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翠华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为获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自身压力,大大提高了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由于评定条件严苛,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合理规避风险。本文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审计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多角度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风险;成因与措施
根据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将减按15%的税率进行征收企业所得税,激发了企业评定热情,“挤破脑袋”也要认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认定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很多企业在申报中对政策存在着理解不同、执业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就专项审计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构成审计风险的要素
(一)固有风险
在不考虑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下,研发费用结构上某项认定产生的报错可能性,而产生风险就是固有风险,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如某星球杯巧克力饼干受政策影响,开始申报高新技术产业。由于专利和知识产权存在瑕疵,核心产品和技术关联性不大,这就是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固有风险。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企业在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中未能准时察觉而出现的遗漏情况。控制风险是一种相对独立的风险,审计人员不能降低其风险,只能对此进行大小的评估。如某企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则该企业势必会在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中出现错误或存在舞弊情况。
(三)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唯独可以由会计师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程序未能发现审计企业在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中出现错误或存在舞弊情况,独立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受会计师工作的影响。如某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跟认证企业私交甚好,在认证流程中,故意放松条件,加大了审计业务风险。
二、企业认定过程中出现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专项审计技术的局限
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审计技术的局限,使会计审计过程中存在风险。现代审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对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审进行抽样审计。采取抽样审计易遭受抽样风险,即样本不能代表总体,从而导致审计失误。审计人员不管是对审计单位账户余额真实有效性的检测,还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测,都可能遭受到抽样风险。另外,审计人员坚持追求利润与控制成本的原则,往往希望用低廉的成本换取高额的利润。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间紧,通常审计人员会节省审计时间,从而可能加大审计风险。
(二)专项审计内容复杂
审计评价是在审计结束后通过对会计信息进行检测,不是直接参与其中的,看其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反映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而进行的评价。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多样,会计核算的内容也变得复杂和困难,根据会计资料建立审计的质量。审计人员面对复杂多样的业务处理,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更容易发生争议。在审计工作中如果发生错误,那么审计人员则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由于政策苛刻,内容复杂,很容易判断错误。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要求,认定企业应该对研发活动产生的费用进行归纳,审计人员对于“间接研发”很难定义,在判断企业年度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中对费用的真实性就容易出现错误。
(三)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原因
通常每个事务所都会根据协会制定质量控制准则,建立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但某些事务所没有建立适合该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审计人员没有约束机制,加之部分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没有达到相关要求,之后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教育,所以在审计业务时缺乏保障,同时一些注册会计师的道德素质存在问题,在审计过程中因人为原因扩大了审计风险,随意简化程序,放松条件,甚至帮客户偷税漏税,由此产生和加大了审计风险。
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注册会计师对审计环境具有敏感性
作为主管部门,为提高认定工作的便捷性,可以制定认定工作目录并出台认定方法。审计人员在进行认定审计业务过程时,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深入学习和解读,强化对认定审计业务的审计知识,了解环境,时刻保持敏感,掌握政策对客户的影响,深入有效地对认定工作的政策和环境变化趋势进行判断。事务所加大对高新企業技术产品进行确定,规范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核算,提高完善程度,建立单独明细账目,对无研发支撑条件的企业(无研发设备、无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平均工资偏离合理水平)不做下一步审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做好专业咨询、项目执行、承办业务、复核报告等步骤,在底稿中需要充分体现出实施审计工作过程的程序和结论,关注研发项目内容与研发费用发生额之间的相关性、合理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关注企业核心产业和技术的关系,在技术上是否具有发挥核心作用的知识产权的归属所有权,根据相关政策做出审计判断。
(二)提高审计质量控制
要提高审计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事务所通过举行主题活动、演讲会等方式加强审计人员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学习,深入解读法律法规政策,对文件进行讨论交流,明确审计目的,规范审计流程和审计报告书写方式。事务所应该对自身的风险意识进行提升,将审计风险渗透到业务整个流程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其次,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审计人员工作意识,避免出具审计报告日期早于取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专利证书时间情况出现,从规避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两方面入手,层层把控好审计质量关。同时,运用激励机制,定期考核,合理奖惩。作为主管部门,也加大准入机制与淘汰机制,提高对事务所机构的约束力、控制力与威慑力。重视会计报表与纳税申报表的比对,积极参与到审计现场,认真审核中介机构提供的财务资料准确性,出具真实的审计报告。如某申报高新企业申报材料中的产学研合作协议涉及一项45万元的付费条款,但其提供的研发费用辅助台账中却没有体现这笔款项,同时也无法提供实际的支付证明,在对这一案例进行审计时,应对认定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收入和研发费用结构明细表中出现的问题加大关注力度,让企业提供有力证据,对其风险进行评估,评估后进行实质性控制测试,进一步进行审计,当拥有足够充足的审计证据后,再对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审计意见。
(三)核算明细,解决研发费用账目差异的问题
事务所和审计人员在与客户签订认定审计合同时,必须要求委托方提供的数据是真实有效完整的,并向主管部门提供一份声明,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降低审计工作人员的检查风险,规避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侧面提醒委托方在认定过程中一切流程是合法的。对认定过程中研发项目的研发费用进行结构剖析,并针对其合理性进行判断和记录。针对“研发费用”账目差异的问题,企业财务部门在对研发费用进行核算时设置专门的科目,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背景下,研发费用专项审计的难度系数比较大。如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2017年度研发费用为100万元,其中人员工资总额为40万元,根据申报材料中研发人员情况表,该年度研发人员人数为30人,该企业在未进行任何分析的情况下,把人工费用均归结为研发费,人工开支比列占到40%,因此,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过程中,应统一研发费用的标准和内容,在专项审计过程中扣除不符合要求的研发费用。作为企业,要根据研发项目进行核算,正确区分公共费用和研发费用。
总而言之,在进行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过程中会存在很多风险隐患因素,应从多方面分析,完善专项审计业务,让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推动高精尖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愉.浅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财务专项审计[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5(6):47-49.
[2]李素红.浅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5(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