新模式,形成复合化功能的发展区域,满足不同企业、高端人才发展需求。
在立足上述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要对北虹桥重点产业的基本分析。对此,需要结合大虹桥的流量经济特质作好分析。在笔者看来,虹桥流量将会引致三类产业快速发展:第一类是核心区域的流量集聚型产业,主要包括物流业、酒店餐饮业、会议会展服务业、商务贸易业、金融服务业等。第二类是较发达区域的流量辐射型产业,其核心内涵是合理规划、引导与使用流量引致的区域内既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使用信息流带来的信息服务业的升级,使用智慧流带来的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的转型等。第三类是欠发达区域的流量服务型产业,特指为前两类产业提供高标准、高水平服务的新产业。这类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流量规模的扩张与沉淀,并能显著提高流量的使用质量。如果认为前两类产业是通过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扩大流量经济的规模,那么流量服务型产业则是通过服务叠加产生倍增效应,从而提升流量经济的效率、质量与能级。
从虹桥商务区的空间分布来看,虹桥核心区是流量集聚型产业的主要承接地,如商务办公、金融贸易、休闲商业功能。东虹桥片区在地理条件上受到中心城区和虹桥商务区的双重影响,也是流量集聚型产业的主要承接地。南虹桥片区有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植入,又有创智走廊以及闵北之心等科技服务业项目启动,是流量辐射型产业重点区域。西虹桥片区交通便利,生态条件与产业基础较好,因此有利于流量集聚型产业(会展)与流量辐射型产业的发展。
北虹桥区域主要指嘉定区的江桥地区,该区域产业基础较为落后、与虹桥核心区之间的交通便利性有限,适宜嵌入发展流量服务型产业,成为虹桥商务区流量经济的保障性地区。流量服务型产业的服务对象包括:一是流量要素本身,促进流量要素的集聚;二是流量经济集聚型产业与辐射型产业的业态,其实质是为生活、制造、服务提供专业化服务与特色化服务,从而提升流量经济整体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北虹桥流量服务型产业的发展不仅应服务于流量要素本身,更应该重点服务于流量经济的业态——为生活服务、为制造服务、为服务服务。
立足北虹桥“为生活服务、为生产服务、为服务服务”的三大业态,笔者认为应首先明确产业选择的方向。基于上海发展战略以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能够体现上述三大领域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济与生产性服务业目录中。其中,“四新”经济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与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因此,笔者明确以“四新”经济与生产性服务业目录作为筛选范围。
在初步筛选过程中,以不符合区域总体定位、易与周边区域形成恶性竞争以及不具备发展基础(重新植入产业难度较大)为基本标准,剔除了不适合发展的产业,保留可选择产业。其次,明确区域定位,并结合项目存在的优劣势,结合初选产业的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在保留产业的细分领域进行定位。最后,明确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结果参见表1。
表1 北虹桥重点产业选择
立足北虹桥的区位特征,结合表1的内容,本文提出“1+2+3+N”的北虹桥特色化产业体系——1个主导产业、2个支柱产业、3个支撑产业以及N个配套产业,从而将北虹桥打造成为行业标准高地与知识服务高地。具体而言,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1”是标准化服务业,在北虹桥区域包括知识产权服务业与认证服务业两个特定行业。从地位上看,标准化服务业是“一体”功能定位的产业载体,是“标准服务高地”的具体体现,也是大虹桥推动长三角国际化的重要抓手,应当将其视为北虹桥的主导产业,并通过该产业的充分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虹桥标准”品牌。
第二,“2”是创意服务业与医美制造业,在北虹桥区域特指服装创意设计业与医疗美容器械制造业中的高附加值服务环节。这两个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嘉定经济能级提升与带动江桥经济发展,也符合上海要求大虹桥服务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原则,是北虹桥应当着力做大的支柱产业,是“两翼”功能定位的产业载体,也是“知识服务高地”的具体体现,更是营造“医美江桥”、“服美江桥”美誉的条件保障。
第三,“3”是三个要素服务业,重点是为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基础要素支撑与配套。因此,可归入支撑产业范畴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商务流通与电子商务服务业。
此外,北虹桥还应当按照城市生活服务要求开发N个产业配套,如酒店、餐饮、医疗、教育、交通、文化、娱乐等,这些产业需要根据空间规划进行统筹设计与开发。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以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基本已经从工业向郊区集中的城市扩张期,进入了以功能提升为主的城市更新期。城市更新是对不符合城市发展要求的区域进行改建的活动,不仅包括区域空间形态的改建,更包括区域功能的改造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