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以化人,咏出经典新声音

2020-06-12 11:45肖丹
新班主任 2020年5期
关键词:流传诗词班级

肖丹

夏日的晨曦穿透云层,洒在居庸关长城之上。“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此时,一群孩子正手拉着手,遥望着远方深情地吟诵。这声音字正腔圆、铿锵有力,仿佛是从心底倾吐而出的。游客们循声而来,驻足拍摄,研学导师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词终歌起,一曲张杰的《中国少年说》又霸气地在长城上空回响起来……爱国情怀、民族经典、文化自信就这样在他们本色的诵咏中流淌出来。这是武汉市江汉区大兴实验小学学子表演“经典咏流传”中精彩的一幕。

歌以咏典,情动辞发

江汉区“诵习练”工程实施以来,喜爱诗词的我就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此课程中, 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引领孩子们在玩中诵读经典。然而,随着课程的推进、同类教材的连续使用,我逐渐发现传统的读、赏、背、比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年段孩子的发展需求。诵读慢慢失去了情感的内核和表现的外核,变成了机械重复的朗读活动与超强记忆力的炫耀之举——经典诵读进入了瓶颈期。

2018年寒假,央视推出了首档大型诗词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它“情以化人、文以载道、和诗以歌”的模式,用新时代的故事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的形式,让无数人为之震撼。

我也决定借助《经典咏流传》突破经典诵读教学的瓶颈。

新学期第一天的诵读时间,我没有让学生立书而读,而是给他们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一期的《明日歌》精彩片段。我曾经给孩子们讲过《明日歌》蕴含的道理,但他们更喜欢康震教授讲述的钱福连中两元的故事;我曾经变着花样带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背诵,但他们更喜欢跟着王俊凯一起吟唱;我曾经觉得他们的诵读生硬无心,但他们今天的吟诵无不饱含深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经典诵读的声音变了,变得有温度,有色彩,也更有感情了。

就这样,《经典咏流传》走进了我们班,成为经典诵读的辅助教学资源,撒贝宁、王力宏、张杰、王源、周笔畅等公众人物也成了我们班的“特邀老师”,袁枚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和乡村师生演唱的《苔》成为班上最流行的古诗乐曲……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先辈们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历史与时代的声音激起了孩子们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感和诵咏兴趣。吟《中国少年说》,孩子们要站立着读才能读出中国少年的志气;学《木兰辞》,女生说她们长大了想参军;读《苔》时,更多孩子扬起了自信的微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借助新时代的媒体文化,找准“情动辞发”的突破口,我终于冲破了经典诵读教学的瓶颈,听到了孩子们有感情的诵读。

蒙以养正,情动于衷

经典诵读的初心是传承,会读了,会背了,情咏了就是传承了吗?作为语文老师,我深知真正的传承是将文化自信植根于内心,形成文化自觉。我们要传承的不只是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还有上下五千年的中华美德,“以情化人”不仅要外化于诵,更要内化于心。因此,经典传承,要在传统文化、行为规范、思想道德、审美情趣等方面发展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于是,我们的经典诵读课程又有了“蒙以养正,情动于衷”的新声音——

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的我:梅花是武汉的市花,代表着城市的精神,明天的经典诵读时间,请大家做好咏梅准备,我们来一场“梅花盛宴”!

经典诵读家庭日的家长:“父母命,行勿懒”和“房室清,墙壁净”做得很好,爱劳动爱整洁;下周我希望能更上一层楼,做到“對饮食,勿拣择”,珍惜粮食不挑食,我们一起来背《弟子规》吧。

本色德育记录员:今天的经典诵读时间,大家跟着康震教授学习了《千字文》,梁武帝的父爱如山,周兴嗣智慧如海,王羲之书法如神,老师让我们小组尝试作《百字文》,大家兴趣盎然。中国的文化真是令人骄傲,令人向往!

一日常规反馈中的值日生:今天午餐后有几个同学没有清理桌面,我想提醒大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请大家跟我一起“学而时习之”,背一遍《三字经》。

……

通过校园班级文化的融合、课程关联、家校协作,我们班又有了许多令人欣慰的变化:

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少了,看央视中华文化节目的孩子多了;《书香留痕》里中国文学的墨香越发浓郁了;孩子们的朗读和习作水平大大提升了;家长反映孩子们更加明理懂事了;我也更钟情于诵读教学的研究,在经典诵读教案设计比赛中荣获区一等奖;曾经内向胆小的何靖萱同学通过层层选拔,最后代表学校参加市教育电视台《国学少年》的角逐,获得了“武汉市国学小名士”称号……

经典是美的文化,经典诵读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它通过声音把经典中蕴含的情感和内容深刻地表现出来,传承诗词之美和精神之美。情感作为诵读的第一要素,在整个诵读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合理调节和充分利用情感,“以情化人”方能诵读出经典之美。

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感情场,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我努力将班级文化建设与经典诵读融为一体,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巧妙开展活动,将经典诵读融入其中,孩子们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

我们的班名叫“青青鸟”,“经典咏流传”是我们班的特色文化项目:用经典立班规、定班歌;班级文化墙定期展示经典诗词;每天定点展开诵读活动;每周评比“青鸟之星”;每月推出“青鸟家庭”;每学年进行课程汇报演出……当校园响起孩子们向大队部推荐的诗词乐曲时,孩子们兴奋地跟读着,跟唱着,那声音仿佛在告诉每个人:我们爱校园、爱班级、爱诵读、爱经典。

融入生活,应景升情

央视的文化力作《经典咏流传》对经典的解读和演绎是通过情感人物和情感故事,让“今人”带着强大的共鸣穿越时光与“古人”精神握手。节目以“情”为脉络,带着共同的情怀和情感将经典的声音传入人的心里。这样集结了央视和全国文化界力量与智慧的文化大餐走进课堂,学生不禁热情洋溢、情绪高涨,但是这种情感始终是隔着屏幕去传递。如何将这种已经达到高度的情感激流汇入孩子们的心里,进而促进诵读,还需结合离孩子们最近的生活去升华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更朴实真切的诵读情感。

为了让节目中的情、经典中的情、生活中的情互相充盈升华,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我归整了节目与《国学经典》《朝读经典》《中华简易读本》中的诗词,明确传承文化的目标,找准生活中的契机,以《经典咏流传》中的作品为中心,发展诵读的广度与深度,用情感促进诵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跟着谷建芬老师一起咏《春晓》,在《春日》下《咏柳》,《村居》赏《月夜》,《春雪》中《春思》,听《春雷》,《春夜喜雨》中《江畔独步寻花》……吟着,赏着,武汉的春天更美了,大自然的声音更美了……

三八妇女节,我们开启了“赞美你”的诵读活动,和尚文婕一起赞《木蘭》,和毛晓彤一起赞《迢迢牵牛星》的织女,和李白一起《把酒问月》赞嫦娥……吟着,赞着,身边的她更美了,节日里的声音更美了。

体验仪式,善用共情

《经典咏流传》为诵读者与音乐人赋予“经典传承人”的身份,与之同时,场内场外的“跨屏心动”让每位观众乃至听众似乎都成为“经典传唱人”,极大调动了观众的卷入感和积极情绪。于是,我将仪式感融入班级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的情感在充满仪式感的诵读中释放、升华,进而产生共鸣,最终激起文化自信、文化自觉。

“大家好,我是经典传承人……”

每天开始诵读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说《经典咏流传》中的主持、嘉宾的这句话。简短的开课仪式赋予孩子们“经典传承人”的责任感,强化了他们认真参与的态度。“这首诗词我要传承古人的什么?我要怎样把它传承下去?”带着这种传承的使命去思考诵读,学习自然高效。

“我把这首经典送给你!”

教师示范诵读是激起孩子诵读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每次示范前我都会学着节目中的传唱人边做动作边真诚地说:“大家好,今天我把这首经典送给你们。”“送典”的授课仪式传递了老师对中国诗词文化的热爱与敬畏,“收礼”的学生也格外感恩珍视。师生共情,咏出了经典和谐之声。

我还引导孩子与家长将经典诵读引入家庭的仪式中,带给孩子们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妈妈,我把这首《游子吟》送给您,祝您母亲节快乐!”“爷爷,我把这首《弟子规》的孝篇送给您,祝您重阳节快乐!”“我把《登鹳雀楼》送给自己,愿新的一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孩子,我把这首颜真卿的《劝学》送给你,愿你惜时勤奋”……亲子共情,咏出了经典幸福之声。

班级文化交流周、课程汇报演出等活动总是让孩子们情绪高涨。“大家好,我们是来自五(2)班的经典传承人,今天要把袁枚的《苔》送给五(1)班的同学们……”“老师、家长、同学们,我们是五(2)班的经典传承人,今天把周兴嗣的《千字文》送给大家……”每当掌声响起的时候,每当台上台下一起唱咏之时,生生共情,场面感人。

诗言志,歌咏言,古人和诗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歌以咏典“情动辞发”,蒙以养正“情动于衷”,打造文化“养性怡情”,融入生活“应景升情”,体验仪式“善用共情”。让我们“以情化人”,带着孩子们一起用新时代的诵读之声把宝贵的经典传唱下去,一起用曾经的盛世文化,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金色雅园校区)

责任编辑  刘玉琴

猜你喜欢
流传诗词班级
班级“无课日”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高祥杰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迎额头崩出的字
硕宝成长语录(二十一)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