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它源于南朝,盛于盛唐。由于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方面都有许多讲究,所以称为律诗。通常,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每首诗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这两联的上下句就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游山西村》押韵的字分别是“豚”“村”“存”“门”。每联上下两句偶數字的平仄须相反,奇数字的平仄可相反也可相同;同时偶数句最后一个字须押相同的韵,奇数句最后的一个字可押相同的韵也可不押相同的韵,即“奇数不论,偶数分明”。
律诗的内容,按“起、承、转、合”的先后顺序进行布局。“起、承”部分一般是写景、叙事,“转、合”部分一般是抒情言志,即“前景后情”。律诗以抒情言志居多,分析时要把握住“抒情”与“言志”的关联与区别。
一、形象鉴赏
1.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是:首先,区分诗中的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塑造的形象;其次,对诗人所描写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再次,掌握诗歌中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如细节刻画、烘托、背景氛围的交代、铺陈手法等;最后,在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1)用恰当的词语或短语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2)指出诗人用什么手法塑造形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写出通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景物形象
鉴赏景物形象,首先要掌握诗歌中写景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写景的方法(动静、虚实、声色等角度),情与景的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景衬情等);其次要从语言入手,分析景物的特点;再次要联系诗人的生平、处境、写作背景等,体会景物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1)抓住关键词,识别诗歌中的意象,概括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概括时要注意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2)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绘时要在忠于原诗的前提下,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3)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要具体,切忌空洞,不能只用一句“表达(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来作答,而应答出情感的具体内容。
3.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诗人用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的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物象)。诗人塑造这些形象往往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即“托物言志”。鉴赏事物形象,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寻找诗歌所写的物象,提炼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抓取作品中与物象有关的形容词、副词,捕捉诗中抒情句、议论句和诗后注释中的隐含信息。考生要注意把握事物的特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答题步骤:(1)提炼物象的典型特征。(2)结合诗中的描写,分析物象的象征意义。(3)分析寄寓于物象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语言特色
鉴赏语言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进行赏析,考生要掌握一些常用术语,如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沉郁顿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等,以使表述恰当,答题规范。这类试题不是要求考生揣摩个别字词运用得如何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使诗歌中的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高考常考的诗歌表达技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效果;2.表达方式中的描写方法、描写角度与抒情方式(特别是间接抒情);3.多种表现手法;4.构思技巧。
答题步骤:(1)明确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2)指出诗中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阐明运用这种手法的效果。
四、构思技巧
鉴赏诗歌构思技巧,考生不能仅止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还要分析诗歌中具体出现了哪种构思方法,如起结艺术、前后照应、开门见山、过渡、线索设置、卒章显志、曲笔入题、小中见大、联想想象、抑扬安排、伏笔铺垫、映衬对比、以景结情等。
答题步骤:(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构思技巧。(2)结合具体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一技巧的。(3)阐明这种技巧的表达效果(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五、分析思想感情
鉴赏思想感情,即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要求考生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答题步骤:(1)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涉及思想感情表达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2)揭示情感。考生理解思想感情应多注意三个方面:①情感类别,如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等;②情感载体,如杨柳——离别,月亮——思念,落叶——失意等。(3)判断诗人所用的抒情方法,如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触景生情等。
送邹明府①游灵武②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 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②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對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答题时应先用恰当的词语或短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指出诗人用了什么手法塑造,再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中的人物形象,最后写出通过诗中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可采用“形象+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诗人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解答炼字题,要立足于诗歌内容,分析写法以及表达效果。可采用“释义+手法+效果”的答题模式。
【答案】(1)“藏”字,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被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2)“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意蕴,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雨 晴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雨过天晴之后的景色:雨云已不能覆盖整个天空,蓝天一隅挂着一抹淡淡的白云。画面色彩鲜明,形象逼真。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鹊语声的清脆与残雷声的低沉形成对比,又和谐统一,整个画面充满生机。
C.“卧看星河尽意明”化用了杜牧《秋夕》中诗句“卧看牵牛织女星”,表达了相近的情感。
D.这首诗写景善于捕捉变化的瞬间,从空间变化写到时间的推移,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微妙多变的大自然。
【解析】杜牧的诗句表达的是失宠宫女夜不能寐,坐看牵牛织女星的寂寞凄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雨过天晴后景色的喜爱以及卧看星河的兴致勃勃。
【答案】C
2.全诗不着一个“喜”字,但喜悦之情蕴于写景叙事之中。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对诗歌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此类题可采用“分析相关诗句+揭示情感”的答题模式。
【答案】(1)首联、颔联描绘雨过天晴之后美好的景色。天空澄澈,鸟儿迫不及待地报晴,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表达出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2)颈联以叙事方式抒发诗人对雨过天晴之喜。暑热中由雷雨送来了惬意的凉爽,雨后微凉引起了睡意,但诗人不愿辜负自然美景,“急搜”“报”表现出了诗情胜过睡意,诗人要用诗句来报答大自然的美意。(3)诗人在尾联推想自己在雨后夜晚卧看深邃高远夜空的星河,虽是“无人共”,但并不孤单,而是兴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