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雯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以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为主的慢性疾病成为了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慢性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由于中老年人群身体机能的退化、自身免疫力下降,易在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产生较多的问题,故此,一定的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来说是尤为必要的[1]。本文以糖尿病疾病为例,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探究协同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具体过程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和病史询问确诊为糖尿病疾病,符合中国医学会制定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诊治与护理标准》中相关标准。
纳入标准:(一)均自愿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二)符合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标准。(三)年龄60岁及以上的患者。
排除标准:(一)存在其余重大疾病的患者。(二)存在心、肝、肺等功能不全患者。(三)存在交流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4±0.3)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1±0.2)年;女20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8.1±0.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0.1)年。
观察组50例,其中男31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9.5±0.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2±0.2)年;女19例,年龄61~73岁,平均年龄(68.0±0.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4±0.2)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具体为帮助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数据检测,配合医嘱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法如下[2]:(一)建立护理团队:从基层护理人员中抽选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团队,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制定护理计划,并将计划公示给对应的患者。(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对患者提出的疑惑进行积极的解答,减少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明确护理工作的必要性。(三)健康教育:发放关于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手册,并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讲解教育,对于年岁较大的患者可以进行多次教育,同时教育范围也应纳入患者家属,促使患者家属积极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四)患者自我护理指导:护理人员通过健康知识手册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对患者家属进行紧急状况应急培训以及日常患者常规护理培训。(五)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等。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由我院护理工作结束后发放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准,纳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标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问卷总发放100份,实收100份,问卷结果有效。
本文数据均采用S P S S 22.0 系统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率(%)、计量资料(±s),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对比( ±s)mmol/L
表1 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对比( ±s)mmol/L
组别 n 空腹血糖 餐后两小时血糖对照组 50 7.4±0.4 9.8±0.3观察组 50 5.7±0.2 7.3±0.1 t 0.000 26.879 55.902 P 1 0.000 0.000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 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协同护理是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常规护理的具体流程细化、优化的同时,充分调动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护理的护理方法。通过协同护理,护理人员拥有较强自主性,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通过协同护理,还可以充分的调动患者及患者家属,促使患者及其家属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并了解到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起到良好的预后效果;通过协同护理,可以在充分利用有限的护理资源,强化护理人员、患者、患者家属三方集体的协同,提高护理效果。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餐后血糖值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协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3]。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使用协同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患者的血糖含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还能够起到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被大力的推广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