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明,邵喜霞
(甘肃德华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是导致仔猪大量死亡,严重威胁和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来对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实践,就其发病特征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作一简述,供广大养猪场技术人员和行业同仁参考交流。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从粪便、乳汁、鼻液中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给易感猪只。另外,带毒的犬、猫和鸟类也可以传播本病。各种年龄的猪只都具有易感性,头胎母猪及低胎龄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高。1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0%,断奶猪、肥育猪及成年猪症状较轻,大多数能自然康复。以往本病的发生有季节性,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近年来季节性不如以前明显。
本病潜伏期短,随感染猪年龄不同而有差异,2~3 d内便可蔓延至全群。一般2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 h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发病2~7 d后仔猪因严重低血糖征、代谢性酸中毒和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100%;2~3周龄的仔猪,死亡率在0~10%;断乳猪感染后2~4 d发病,表现水泻、呈喷射状,粪便呈灰色或褐色,个别猪呕吐,在5~8 d后腹泻停止,极少死亡,但体重下降,常表现发育不良,成为僵猪;肥育猪和成年猪的发病率也很高,但有些无明显症状,有些会表现出数天食欲减退和腹泻,一般1周内好转康复,极少出现死亡;有些母猪与患病仔猪密切接触反复感染,症状较重,体温升高、泌乳停止、呕吐、食欲不振和腹泻,也有些哺乳母猪不表现临诊症状(图 1)。
(1)乳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黏膜充血。
(2)小肠扩张,内充满黄绿色液体或液状内容物,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病毒破坏肠道绒毛上皮,尤其致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萎缩变短,小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图2)。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变做初步诊断。需要注意的是该病常与猪流行性腹泻(PED)混合感染,而且两者症状相似;还有像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演化而来)、轮状病毒(RV)等与此有相似之处,要注意鉴别。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等完成。
要采取综合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有效防控。
(1)产房温度控制在25℃,湿度65%以下,严格做好通风工作,保证猪群的良好生活环境。
(2)均衡营养,科学管理,提升猪群抵抗力。可选用能有效改善母猪饲料消化率,提升猪群繁殖率,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营养,增强乳猪抵抗力、减少发病的优质母猪产品。
(3)母猪上产床前彻底清洗消毒,产仔前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拭母猪乳腺,做好消毒工作;定期选用默沙东安灭杀、道勤拳力巴斯德等高效低毒消毒剂进行带猪消毒;对圈舍定期使用道勤凹凸巴斯德干粉消毒剂消毒,降低湿度和氨气浓度,保持猪舍环境安全舒适。
(4)分娩舍人员禁止窜舍,门口设消毒池与洗手消毒盆,每周更换两次消毒药。
(5)禁止从发病猪场购猪,严格执行猪只进出猪场的消毒制度,做到“全进全出”。
(6)在引进后备种猪时,做好隔离驯化工作,且在配种前免疫两次成都天邦利力佳疫苗,定期进行抗体检测。常规免疫方案建议如下。
①后备母猪配种前间隔4周普免两次,后同经产母猪免疫程序,每次4 mL,肌肉或后海穴注射。②经产母猪产前6周、3周各跟胎免疫1次,9、10月份普免加强2次,每次4 mL,肌肉或后海穴注射。③商品猪:40日龄、70日龄,各1次,每次2 mL,肌肉或后海穴注射。
(1)做好产房发病单元和非发病单元的隔离,严禁其他区域人员进入病区,固定人员、工具、饲料、药物等,避免交叉感染;并每天将工作服、鞋、扫把、助产工具等所有物品严格高温消毒,至少1次。
(2)及时淘汰5 d内发病仔猪和无治疗价值的仔猪,将所有清理的带病猪只及时做好焚烧、深埋、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对病区污物做无害化处理。
(3)迅速将超过8日龄的仔猪提前断奶并转入保育猪舍,并增加人员对该批提前断奶仔猪的细心护理、特殊照顾,尤其是断奶1周之内的仔猪。
(4)仔猪下痢后脱水多,怕冷,应对仔猪提供加热板、保温灯,同时时刻保持加热板干燥,可使用道勤凹凸巴斯德对保温箱进行干燥消毒。
(5)全体猪群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氨基酸和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40 mg/kg金霉素。
(6)对发病仔猪进行腹腔补液,补液温度尽量接近于仔猪体温,20~30 mL/次,4~5 次/d;对基础母猪和后备母猪用成都天邦利力佳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后海穴注射,4 mL/头。
(7)调整免疫程序。发病猪场建议免疫方案如下(普免+跟胎):①全群普免2次,间隔2~3周,每次4 mL,肌肉或后海穴注射。②产前6周、3周各跟胎免疫1次,每次4 mL,以后常年跟胎免疫,肌肉或后海穴注射。③商品猪:40日龄、70日龄各免疫1次,每次2 mL,肌肉或后海穴注射。
日本进入“量子技术元年”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10日报道】以量子计算机为代表,量子技术这一新科技正在带来创新。
与超级计算机相比具备压倒性计算速度的“量子计算机”、能感知极细微环境变化等的超高灵敏感度“量子传感器”与防止机密信息泄露的“量子密码通信”,最先掌握这些技术的国家有可能在产业竞争力和安全保障方面占据优势。
中美两国近年来作为国家战略启动量子技术的开发,已开始投入巨额资金。谷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阿里巴巴集团等两国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企业也在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欧盟也启动了为期10年的大规模研发计划。
日本将何去何从?日本原来在量子计算机的基础研究方面领先世界,同时量子传感器和量子密码通信的技术水平也很高。但在迈向实用化和产业化方面,日本落后于中美等国。
为了东山再起,日本政府的专家会议2019年归纳了“量子技术创新战略”方案。作为与人工智能和生物并列的战略技术,量子技术的开发将由产官学(即企业、政府和高校)携手全面推进。
日本将大幅增加2020年度以后的相关预算,在5年时间里设置5处以上核心研发基地。通过改善投资环境等,力争在10年内打造超过10家初创企业。量子技术的应用有望在10到20年里以各种形式取得进展,日本将瞄准一些技术和领域开拓市场。这一战略的成败将影响未来的竞争力。
年青一代人才成为关键。日本IBM旗下东京基础研究所的小林有里表示:“能充分利用量子计算机所具备潜力的人才仍然缺乏。”量子计算机借助明显不同于此前计算机的机制运行,今后需要培养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
量子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国家应以中长期视野推进的课题。在完善与世界竞争的体制方面,2020年对日本来说称得上“量子技术元年”。
(转自 参考消息[N],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