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的课堂需求 做学生课堂上的引路人

2020-06-12 11:48刘逸群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智叟愚公篇文章

刘逸群

近期,在名师工作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举行了同課异构的教研活动,收获颇多。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较为成功的课?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收获些什么?引起了我的反思。

两个老师讲授的是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这是一篇经典的耳熟能详的文言文,文中展现出来的“愚公精神”在各个时代都非常有意义。那么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应该确立什么?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章中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及认知相差太远,大多数学生对愚公移山的举动,不理解,不认同。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居住,为何不选择搬家呢?这是新时代很多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他们不理解何必费那么大的周折去做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呢?所以这节课在讨论愚公“愚”与“不愚”的问题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要引导学生以文本为载体,不能天马行空的任由其想象。以文本为载体,学生的回答、学生的想法更有依据,更具有说服力。

教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预习了课文,疏通了文章的大意,且让学生提出了对于这篇文章的认知较为困惑的问题。教师提早进行归类,掌握了学生预习的学情,所以在课堂上解决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梳理归类,了解学生的需求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二次备课,效果会更好。

这节课教师的思路很清晰,就是解决愚公“愚”与“不愚”的问题,完成这个既定的目标就可以。针对这节课的体裁寓言来说,故事情节固然重要,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也不容忽视。关键人物主要是愚公与智叟,故事中这两个人名就富有一定的含义,以大众的目光去看待这两个人,正如他们的名字一样,可是名字的背后有哪些深刻含义呢?文中刻画人物的时候主要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举手投足之间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特别是凸显智叟的态度,教师很用心,找到了文中很鲜明的三组句子,清晰明了地概括出了智叟对待“愚公移山”这件事情所持的态度,更加印证了智叟不智。再找人们对待愚公的态度,然后经过对比,更加突出愚公的形象。让愚公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再者,本文中我们能够准确地找到愚公语言描写的句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正是愚公认识到了生命的生生不息,而山不加增,所以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有矢志不渝的信念,不用去在意他人的目光,只管行动即可。愚公正是因为具备了执行强大的特点,才“帝感其诚”,神与人共同去干一件事情,人定胜天的思想在文中得到了真切的体现。使得这篇文章的神话色彩更加浓厚,也表明了愚公的心声得到了神灵的支持,为民造福的大事,感动了上天。新时代,也需要愚公矢志不渝的精神。

本节课教师树立了大问题意识,整节课紧紧扣住一个主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了“愚公不愚,大智若愚,智叟不智”,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使得文章的立意得到了升华,本文的德育目标也得以落实,效果显著,德育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浸润。

猜你喜欢
智叟愚公篇文章
最北冻土带上的“愚公”
愚公和智叟新传
愚公新传
愚公移山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
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愚公移山》实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