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
(南充市中心医院 超声科,四川 南充 637000)
因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外周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诊断动脉狭窄以超声技术为主,超声评价斑块病理具有一定的困难,如纤维帽、出血等,颈动脉高度狭窄多为复杂斑块,包含溃疡、纤维帽破裂,极易形成血栓,进而引起脑缺血性疾病[1]。在此次研究中旨在分析超声造影在周围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详情数据资料见下文。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确认为周围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在42-73岁,平均(57.5±6.4)岁;实验组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在42-70岁,平均(56.0±6.2)岁。将两组患者数据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结果提示无差异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进行诊断,实验组采用超声造影进行诊断,经GE公司提供的Logiq9彩色超声仪进行诊断,探头取7 L线阵式探头;探头的频率为7 MHz,凸阵式探头探头为4C或3.5C,探头的频率为3.3-4.0 MHz;选择编码脉冲谐波成像技术,调节超声输出功率达低机械指数状态,使用Bracco公司生产的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剂。在检查时患者采取仰卧位,将抽取配置好的2.4 mL溶液快速注入前臂浅静脉,然后在推注5 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当血管内造影剂微泡完全洗出来之后重复注入2.4 mL声诺维,造影结束之后解除静脉通路。
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基于SPSS 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分析模型,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的形式描述,采用卡方(χ2)检验资料间差异,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0.9%,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的比较[n(%)]
在临床中周围动脉狭窄的发病率极高,临床症状以肢体迷断缺血、坏死为主,具有极高的自残率。外周动脉的检查方法有MRA、彩超等,因为侧狭窄率与病理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的相关性比较差,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常规动脉狭窄超声分级的标准是根据频谱来进行分析的,但是因受到心血管生理特性不稳定的影响,通过流速比值有效的弥补了心功能、血压等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差异[2]。
在此次研究中,对周围动脉狭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进行针诊断,通过对比得知,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极高,常规超声显示比较困难的胫腓干动脉在应用造影剂之后可更好的显示出病变段,极大的提高了敏感性与特异性。超声诊断局限性动脉狭窄,狭窄前、狭窄处、狭窄以远频谱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通常可以采用“三段论”来表达:①高度狭窄或闭塞狭窄前频谱特点:高阻力型,狭窄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减低;②狭窄处Doppler频谱:彩色显示出了五彩射流束,峰值血流速度有所增高,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是诊断ICA高度狭窄的主要指标;③狭窄后血流紊乱是诊断狭窄的重要指标[3]。
动脉狭窄超声诊断技术的分析如下:狭窄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是主要诊断指标;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在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是更具有诊断的价值;PSVs/PSCp比值在近段有狭窄或多段狭窄时,诊断应用价值更高;在诊断时应有整体观;侧支循环可作为外周动脉高度狭窄及闭锁的诊断指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技术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正确的调解彩色多普勒可提高超声检查的真确率[4]。
超声造影也称之为声学造影,主要是利用造影剂使用之后的散射回声增强,极大的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与特异性。伴随着仪器性能的改进与新型声学造影剂的出现,使得超声造影在实质性器官的二维超声影像及血流多普勒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反映出了正常组织及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也可对其进行观察[5]。血细胞的散射回声强度比软组织低,约为1000-10000倍,在二维图上的表现是无回声,更容易识别心腔内膜或大血管的边界,但是因混响存在及分辨力的限制,可能显示出的心内膜比较模糊,但是却不能将小血管显示出来。超声造影是通过造影剂来增强血液的背向散射,从而清晰的显示出血流情况,从而诊断出疾病,在血液中造影剂回声比心毕更为均匀,且造影剂是伴随着血液流动的,因此降低了伪像的发生几率。应用在不同的方面,使用的造影剂也有所不同,目前通常采用的是观察组织灌注状态的微气泡造影剂,微气泡主要是指直径<10 μm的小气泡。超声造影技术除了常规的造影谐波成像之外,同时还有间歇式超声成像、反脉冲谐波成像等,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对一台就能够进行造影的超声设备来说就需要具备足够的宽带、高动态范围,以提供充分的参考[6]。
总而言之,超声造影在周围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