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希文
新冠疫情发展至今,各国相继出台停课、隔离、宵禁、封城等措施,引得人心惶惶,不仅导致各地出现抢购潮,也催发新一波仇外情绪,更是对全球化的一大冲击。而因疫情而产生变化的,还有世界的对华认识。
中国的发展是出人意料。其不仅逐渐在经济与科技上超赶欧美,甚至发展一带一路,耕耘全球治理。而面对此次疫情大考,中国起初腹背受敌,内有疫情民怨,外有舆论讪笑,崩溃论更是再次甚嚣尘上;但随着中国交出和缓的答卷,西方疫情却开始在不及格边缘徘徊,甚至反向中国求援,舆情也由“中国崩溃论”,悄然过渡到了“西方衰落”。
其实今天的世界经济早已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美国《财富》杂志不久前刊文感叹,今天几乎所有重要的电子消费产品都依赖中国。中国IPHONE工厂复工推迟的报道,使苹果市值跌掉270亿美元。湖北是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的关键区域,因为疫情全球汽车产业掀起了一场停产危机,从日产到韩国现代都因为中国供应的零部件短缺而受重创。德国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遇到供货问题,连美国的药品供应也出现了危机,美国使用的抗生素大部分来自中国,胰岛素、抗抑郁药物、血液稀释剂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所以英国《金融时报》认为,除非中国恢复生产,否则许多国家药企的供应链、供应将很快耗尽。
从经济到疫情,中国的迥异发展引发不少反思。这段过程不仅照见世界对华认识的变迁,也促成中国对自我现代化的审视。
当“中国崛起”成为热门关键词后,有两种论调也成了西方朗朗上口的流行语,一是中国威胁论,二是中国崩溃论。如今前者虽比后者更有市场,但后者却总能在某些时刻迅速复苏。而这两种论调看似结局不同,却有着类似的基础,即中国本身是对现行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只是前者极有可能修正成功,后者则会导致自身崩坏。
疫情爆发之初,中国明显成了众矢之的,国际社会不仅歧视华人,也抨击武汉封城是食古不化的中世纪防疫法,眼见病势猛如虎,中国崩溃论于是再起。然而随着疫情态势逐渐逆转,舆情也起了变化。
首先,谴责中国的声音仍有,但所谓崩溃论已近乎销声匿迹,现下炮火多集中在谴责中国传播病毒上,更有甚者认为中国强制封锁消息,遮掩尚在严重状态的疫情。其次,西方也出现了赞扬中国的回音。在这些声音中,一来是赞扬中国的制度优越性,故能实施硬核封城、上门排查等强硬措施;二来是感念中国为世界争取了反应时间,只是各国还是没能准备就绪。而正是这谴责与赞扬交织时,让中国有了治理国际对华认识的空间。
在国际层次上,中国政府双管齐下,一是积极派遣医疗援助队、捐赠医疗物资,协助意大利与伊朗的等重灾区,此举确实收获一定好评,颇有在一带一路外,拓展防疫丝路的展望;二是中国意图重塑疫情论述,故而才有人称“推特上最红战狼外交官”赵立坚的那番“美军起源说”,其看似为个人行为,实是外交部门一次试水温,意在引发讨论,松动目前定调的“武汉起源说”。
这场疫战,旷日废时,影响深远。其不仅是中国崩溃论与西方衰落的角力,也是世界对华认识的变迁缩影。中国推动着整个人类负责的抗疫模式,必将赢得更多的朋友与更广泛的共同利益。中国证明了自己有资格成为超级大国,并将以此身份走出疫情,从而大幅度提升自己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