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振晔 副主任医师 浙江医院
在女性的“红颜杀手”中,乳腺癌排第一位是毋庸置疑的。根据浙江省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数据,乳腺癌高居所有癌种发病率第二位,也是女性癌症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
得了乳腺癌还能生育吗?这并非不可能。乳腺癌早发现、及早采取规范化治疗,才能有良好的预后效果,育龄期女性依然能实现生育梦想。对乳房的检查中,除了结节,钙化点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大约4年前,23岁的何丽无意中摸到自己乳房靠近乳晕位置有个肿块,刚结婚不久的她立即警觉起来,火速前往医院检查。术前穿刺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医生为她选择了保乳根治术,在肿瘤得到根治的同时保留了姑娘的乳房,也保留了她作为女性的尊严。
乳腺疾病是个大类,最为常见的分类即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恶性肿瘤,一般而言,女性在20~40岁年龄段的多为良性病变,40周岁以上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但近年来,乳腺癌的年轻化也十分明显。何丽住院手术的那一周,乳腺外科一共收治了4名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最小的年仅19岁。
考虑到何丽年纪轻轻并有强烈的生育意愿,医生根据其身体条件和肿瘤分期、类型,在其化疗期间安排了保护卵巢功能的药物,后续则进行了内分泌药物治疗。到了服用内分泌药物的第二年,何丽渴望要个孩子,于是医生经过充分评估后,确认何丽可以怀孕,便暂时停止了内分泌药物治疗。
现在,何丽的宝宝已经半岁了,很健康,而她自己也在吕振晔医师的指导下,再度开始了内分泌药物治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乳腺疾病,对乳房结节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但难免还有人在纠结,什么样的结节需要手术、什么样的结节可以随访观察。
体检每年要进行,如果看到提示乳房有结节也不要紧张,首先要看BI-RADS分级,四级以上需要手术,四级以下视情况随访观察;其次看结节大小,根据《乳腺癌诊疗指南》,超过2厘米大小的结节建议手术处理,1厘米以下的结节,建议医学观察。在1~2厘米之间的,由专科医生判断采取何种处理方案。
除了结节,还有一样东西很多人容易忽视,那就是钙化灶。所谓钙化灶,是乳腺细胞凋亡后形成的钙质聚集。一般来说,如果是孤立的、粗大的钙化灶,多为良性表现;但若是有多个细小的钙化点聚集成簇状的,那就很有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典型表现。也就是说,假如患者体检报告上有“簇状钙化”或“肿块伴有钙化”这几个字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应该及时找乳腺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其中年龄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乳腺癌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45~50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70~75岁之间。但这不意味着高龄女性的乳房健康就不需要关注了。
虽然老年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相对降低,病理类型相对温和,发展也较缓,治疗时除了病理类型和分期外,还要考虑患者的身体基础条件,以及预期寿命,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在排除不利于手术的各项条件之外,手术根除依然是首选方案。
而作为外科手术,微创是发展趋势,也是患者渴望的。严格遵从诊疗指南和手术指征,就是最好的微创手术。
肿瘤在什么阶段、什么类型、采用什么方法治疗,这些都有规范化的诊疗指南,无论国内国外。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手术切口位置和大小,让患者受益最大化。想要达到这一结果,离不开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
无论男性女性,都要关注自己的乳房健康。除了学会自我检查,女性在40岁之前查出结节需要复诊的,应保持半年或一年的复查频率;40岁以后要增加钼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