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瑾瑾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产妇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发生不安全事件频率持续升高,极易发生医患矛盾,危险因素较多,不利患者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改变,对健康的重视度也逐年递增,在护理上的要求及质量也显著增强[1]。因此,护理在临床治疗上显得尤为重要。风险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理念,其能有效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在业性、安全性、合理性、全面性高质量护理下能有效缓解医患矛盾,降低风险发生率[2]。基于此,笔者对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汇报如下
在我院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妇产科患者106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 3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1 9 ~4 3 岁,平均年龄(39.87±1.42)岁,其中学历类型为初中:9例;高中:18例;大学:26例;疾病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子宫肌瘤18例;妊娠综合征2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41.52±1.50)岁,其中学历类型为初中:12例;高中:19例;大学:22例;疾病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子宫肌瘤12例;妊娠综合征30例;经检验,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风险管理。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功能训练,鼓励产妇让患者在治疗上有积极情绪。研究组给予风险管理,其主要包括三大类:①风险识别管理;②风险评估管理;③风险处理管理;其中识别风险为:预测后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因素及潜在风险的预判,并针对性解决,制定优质的护理方案,降低事件发生率的可能。风险评估管理为: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综合性评估,对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工作准确性最大化及对影响程度涉及面的评估,保证护理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风险处理为:实现护理管理的有效性,保证护理工作的稳定进行,加强沟通技巧,尽可能制止不良因素发生,提高专业程度,有利患者的康复。
记录两组产妇的护理质量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及对护理干预后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其治疗效果。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
表1 两组产妇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产妇护理质量各项指标的比较(±s)
组名 例数(例) 病区管理 消毒隔离 基础护理 服务质量对照组 53 25.09±1.19 23.76±1.50 24.19±1.28 23.09±1.42研究组 53 30.12±1.58 28.79±1.42 27.08±1.60 26.38±2.51 x2 / 18.51 17.73 10.27 8.31 P/0.00 0.00 0.00 0.00
研究组的满意/ 相对满意/ 不满意度分别为:34/53(64.15%)、16/53(30.19%)、2/53(3.77%),总满意度为:51/53(96.23%);对照组分别为:27/53(50.94%)、1 6/5 3(3 0.1 9%)、1 0/5 3(1 8.8 7%),总满意度为:43/53(81.13%);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6.03,P=0.01)。
妇产科是医院的一个主要科室,其疾病类型较为特殊、危险因素较多,护理管理工作难度难于其他科室,极易导致医患矛盾发生。伴随医疗技术快速发展,护理管理要求也明显增强,高质量的护理能有效减低不良因素带来的不好影响,有利患者治疗[3]。因此,必须加强对妇产科患者的护理工作。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效减少治疗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的护理方案,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更好地满足妇产科患者的护理需求[4]。
综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风险管理,前者在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明显对于后者,在护理干预后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项观察指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妇产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其在专业性、安全性、合理性、全面性高质量护理下能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缓解医患及护患关系,疗效更佳,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