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培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通过对文物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
1970 年10 月,在西安市南郊唐代长安城兴化坊遗址一次基建施工中,人们发现了享誉世界的何家村唐代窖藏。窖藏出土了一千多件文物,其中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材质货币466枚、玛瑙制品3件、玻璃器1件、水晶制品一件、白玉九环蹀躞带1 副、玉带板9 副、玉镯2副、金饰品13件,另有金箔、麸金、玉材、宝石、朱砂、石英、琥珀、石乳等炼丹的材料。金器总重达289两(唐制),银器总重3900 多两(唐制)。这些出土文物集中反映了唐代的技术、经济、文化等方面。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料,所以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是谁至今尚未得到确认。由于陪葬器物制作之精、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因此何家村唐代窖藏被认定是皇家窖藏。
这271 件金银器皿中,无论形制、工艺,还是纹样,最为独特的,当属鎏金舞马纹仿皮囊银壶(以下简称“舞马壶”)。
该舞马壶出土的时候,外底有墨书“十三量半”,今已不存在。银壶通体抛光,舞马纹、提梁、壶盖及壶体圈足相接处鎏金,金色与硫化变暗壶体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
图1 仿皮囊壶瓷壶
该壶仿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壶身扁圆,前端有一圆形开口,配有盖子。盖子上有錾刻出来的花萼形纹。盖子顶端铆接一环,环后有14厘米长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有用银条捶揲出来的内平外有凸棱的提梁,提梁两端分别缠绕三圈1 厘米粗的银丝,前端捶揲成三瓣树叶形与壶体焊接。
唐代开放包容,对外交流空前频繁,因此有大量异域风格的器物存世。当时有很多瓷壶也仿皮囊壶,但银壶仅此一件。应该是当时工匠为适应皇帝外出,借鉴了皮囊壶的外形制作的,是体现中原与北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实例,殊为珍贵。
壶的制作方式是把一块银板捶打出壶身和圈足的大致外形,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身两侧捶打出凸出与壶身表面的舞马纹,然后再将银板两端粘压焊接,打磨平整后抛光,巧妙地掩盖住接缝,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壶身与圈足相接处,錾刻一圈“同心结”式二方联连续构图的鎏金纹样。壶底是一块椭圆形银片,以先镶嵌后焊接的做法结合于壶体,由于时间久远,焊料脱落,现在有一个长1厘米、宽约0.08 厘米的缝隙。何家村窖藏其他金银器皿的制作,都是器身与底一体制作,圈足单独制作,然后焊接。
图2 鎏金舞马纹仿皮囊银壶右侧
该银壶最为出彩,也是最为重要的地方,在于壶身两侧捶打成形后鎏金的舞马纹。舞马颈后有长长的鬃毛,前肢伸直,后肢弯曲,似在腾起,尾巴后扬,脖子上的绶带飘起,口衔酒杯,颇具动感。但不知是何种原因,两侧的舞马纹并不一致。右侧的纹样清晰,肌肉线条矫健有力;左侧的肌肉稍臃肿,衔杯纹也比较粗糙,眼睛模糊不清,旁边有凹陷,锈蚀也比右侧严重。
马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战争、运输和驿传,在唐代还用于宫廷娱乐,比如非常流行的马球,但最为引人入胜的是唐玄宗时期的舞马。
图3 鎏金舞马纹仿皮囊银壶左侧
文献上记载,唐玄宗时期的舞马表演装束讲究,内容也非常丰富。每年八月初五李隆基生日那天,都要在兴庆宫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马在《倾杯乐》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
唐代留下很多写舞马的诗词,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张说当时曾多次目睹舞马表演的实况,所以他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与舞马壶上的舞马所表现的纵横应节、徐行跪拜,在曲终之时,衔杯敬酒的场景完全吻合。
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仓皇出逃。舞马也因此散落民间,最终为安禄山部将田成嗣所得。在军中宴乐之时,舞马应节起舞,被士兵误以为妖孽而鞭挞致死,舞马从此消失。
该舞马壶的存在,不仅印证了史料文献上所记载的舞马一事属实,也说明了何家村窖藏作为皇家窖藏的性质。文物的背后,往往折射出的是时代的背景。一个小小的舞马壶,见证了盛唐的脉动,更奏响了盛唐的挽歌。
李隆基在位早期,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大唐王朝,也使中国古代社会达到了鼎盛。然而李隆基在位后期,纵情享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过分宠爱杨贵妃,加上政策失误等,导致了“安史之乱”,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李隆基对唐朝的中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舞马祝寿也正是他纵情享乐的证据。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李隆基措手不及,仓皇出逃。马嵬坡,突遭哗变,“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他在怀念杨贵妃的时候,也一定怀念舞马衔杯祝寿的春风得意。然而一切都如昨日烟云,盛唐如同一曲雄浑的交响乐,在一骑红尘妃子笑中,在舞马徐行跪拜之时,达到了高潮,伴随舞马和杨贵妃的死亡突然从高潮跌落,其后一片嘈杂。在我们期待第二个高潮的时候,晚唐却在节度使的混乱中划上了句号。
图4 鎏金舞马纹仿皮囊银壶右侧舞马纹
图5 鎏金舞马纹仿皮囊银壶左侧舞马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