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与舌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06-15 11:39宋琴琴罗子芮吴湘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洼田功能障碍饮水

宋琴琴 罗子芮 吴湘琼

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佛山 528000

作为常见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脑卒中患者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极易并发吞咽功能障碍,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1]。吞咽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患者饮水呛咳、进食困难等,若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极易导致吸入性肺炎的产生,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治疗的开展,以往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虽然可以起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作用,但是其治疗效果不佳。所以,需要通过对舌针疗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来提升治疗学效果,实现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对照组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2 ~80 岁,平均(61.4±7.3)岁;探究组患者30 例,男15 例,女15 例,年 龄53 ~79 岁,平 均(61.3±6.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依据相关标准、指南,确诊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自身意识清楚;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临床资料不全排除;患者自身存在肾、心、肝等功能障碍疾;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排除。

1.2 方法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与探究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开展电解质紊乱纠正治疗、营养脑神经、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微循环改善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开展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而探究组则采取舌针疗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针对吞咽功能训练的开展,具体包括:(1)冰刺激训练。在实际治疗期间,利用棉签蘸取冰水,然后将棉签放置在患者的咽后壁、舌后根以及软腭位置,进而起到刺激的作用,刺激患者做出吞咽动作[2-3]。针对冰刺激训练的开展,需要控制其频率为每日5 ~10 次,每次刺激时间控制在3 ~5s。(2)舌肌训练。针对舌肌训练的开展,具体包括:(1)需指导患者开展舌往返绕唇、双向绕唇、收舌、阻伸舌训练。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进行反复挤压吸嘴训练的开展。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将训练频率控制在每日3 次,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10 ~15min。(2)在训练过程中,在患者口中置入舌肌康复器,并让患者将舌放入训练器内,以此起到帮助患者训练的作用。训练频率为每日3 次,训练时间控制在5 ~10min。需要注意,患者开展吞咽功能训练的1 个疗程为3 周[4-5]。针对探究组患者,需要在开展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舌针疗法,具体治疗内容包括:(1)进行患者治疗位置的选取,依据实际情况,其治疗穴位选择心穴(舌尖位置)、脾穴(舌正面中线向后1 寸,并且往右0.4 寸)、肾穴(舌面正中向后),而针对辅穴的选择,则选取聚泉穴、玉液穴、金津穴。(2)治疗: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选择穴位利用毫针进行斜刺,控制具体留针时间为0.5 ~1.5min。(3)治疗疗程:具体治疗疗程每个疗程7d,每日治疗次数控制在2 次,共3 个疗程[6-7]。

1.3 观察指标

对实施舌针疗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探究组与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洼田饮水评分以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

其洼田饮水评分为:依据患者情况进行5 个等级区分:一次性饮水完毕,未出现呛咳为Ⅰ级(1分);两次饮水完毕,未出现呛咳为Ⅱ级(2 分);一次性饮水完毕,但发生呛咳现象为Ⅲ级(3 分);两次饮水完毕,并出现呛咳现象问题为Ⅴ级(4 分);患者分数次饮水,并在此期间出现多次呛咳现象为Ⅳ级(5)分。患者评分越高,意味着其吞咽功能越差[8]。而生活质量评分为“ADL”评分表,分值区间为0 ~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其疗效评定标准包括无效、显效和有效三个等级: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未得到减缓,并出现加重趋势;有效为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并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有所降低;显效则是患者经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并且患者洼田饮水评分下降至少2 个等级[9-1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数据应用SPSS17.0 软件,计量资料(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评分比较,治疗后探究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探究组 4.30±0.47 1.57±0.50 21.808 0.000对照组 4.33±0.48 3.00±1.02 6.495 0.000 t -0.273 -6.916 P 0.786 0.000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探究组 70.23±0.43 93.03±1.16 -101.002 0.000对照组 70.10±0.31 80.10±1.16 -45.842 0.000 t 1.385 43.287 P 0.171 0.000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探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若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极易导致误吸或呛咳现象产生,进而增大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的几率。与此同时,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存在,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患者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症状。据相关研究报道表明,脑卒中患者有25%~65%的机率会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而通过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吞咽功能训练,可以起到唤醒患者口咽神经系统的作用,并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患者吞咽动作的协调性。而中医医学认为,脑卒中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存在风、痰、瘀、火阻滞经络,进而导致患者经气不通,使得患者的咽关舌窍闭塞[13-15]。而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舌针疗法为常用治疗方式,不仅对吞咽障碍起到治疗学效果,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舌体疾病。针对舌针疗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实现对口咽神经兴奋性的提升,进而起到恢复患者咽部肌群运动功能的作用。利用毫针对患者的心穴、肾穴、脾穴进行刺进,进而帮助患者进行舒经通气、通利关窍,在提高患者咽喉部位通畅性的同时,让患者感觉神清气爽,实现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恢复。而通过舌针疗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患者的治疗学效果,降低患者的洼田饮水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症状。

表3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本研究中,观察比较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洼田饮水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效果,实施舌针疗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的探究组患者表现更为优越(P <0.05)。采取吞咽训练后,对患者咽喉壁进行冰刺激,进而对患者咽部肌肉感受器产生作用,对患者吞咽反射弧的重建与恢复。通过对患者神经元细胞恢复性的提升,达到逐渐恢复患者吞咽功能的目的。再结合舌针疗法的应用,对患者血液循环进行局部刺激,进而起到患者血流变学改善的作用,转变患者血液循环、颅底动脉血流状况,实现对患者脑血流量的增加,促进患者病灶区域侧支循环的强化,最终起到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的作用,帮助患者提高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通过舌针疗法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有效恢复,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提升患者洼田试水评分,降低患者吞咽功能治疗出现我无效情况的发生率,减少吞咽功能障碍对患者身体机能造成的损害和影响,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洼田功能障碍饮水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简易饮水鸟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饮水
饮水与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