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辰刚
(四川师范大学 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8)
随着科技在进步,互联网大发展,信息技术改变着过去传统的模式,方倩在《论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中认为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包括国民阅读质量低,读书功利性目的强,全民阅读习惯改变,整体图书馆概念意识薄弱,阅读书籍方式也在改变,传统图书馆纸质书籍正面临电子信息巨大挑战。此外史娟在《图书馆应对阅读危机与挑战的责任与对策》中谈到当下网络阅读替代了传统纸质书籍阅读,在当下快速生活节奏里阅读也进入到了快餐时代,这是当下阅读面临的冲击与严峻现实。王志军在《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论文中表述尤其青少年由“读书时代”迅速进入“读图时代”在大量的网络阅读平台中“文图并茂”“图中嵌字”成为一种流行阅读模式,在日常交流中“网络斗图”成为社交聊天交流的常态,这种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助的阅读方式让人担忧。大量学者同样认为图书馆作为书籍载体,这是网络阅读平台永远替代不了的,而图书馆的职能促进阅读、创造学习型社会氛围、延伸阅读的深度、构建群体互动尤为突出。网络阅读和图书馆阅读关系犹如网络教育与学校课堂教育,这种最基础的功能作用目前无法改变,为了引导、增加读者阅读兴趣,图书馆的创新性服务、服务均等化、互动性体现等成为当务之急。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根据自己的特色推出卡通形象代言“Ben”,结合图书馆推出首个原创音频栏目“听悟堂”;引入RFID自动借还系统,这些举措都是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创新实例[2]。
“听悟堂”是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出的首个原创音频读后感交流栏目,是在当下互联网技术兴起,大学生阅读习惯发生很大改变下的产物,旨在促进图书馆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引导高校学生重视图书馆资源,改变传统阅读模式。由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部,推出的以“聆听你的心声,感悟你的青春”为主题的原创读后感交流平台,以听读后感的形式进行阅读分享,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此适应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要求。图1是听悟堂的篇名、读后感音频、读后感笔记。
图1 听悟堂栏目的内容
“小狮子Ben”是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移动阅读卡通形象代言人。通过卡通形象代言人可进行馆藏书目咨询与查询、在线选书、在线听书、在线课堂。课堂模块主要收集公开课资源。通过移动图书馆,学生能够观看学习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公开课,这为实际选修课程教学节省了不少成本,也解决了很多热门公开课教室拥挤、人数限制等问题。
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文献相结合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根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现:57.2%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4.3%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23.5%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3.4%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6%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纸质图书阅读任然是当下阅读的主要途径,移动图书馆就是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下,创新出一种新的阅读服务体系,通过这种轻便、便捷的方式把图书馆资源利用最大化[3]。
目前,射频识别(亦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英文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许多图书馆纷纷上马RFID项目,从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该系统中可以看出其特点和优势。RFID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实现开架书库80万册图书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并建立分布式的自助借还书网络。RFID智能馆藏系统包含智能安全监测系统、读者自助借阅系统、馆员工作站、读者自助还书系统、盘点系统、标签转换系统等子系统。RFID引进对图书馆馆员工作量有了明显的改变,对读者更加增强了自主性,通过人机的互动带动读者很快找到目标,时间成本显著降低。现将RFID自助借还系统每月的使用情况制成图表进行了汇总:图2为每月总借书册次与RFID自助借还系统图书册次的比较,表1则显示了读者自助借书量占总借书量的百分比[4]。
图2 总借书册次与RFID自助借还系统借书册次对比
表1 读者自助借书量占总借书量百分比
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后读者借书总量增加,从5月份开始读者在使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借书量显著提高,而且随着时间,逐月增加使用借书量,12月份使用该系统自助借书量占总借书量达到80%,从分析可以看出,读者在使用自助借还系统总体满意程度比较高,充分说明读者对借书还书流程越简单越受欢迎,并且工作人员的主动引导服务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借助于网络技术,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从读者生活实际角度出发,推广阅读。现在智能手机覆盖率之高,社交媒体比如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在读者群体中影响力不容小觑。另外考虑到大一新生作为新读者,对图书馆的一些服务流程还是不熟悉,我们建立了新生在线学习系统网站(图3),通过这个在线学习培训系统指南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图书馆的服务流程,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对图书馆阅读进行网络推广,这些都收到良好的效果[5]。在设备服务上,增设期刊自动借阅机,只要读者拿着手机扫一下机器上的二维码,就和自动售货机一样,机器系统识别读者信息后,就会把读者选中的期刊从下面推出来,这和传统的人工读卡借阅期刊相比效率提高了不少。以往读者自习阅读室常常出现占座、排队等现象,我们在移动图书馆中嵌入图书馆阅读室座位预定功能,帮助同学们解决座位乱占座、排队等实际问题,为创建现代新型图书馆又引进图书消毒机,对图书杀毒消菌,成为图书馆一大亮点。
图3 图书馆新生在线学习指导系统流程
著名学者梅贻琦老先生曾说“大学之大,不在高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大学是培养学子、学者研究科研的地方,人才是整个大学的根本。普希金说“书籍是我们精神的粮食”,如果一个人不读书,他会变得无知;如果一个民族不读书,他会落后。马江宝在《读书活动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践行与思考》中作了统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期坚持去图书馆阅读学习的比例在16%~23%之间波动,而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者占长期阅读学习人数的85%以上,说明了学习阅读之间的正相关性。除此之外根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0年“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只有5.6%的人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者读书节,有74.4%的人表示不知道身边有读书活动或者读书节,另有20.0%的人不确定是否周边有这样的活动。在四川师范大学,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在数据库中调查,有38%的同学是坚持一周3次以上在图书馆学习阅读,44%的学生至少一周在图书馆阅读过一次,另外我们也做了问卷调研,69%的同学希望图书馆能够办一些图书阅读活动来激励、激发大家阅读图书的兴趣[6]。
为激发读者读书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把读书阅读培养成生活习惯,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两校区特设“狮语堂”“龙吟堂”定期开展各种各样阅读活动,增加学生参加图书馆志愿活动,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管理与服务当中,帮助读者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扩展知识广度,增加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同时增强了不同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7]。
建立“读书爱好者协会”和“书法绘画协会”,坚持阅读培养情操,书法绘画书写人生的态度。不断举办绘画展、书法大赛、读书笔记大赛等各种文艺活动,我馆每周五晚上在一楼多媒体播放厅,定期播放一些青春、正能量的电影、话剧、舞台剧等影视作品,从读、视、听全方位的角度进行情操、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浸润书香,奠基精彩人生;潜心学问,助力杨帆远航”“读经明理恢弘人文精神,探本溯源打造学科基点”,坚持每天读一本好书,坚持每天做一点好事深入读者的心[8]。
四川师范大学地处四川成都,是西部首个省级重点高校。随着四川师范大学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吸引了来自西藏、甘孜、阿坝的少数民族学生。为了显示四川师范大学对少数民族的重视,学校大力加强汉藏学生文化交流,由四川师范大学在校藏族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格萨尔”藏文化研究协会。协会以研究民族文化为主题,吸引了各少数民族同学的参与,实现了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此外,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还以阅读为主题,让藏族同学以他们的语言、服装、歌曲、舞蹈为基础与汉族同学展开讨论和分享,并带领同学一起唱藏族歌,跳藏族舞等等,以期将我国的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图书馆以“提高自我民族意识,弘扬藏族文化精神,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为宗旨,旨在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继承和发扬优秀藏文化,构建和谐的校园服务特色。
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读者有了表达诉求的多种渠道,图书馆塑造并提升了整体形象。虚拟阅读推广是在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背景下,对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次提升与优化,通过这种互联网技术,宣传力度明显提高,改变了传统费时费力的服务模式。对图书馆员来说,卡通形象就是一个虚拟的“同事”,这个虚拟的“馆员”工作起来效率高、准确率高,无疑是一个好帮手;移动图书馆对读者而言就是一个移动的“好老师”,这样的“老师”更博学、更有趣味性、更方便;实实在在开展的一系列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影视作品观看等为读者打开了学习的第二扇窗户。虚实结合,虚为技术框架,实为活动引导,在虚拟中自主操作,在实际中互动娱乐,提高了读者文学素养和社会主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9]。
虚实结合的阅读推广模式独树一帜,赢得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有助于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图书馆整体服务模式的转型[10]。
图书馆既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又是文化创新的策源地。图书馆本身作为图书书籍储藏地和情报交流、社会网络数据沟通的地方,实体和电子库都蕴藏大量人类的知识宝库,尤其高校作为学科研究阵地,传播知识、提供信息服务、为培养人才提供精神粮食,所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旨在为读者提供优良的服务,创造良好的氛围,从传统的服务体系中脱离出来,摸索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同时为增进民族交流,还应该多开展针对藏族学生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构建一座现代化优质的图书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