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霞
(许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 许昌 4612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急,致死率、致残率高,临床多以药物进行抗炎、抗凝治疗,降低患者死亡率[1]。丹参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神经、运动功能受损[2]。为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应选择更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丁苯肽可增加缺血脑区血流量,改善缺血脑区微循环,抗缺血性脑梗死效果显著。本研究旨在观察丁苯肽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 23例,女 18例;年龄为 38~84岁,平均(62 25±5 71)岁;首次发病至住院时间为 2~72 h,平均(34 27±7 38)h;合并基础疾病为高血压17例,高血脂14例,糖尿病1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为39~86岁,平均(64 18±5 77)岁;首次发病至住院时间为4~71 h,平均(33 65±7 15)h;合并基础疾病为高血压18例,高血脂13例,糖尿病10例。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均P>0 05)。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相关标准[3];(2)急性起病;(3)意识清醒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脑出血;(2)3个月内有急性脑梗死史;(3)对所用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吸氧、降压、调脂、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448)治疗,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与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接受丁苯肽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丹参川芎嗪方法剂量同对照组,丁苯肽软胶囊口服,每次0 2 g,每日3次。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
1.4 检测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荧光定量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hs-CRP参考值为 <10 mg·L-1,PCT参考值为 <0 5μg·L-1。
1.5 疗效评估标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90%,无病残状况,工作、生活恢复正常为临床痊愈;45%<NIHSS评分降低≤90%,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响为显效;18%<NIHSS评分降低≤45%,有明显病残情况,大部分工作、生活受到影响为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病情未得到控制,生活不能自理为无效[4]。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观察指标(1)疗效。(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采用NIHSS、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比较两组神经缺损情况和运动功能改善情况,NIHSS评分越高,神经缺损情况越严重,MAS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hs-CRP、PCT水平。(4)比较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7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 0对数据进行分析,NIHSS评分、MAS评分,hs-CRP、PCT水平以(±s)表示,行t检验,治疗效果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观察组临床痊愈17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 12%(39/41)]高于对照组[80 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100,P=0 043)。
2.2 神经、运动功能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运动功能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 05;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MAS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NIHSS评分MAS评分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14.15±4.23 8.75±1.03a 24.87±2.13 32.95±3.86治疗前 治疗后a观察组 41 13.78±4.19 3.31±0.67ab 25.14±2.05 37.74±4.72ab
2.3 炎症因子治疗后观察组hs-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 P<0 05;hs-CRP—高敏C反应蛋白;PCT—血清降钙素原。
组别 例数 hs-CRP/(mg·L-1)PCT/(μg·L-1)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23.87±2.49 13.62±2.15a 0.56±0.28 0.41±0.18治疗前 治疗后a观察组 41 24.35±3.51 9.23±1.73ab 0.62±0.29 0.32±0.15ab
2.4 不良反应观察组发生呕吐2例、肝功能异常1例。对照组发生呕吐5例、皮疹2例、肝功能异常3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 32%(3/41)]低于对照组[24 39%(1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479,P=0 034)。
丹参川芎嗪具有扩张微血管、增加缺血脑区血流量、改善缺血脑区微循环等作用,能保护内皮细胞,溶解纤维蛋白,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减少胶质细胞变性坏死,有利于神经元修复[5]。丁苯肽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新型药物,可作用于脑缺血多个病理环节,改善机体脑部代谢,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生成,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助于维持细胞形态,减轻细胞损伤,还可促进缺血区毛细血管再生,缩小脑缺血后梗死面积,对改善患者脑部缺血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丁苯肽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hs-CRP、PCT是炎症反应高敏指标,与脑微血管中代谢、循环障碍密切相关,其水平上升时,神经组织炎症反应加剧,脑损伤病情进展。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丁苯肽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其脑组织损伤,提高其神经、运动功能。
综上,丁苯肽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助于提高疗效、安全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损伤,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提高其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