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湘
初二学生浩浩一放学后回到家就拿手机玩,有时连吃饭都喊不动。眼看明年要中考了,孩子还这样玩游戏,不学习,浩浩妈妈着急了,没收了浩浩的手机。这时浩浩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情绪,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拒绝吃饭,还把柜子移过来堵住房门,不让爸爸妈妈进房间。不管是敲门,还是呵斥,或者是好言相劝,浩浩就是不开门,烦了还会冲出房间摔东西,对父母大吼大叫,浩浩妈一筹莫展,焦虑得晚上都睡不着。
心理咨询师薛青接待过很多这样的家长和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很苦恼。有些青春期孩子的家长甚至说:“这孩子平时很好的,怎么一发脾气就像个恶魔一般?”薛青说,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家长脾气好,孩子性格就好。这里所说的“性格好”指的就是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那么,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呢?
小彤在学校和同学发生了争执,放学回家后一直不高兴,喋喋不休地跟妈妈哭诉,脸涨得通红,无法释怀,情绪激动的时候还直跺脚。妈妈看着小彤声嘶力竭的样子,又心疼又焦虑。
一般来说,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的反应就是说教,或者给孩子出主意,着急地想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实际上那样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孩子的情绪一点也不能得到疏解。因为家长这样做,并没有重视孩子的情绪,只关注了自己的想法。空洞的说教会让孩子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进而产生对抗情绪,其结果是家长与孩子针锋相对,一发不可收拾。孩子只有在被认可、被理解的氛围中才没有心理负担,理智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才不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表现。
薛青建议,家长自己要冷静下来,同时想办法让孩子“认识自己”,自我认识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父母需要做的仅仅是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感受,让他明白自己在经历什么情绪。一旦孩子清楚自己真正的情绪是什么,他们就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会被极端情绪湮没。
同时,家长要表示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告诉孩子此刻有这种情绪非常正常,只有孩子自己正确感受到自己的情绪,“看见”自己的情绪点,才能更好地对情绪自我管理,同时认同家长的观点,继而学着面对问题,倾听家长或朋友的意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薛青说,孩子只有在被认可、被理解的氛围中才会没有心理负担,理智地思考自己的行为,才不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表现。所以要允许孩子进行合理的宣泄,当遇到不良情绪时,不要让孩子在心里憋着,憋着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帮助孩子把不良情绪疏导出去。允许孩子在适当的场合找家长或者向他人倾诉,或者采用画画、听音乐、写日记等多种宣泄方式。
在遇到孩子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可以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教会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比如利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回忆、分析他感兴趣的动画片或书中的主人公遇到这样的事情后,从榜样的身上学习经验、吸取教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可以让孩子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先把事情搁置一下稍后处理。
“当一个人的拳头握紧时,他便无法清楚地思考。”只有恰当地表达情绪才能更好地管理情绪。
薛青在中学做学生心理辅导期间,遇到过很多孩子,他们担心爸妈生气、指责,或者厌烦家长不停说教。因此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久而久之,就不擅于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一旦遇到冲突,就会情绪失控。孩子在情绪失衡后,等孩子平静下来,要及时告诉孩子理智地分析问题,主动控制不良情绪,使自己开心愉悦起来。学习适当地调节和疏导自己的情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所有的不良情绪归根结底都源于两种恐惧:一种是害怕失败;另一种是害怕被拒绝。怎么面对不良情绪呢?首先,我们要找到不良情绪的根源。然后,引导孩子为不良情绪的根源设想出最坏的结果。教育孩子学会接受最坏的结果,一旦我们能够接受最坏的可能,我们的焦虑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最后,帮助孩子改善最坏的情绪。比如:学着自我安慰,告诉自己平衡心态,及时进行自我提醒,不要生气,远离不良情绪。当情绪快要爆发时,深呼吸,在心里数三下,克制自己不让不良情绪爆发。自我激励,给予自己正能量,尽快从不良情绪之中摆脱出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让自己乐观自信,保持快乐的心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的未来。父母要对孩子负责,在教孩子怎样正确释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时,父母也要提高自身的修养,给孩子榜样的力量。努力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
孩子的情绪管理是否能够做到平衡,关键还要看家长。在孩子身上总会有父母的一些影子。孩子情绪失衡,父母应该先认真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有没有做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有没有情绪失衡。当自己情绪失控时,解决的方法是否合适,有没有给孩子一些负面的影响。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和幽默感等优秀品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