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宁
从2012年开始,英国开放大学及其合作机构每年都会发布一份《创新教学报告》,向人们介绍那些目前还没有成为主流应用,但极具潜力,未来可能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教学法。9年的坚持,逐渐递增的影响力,都让《创新教学报告》越来越像一份英国版的《地平线报告》。
《创新教学报告》中的大部分项目都与技术有关,这反映出在高科技时代,技术已经成为创新最强大的推动力。但报告的灵魂无疑是“创新”两个字。当我们把所有90项创新教学项目翻看一遍后,不禁会发出“这样做也行?”的感叹。而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创新又都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拿来”。只要在某个领域中已经成熟的技术应用,不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可以大胆移植到教育中来。
例如无人机,原本是一个飞行系统,主要应用于农业、航拍、救援、快递等领域。但随着近年来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无人机对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的提升作用越来越被教育界所认可,已在教学中小有作为:无人机和编程的结合可以应用于创客或STEAM课堂中;无人机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可以用更多视角进行实地考察、观测,大大拓展了地理课堂中环境数据收集的途径。
再如电子竞技,在我们的印象中,与教育相距甚远。但在《创新教学报告》中,电子竞技同样能为教学服务,如一些体育主题的视频游戏可以辅助体育课教学;跳舞毯可以改善学生的反应时间、协调能力;而那些关于宝藏收集、解谜类的竞技项目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更酷的还有魔术表演,里面有很多高科技构造出的神奇效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其巧妙地设计到教学中,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創新教学报告》中,不但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拿来”创新,在教学方法上也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
例如“间隔学习”,就是借助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间隔学习比集中学习可以使大脑区域产生更多的活动,并记忆更多的内容。为此,研究者设计了一个针对技术的间隔学习方案,把80分钟的学习时间切割为五部分:教师讲授(20分钟),学生制作模型(10分钟),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进行回忆(20分钟),学生休息(10分钟),学生应用新技术(20分钟)。经过实践检验,这种学习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再如“根茎学习”,它把学习的结果比喻为一棵大树,则学习过程可以从不同的根茎出发,条条根茎,就好像不同的学习路径之间都是相通的。通过“根茎学习”,学生最终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络——如同一棵参天大树。
此外,还有在玩耍中通过对材料的修补来学习——拼装学习;至少体验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如学校课堂和博物馆,将其优势互补的学习——跨界学习;利用非计划或无意的学习——“偶然学习”;让大脑和身体全身心参与的学习——具身学习;利用经验获得更深的理解——有效失败;通过爱好者和专家的讨论,投票选出最佳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众包学习......
《创新教学报告》告诉我们,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真的可以做到无边界,因为在当今这个高科技世界里,在教育以外的领域,成熟的技术应用可以说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总能挖掘出其中的教育价值,而剩下的,就看我们够不够大胆,将其“拿来”一试,我想,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