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涛
(荥阳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河南郑州 450100)
临床医生可通过切除、造瘘等方式治疗完全肠梗阻,但多数患者为急诊入院,无法提前进行肠道准备,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再加上术后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极易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导管置入及肠道支架等手术方式已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所致的完全梗阻的治疗中。基于此,本研究比较内镜下支架置入术与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荥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男 11例,女 9例;年龄 28~86岁,平均(51 7±4 6)岁;左半结肠17例,右半结肠3例;中、高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6例,黏液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9~85岁,平均(52 1±4 5)岁;左半结肠 18例,右半结肠 2例;中、高分化腺癌12例,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1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确诊为结直肠肿瘤性狭窄;(2)完全性肠梗阻;(3)首发。排除标准:(1)不耐受肠镜检查;(2)绞窄性肠梗阻;(3)疑似肠道穿孔;(4)资料不全无法完成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入院后,患者禁食、禁水,接受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实施内镜下支架置入术,具体如下。经肛门进镜至肠梗阻狭窄部位,先置入肠镜至梗阻处近端,插入导丝、器械等,于X线透视下自梗阻处穿过,并注入体积分数为60%的泛影葡胺造影剂,确定肿瘤累及部位及大小等,留下导丝。经导丝推送下将肠道支架(自膨胀型支架产自美国)置入,支架长度应多于肿瘤直径的3~4 cm。期间应借助X线,以确定支架位于梗阻肠段中部后,将支架释放即可。
1.3.2观察组 术前准备同对照组。患者接受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自肠镜检查至造影的步骤同对照组。经扩张器扩张肠腔狭窄处,将三腔两囊型肠梗阻导管(产自日本)置入,并沿着该通道慢慢插至头端水囊已完全经过狭窄部位处,拔出扩张器、导丝,注入30 mL蒸馏水,行水囊扩张。若患者肠道准备不充足,可于手术时经导管持续冲洗生理盐水,以确保手术视野清晰。
1.4 观察指标(1)置入成功例数。置入成功标准:24 h内患者肠梗阻症状显著改善。(2)手术操作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腹围缩小率、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 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手术操作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置入成功率、腹围缩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置入成功率观察组置入成功率(100 0%)高于对照组[80 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444,P=0 035<0 05)。
2.2 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腹围缩小率、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操作时间/min 腹痛腹胀缓解时间/h 腹围缩小率/% 引流管拔除时间/d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0 25.8±3.9 22.0±5.2 73.1±15.5 10.3±2.6 15.6±3.0观察组 20 26.3±4.3 15.7±4.6 72.6±15.2 10.7±2.8 16.1±3.2 t 0.385 4.058 0.103 0.468 0.509 P 0.702 <0.001 0.918 0.642 0.613
2.3 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生高热1例,出血1例。观察组术后发生腹痛1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 0%(1/20)]与对照组[10 0%(2/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360,P=0 548>0 05)。
进展期结直肠癌极易并发肠梗阻,出现腹痛等急症。有数据显示,约有30%的结直肠癌患者伴发肠梗阻[1]。治疗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存在一定难度。该病通常急性发作,加上多数患者处于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状态,肠梗阻导致无法提前准备肠道,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以往的手术多需切除结肠肿瘤并封闭远端肠管,行近端肠管造瘘术[2]。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不利于预后。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医生已可以通过肠梗阻导管、肠道金属支架置入等方式来缓解患者肠梗阻情况,提前为切除肿瘤和一期肠道吻合术做好肠道准备,确保择期手术能顺利完成[3]。肠道支架是指通过影像学引导及定位后,将支架置于肠梗阻病变处,进而使肠壁和肠系膜水肿情况得以缓解,恢复肠道功能。当肠梗阻位于乙状结肠、脾曲、肝曲等较为弯曲的部位时,则较难置入并释放支架,在置入及释放支架时也易发生移位[4]。相较于支架置入,肠梗阻导管较易取出及置入,并可于择期手术前取出。置入肠梗阻导管后,临床医生可以更好地持续冲洗及引流肠道,以免粪便等将肠道堵塞,加快患者肠梗阻症状的缓解[5]。
综上所述,相较于支架置入,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可提高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成功率,有助于快速缓解患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