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妮
编者的话:疫情还没结束,各国已着手重启经济。率先控制住疫情的中国,拉开了新基建大幕。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新基建新在哪?将带来多大的经济拉动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基建将面临什么困难?《环球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探秘中国首个5G智慧工地
在位于北京的中国首个5G智慧工地,《环球时报》记者戴上一副AR眼镜,望向对面的采访对象。眼镜中立刻用文字显示出他的基本信息:赵灿振,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京东总部二期C座项目总工程师。这种科幻感让人想起好莱坞电影《碟中谍》中的场景。赵灿振告诉记者,他会定期佩戴AR眼镜,对工人进行安全检查。在这个建筑业和通信业紧密结合的工地,AR眼镜只是5G应用于新基建的案例之一。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发布5G商用牌照。一个月后,中国建筑联合中国联通在打造5G智慧工地领域展开合作,确定京东集团总部二期2号楼项目C座项目为全国首个5G智慧工地试点。“项目于2019年10月开始运行,目前已积累很多数据。”赵灿振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很多国家,5G技术还不成熟,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案例就更少了。因此,该项目的实践经验对于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AR眼镜确保安全用工
“现在不少建筑工地都存在非法用工问题,一些工人没有签订正式合同就来干活。现场六七百名工人我们不可能全认识,用它一扫描就OK了,”赵灿振指着手中的AR眼镜说。戴上它后对工人进行人脸识别,就能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是哪家劳务公司的,有没有违章记录,基本健康状况等。而传统工地只能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工人进行安全检查,存在隐患。
项目内,一间5G健康亭吸引记者的注意。赵灿振告诉记者,这间健康亭配备了5G可移动建筑职业健康分析系统,可对每一位进场员工进行体温、血压、血氧、心电等十多项生理检测,以判别员工的健康情况是否符合作业要求。
5G工地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实现5G信号的全覆盖。5G信号塔的高度一般为35米,但建筑工程有地下的,也有高层的,随着建筑物的升高或进入地下的深度不断增加,信号就一点点消退。“为此,我们在现场建了一个魔方基站,可实现5G信号对工地的全覆盖,并在项目的制高点布设了一个球机,对工地进行全景监控。”
在项目展示厅的大屏幕上,布满了不同角度的实时监控画面。“请佩戴安全帽再进入工地!”监控屏幕上,一名没有佩戴安全帽的工人被拦了下来。据赵灿振介绍,项目主要出入口、闸机等位置都设置了AR摄像头进行定点拍摄,所有数据信息汇总和辨识都在1秒钟以内完成。
无人驾驶机械成为可能
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是5G的三大特性,这些特性在该智慧工地都找到了用武之地。赵灿振举例称,大带宽就是流量大,可提供每秒10G的传输速率。使用5G技术的建筑业,常用的普通BIM模型大概是10G左右,几秒钟就能下载完成并投入使用。而在传统工地,BIM模型是无法下载和打开的。BIM模型相当于把平面的二维化图纸变成三维立体式,建筑中所有的标高、尺寸都能看清楚,可有效指导现场施工作业。
5G的延时只有60毫秒,低延时使得无人驾驶机械成为可能。“在工地的一些危险区域操控塔吊风险很高,一旦发生塔吊倾覆事件,将直接威胁塔吊司机的生命安全。5G的应用可让塔吊司机坐在办公室中操纵远处的塔吊,大大提高安全性。目前这一应用正在建筑工地进行测试。”赵灿振表示,无人驾驶机械系统已在青岛港落成。
对建筑业产生颠覆性影响
在传统工地,如果希望对某一区域拍摄高清画面并实时回传,需要在摄像头后面架设一根光纤。人走到哪就要把光纤带到哪,非常不便。“而在5G时代,只需一根电源线,就可以实时传输画面,实现灵活部署,哪个地方有危险源,就把摄像头放在哪个位置,大大提升监测的灵活性。”赵灿振举例称,该项目开发了双360度塔吊应用系统,就是在塔吊设备上安装了一个随吊钩起降而伸缩的摄像头,可避开塔吊司机的视野盲区,让司机实时了解起吊物品的位置。而在传统工地,当司机遇到视野盲区时,需要专门的信号工来指导司机,准确性很难完全保证。
5G应用还使专家远程指导成为现实。“如果你是一位后台专家,在其他城市工作,希望看到工地上某一位置的具体情况,那么只需要让现场工人戴上AR眼镜到这一位置查看,你就能看到和工人一样的画面,就可以远程指导现场如何施工了。”
赵灿振认为,新基建理念将对未来建筑业产生颠覆性影响,真正解决建筑行业现在的痛点,比如,大型设备无人操作、机器人建造、无人机巡检、区块链等。“5G应用于新基建后,很多工作都是机械化操作,可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准确性。此外,培育产业化工人是建筑行业大趋势,通过5G技术对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将加速这一进程”。▲
工业互联网,中国不再被“卡脖子”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技术支撑,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是让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等实现联网。它将给企业、消费者及国家经济带来什么改变?
“在新冠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对基建企业发挥重要作用。”由三一集团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路川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时,三一集团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启动了应急调度管理平台,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了最近的工程机械的位置,了解设备工况,并将设备按波次调度到施工现场。
工业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最显著变化来自生产效率的提升。“节省10%的设备,减少一半工人,产能增加两倍。”黄路川以三一集团为例称,该集团将生产线上的9000多台设备全部联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分析发现,实际需要为8000多台,对1000多台不需要的设备进行封存。
工业互联网还将帮助企业开源、节流。据黄路川介绍,广州的定制家具产业有很多中小企业,有的只能做门板,有的只能做雕花,他们各自接订单的能力很有限,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产业集群后,就可以做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连接。“如果平台接到订单,它可以分拆到不同的中小企业生产,做完后再把不同工厂的部件拼装起来,运到客户家安装。这就是一个开源的过程。”
由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所有设备都进行了联网,很多设备都可实现共享。在一个产业园区里,如果一个模具可以由不同企业共享,单个模具的使用成本就会从100元降低到10元,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就是节流了。“这种设备共享能直接让消费者受益。比如很多城市洗一次车要四五十元,现在有的地区开始推出全自助式共享洗车机,消费者扫码就能洗车。从车子开进去,到洗完烘干,都由洗车机自动完成。洗一次车的费用仅为1元。”黄路川表示,在工业互联网中,这台洗车机作为商业资产会被标记身份,不仅有专门的维修人员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也有融资租赁公司给它做贷款,回收资金可以分账。
据黄路川介绍,在工业互联网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中国工业互联网已实现自主可控,不被国外“卡脖子”。“中国工业互联网用新技术去实现迭代升级,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发达国家存量的工业软件会有很强的惯性和壁垒,会阻碍他们用新架构去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而我们工业软件本身弱,有更多机会直接切换到新技术上去。”黄路川认为,未来中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会比较领先,因为中国应用场景较多,比国外有更多机会发展出丰富的工业互联网应用。▲
如何防止落实时出现偏差
北京市近日发布新基建行动方案,围绕六大方向提出30个重点任务。而中国各地针对新基建发展的重点方向纷纷出台政策。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是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来源,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防止偏差。
“新基建首先是数字化产业,跟传统基建相比,软性的部分更多,无形资产、知识资产、数字资产的增加是新基建的一个显著特点。”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路川对记者表示,传统基建更多拉动的是沙石、泥土等低端产业,会造成一定的城市污染。而新基建培养的是国家的尖端能力、核心竞争力,创造一批新高端就业岗位。
但在工业互联网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黄路川表示,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弱,接受并实施工业互联网的理念需要一个过程。另外,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有限,即使知道工业互联网是好东西,也花不起钱来搭建。但黄路川认为,工业互联网的成本高,主要原因是远没有到规模效应,一旦达到规模效应,成本可能会降到现在的1/10。
在新基建的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防止市场出现偏差。中国未来5年将安排总投资48.6万亿元的新基建项目。黄路川表示,如果政府投入资金后,我们会有更便宜的云资源、更低的软件开发成本,按道理讲,可以结构性地降低供给成本,但如果人才发展结构没跟上,导致从业人员工资暴涨,“最后结构性成本不降反升,物料成本再低也无济于事”。
贾康表示,新一轮建设来临后,最需要提防的是在资金使用方面。政府不能认为可以大包大揽,“一定要以政府有限的财力做引子,充分用机制创新调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境外资金一起来做综合开发”。此外,还要防止一些管理部门、产业界人士形式主义地理解新基建,只是简单表个态,然后把其他地区的实施方案照猫画虎拿了一套就在本地区、本行业应用。“新基建应在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形成一个尽可能高水平的定制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