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维和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
一个农民的孩子,家里穷,从小跟着父亲下地种田。每次休息时,他都望着远方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天天待在家里,有人往家里邮钱。父亲笑着说,别做梦了。后来他上了学,从课本上知道有个金字塔,他就对父亲说,长大了想去看金字塔。父亲又笑着说,别做梦了。
十几年以后,这个孩子当上了作家,写文章,出书,每天坐在家里写作,出版社、报社纷纷往他家里邮钱。有了钱,他就去看了金字塔。他站在金字塔下,默默地说,爸爸,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林清玄。
素材解读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看到林清玄的这句话,就会让我们想起他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中经典的话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是呀,面对杂草、蜂蝶、鸟雀的讥讽,百合自信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林清玄正是源于这份自信与不懈努力,才最终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信是人的生命之根,也是前行路上的巨大动力源。人有了坚定的信心,才能一往无前,排除千难万险,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做成,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如果缺乏自信,人就会迷惘、失落,不知该做什么,一遇到不利情形,就会闪躲逃避,从而将自己置于不堪境地。自信真可谓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值得我们用心记取的。
自卑与自信的差异
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有一天在排演一出话剧时,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实在找不到人,只好让大姐担任这个主角。他的大姐以前只负责管理服装道具,此刻突然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不满。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一扫先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十分自信,十分真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术家。”
素材解读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的表演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自卑与自信的差异。很多人,因为自卑,就失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因为自卑,就得过且过,随波逐流。反过来说,如果他拥有自信,就会变得神采飞扬,勇往无前,那么摆在自己面前的难题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我们要以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能过分放大自己的缺点,否则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会感到自卑,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所以我们要多看看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发挥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成功就在前方。
一根擎起自信的柱子
英国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年轻时一无所有,没有名气,幸运的是,他参加了温泽市政厅的设计。他依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大厅天花板的方案。
一年后,市政厅落成,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验收时,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了,要求多加几根柱子。克里斯托·莱伊恩却十分自信,认为只用一根坚固的柱子便足以保证大厅的安全,并详细地计算说明,列举了相关实例,但没有人相信他。
最终,克里斯托·莱伊恩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计策:在大厅里增加了4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没有与天花板接触,只为了摆设给那些愚昧无知却又刚愎自用的人看。
300年过去了,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时,才发现这个秘密。
素材解读
人的一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靠的是自信的柱子,而这样的柱子,无须摆设太多,一根足够。一根特立独行的柱子,守护着灵魂的高贵,高扬着真理的旗帜,高擎着自信的头颅。300年后的真相大白,验证着设计师的自信、独立、高贵与永恒。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中国诗词大会》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五年的美好时光,一季接一季,甘蔗节节甜。
五年回首,从《中国诗词大会》走出的武亦姝、雷海为、彭敏、陈更等已经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星式的人物,飞花令等有趣味、有格调的比赛形式也被复制到了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
五年回首,《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涵盖各个行业,有年龄最长的90岁高龄的“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也有五岁半的幼童。这种跨年龄、跨职业、跨地域的全国诗词总动员,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大范围推广和深层次体验,有着非同寻常的社会效应和时代意义。
本是古典的小众化的中国传统诗词为什么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因为“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因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的源泉。
素材解读
优秀经典的民族文化,是滋养我们灵魂的一个重要源泉。从《诗经》以来的悠长的中国诗词传统中,蕴含着中国人独有的生命与智慧、精神与风范。透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盛况,看黄发垂髫吟诵一篇篇诗词佳作,再一次印证了古典诗词与我们的血肉联系。我们渴望诗意心灵的决心不死,向往诗意生活的意志不灭,这种古典情怀薪火相传,定能汇涓涓细流为汪洋,撑起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力。
高铁速度跑出大国自信
2019年12月30日,北京至张家口的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
对此,祖籍张家口的王永鸿深有感触。“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故事。这是历史上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时隔100多年,京張高铁成为全世界首条自动驾驶的高速铁路。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京张线让我倍感自豪!”
无线充电、智能灯光调节、无级变色车窗、无障碍设施……正式通车后,京张高铁“黑科技”集中亮相,让澳大利亚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啧啧称赞:“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从蒸汽机车到北斗卫星导航的智能高铁,京张线是中国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
素材解读
高铁,这一在中国诞生仅十余年的新生事物,通过消化、吸收、再创造,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加速度奔跑的代名词,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世界对中国的看法。高铁速度,跑出了中国人对未来发展的道路自信,跑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