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淼
在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绩效审计应该属于比较有效的一种工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审计制度,现在审计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不仅为财务收支规范提供一定帮助,而且很好地帮助了国民经济稳定。因此,科学的分析影响绩效审计相关因素,可以从这些因素着手,提高审计效果。
绩效审计可以分为几个层面,其一,管理审计。对于管理审计来说,其主要是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改善,让管理质量可以得到提升,同时,审核被审计相关人员,看其在组织以及控制方面的表现,并从整体环节进行把握,让被审计单位可以在经营方面更加经济性,提升管理效果。从发展过程来看,管理审计应该是经济时代审计发展必然结果,当审计人员科学检查审计客体中的一些经济管理行为时,其旨在促使被审计单位能够在资源配置方面更有效率[1]。从目前辅助手段来看,管理审计有别于财务审计,与其有很大不同。其二,效益审计。对于效益审计而言,其也是审计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不能脱离管理责任,所以,审计人员在对其分析时,必须考虑管理责任,这样才能发挥审计效果。其中效益审计更加侧重监督评价,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掌握其应该承担起效益相关责任。
在新时期,各企业间竞争越演越激烈,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强化自身财务管理,使其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关注产出,掌握资源具体使用情况,了解使用效率的高低,从而采取有效方法,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资源使用率得到改善,为企业创造和谐且稳定的环境,很多企业都开始保持一定竞争力,强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引入新设备,这时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应用、让资金可以得到最大化产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借助绩效审计来达到该要求,让设备资源可以科学使用的基础上,强化监管效果,提高使用效率。
面对投入逐渐收紧的情形,企业应采取适度举债措施,这样既能使企业资金短缺得到某种程度上缓解[2],还能促使企业中的各项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但应用该措施之前,先要做好举债规模界定工作,对举债做出科学评价,不但可以降低举债引发的财务风险,还能促使绩效审计效用得到展现。在这个过程中,绩效审计一方面会评价资金使用情况,确定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对项目进行筛选,从中选出资金使用率较低的一些项目,并做好量化财务指标,让企业可以全面筹划,制定发展计划,使得举债规模得到限制,防止企业盲目发展,进而规避一些财务风险,达到科学控制目的。
绩效审计不但体现出内审众多职能,例如监督与评价,而且可以为管理层提供相对全面且精准的审计信息,发挥内审咨询作用。在新形势下,企业愈加重视审计部门,不仅对其报有较高期望,同时内审监督以及评价发挥的职能也愈加重要,因此,审计部门应该强化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有效发挥服务作用,可以从审计角度为其他部门提供一定建议[3]。这样既能促使审计工作方式发生转变,由单一类型的财务收支审计开始向绩效审计转变,还能使内审职能得到充分展现,促使企业内审工作可以实现转型。
对于绩效审计来说,外部环境会给其效果发挥带来一定影响,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其一,经济环境。绩效审计容易受到经济环境影响,一方面由于其受托于经济相关责任学说,是经济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在不同经济环境背景下,绩效审计都会相应受到影响。在经济职能方面,能有效规范市场以及相关企业,使经济环境秩序稳定。在此背景下,绩效审计开始在企业中渗透的领域逐渐扩大,与之投入相应资金,用于企业建设方面,改善内审工作[4]。企业外部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不仅矛盾丛生,而且一些制度不符合企业需求,具有一定缺陷,导致企业经济活动受到影响。同时,由于财政支付制度存在一定漏洞,不够健全,使得一些违法者利用漏洞进行操作,给企业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面对这种审计环境,使得审计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导致审计风险一直存在,处于高危状态。
其二,社会文化环境。伴随科学文化日益发展,使得社会文化效用逐渐加大,人们处于社会背景下,会受到一些思想观念影响,使得绩效审计也与之受到影响。绩效审计属于一种社会行为,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背景下,人们需求以及认识程度影响企业审计各项工作开展。现在人们对国有企业关注度逐渐提升,同时对它们的期待值也相应地攀升,使得绩效审计承载着很多人的责任,做好绩效审计相关的控制工作也非常重要。由于审计部门肩负很大责任,使他们面临重大压力,一旦人们期望落空,也会造成潜在风险,使企业审计遭遇风险危机,所以,科学的平衡两者关系,在提高审计控制效果的同时,降低风险隐患,从而使绩效审计整体效果可以得到展现。
其一,制度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制度是确保其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企业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机构,不仅涉及到很多人员,需要对其管理,还要布置各项任务,让任务可以分配下去,促使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得到实现。其中绩效审计作为企业内部工作较为重要的部分,也需要遵守相关内部规章,让审计人员可以有效遵循。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绩效审计项目主要是依托于整体体系建立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考虑管理制度,使绩效审计项目与制度内容发生冲突,不但会影响绩效审计项目开展,还会使制度实施受到阻碍。制度会给企业中的绩效审计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对制度因素有所了解,规范审计相关制度,从而确保审计效果的有效展现。
其二,审计人员。众所周知,审计工作离不开审计人员,由于审计环境相对特殊,这也对审计人员提出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其知识结构较为完善,既能满足绩效审计工作相关要求,而且可以有效适应企业环境,做好风险防控。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相关知识,如会计以及财税等,还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学知识,可以从企业管理角度思考,展现绩效审计作用。在新的环境下,更加需要审计人员是复合型人才,首先,专业强度要高,对于本专业知识可以充分运用,使其在审计工作中得到体现,应对复杂审计环境带来的挑战。其次,知识结构要有广度。在专业强度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要拓展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延伸,学习审计相关领域的知识,这样既能对企业审计问题全面考虑,还能提出有效方案,从而使绩效审计达到最佳效果。
近几年,企业资金量逐渐加大,使得负债规模也与日增加,为了确保企业能够长远发展,必须重视起审计工作,发挥审计效用,通过审计完善企业监管,首先,要强化资金管理。审计人员要对各项资金用途以及使用情况有一定了解,确保投入产出效率,这样既能使企业得到良性发展,还能提升竞争力,使企业永葆活力。所以,应该强化对审计工作方面的认识,让绩效审计得以有效推进。其次,提高审计技术。目前审计工作开始向信息化发展,同时也需要对审计技术进行更新,提升绩效审计效率[5]。例如,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搜集企业相关数据,从众多数据中发现关联问题,从而对财务收支有效控制。另外,企业要用新理念看待绩效审计,可以适当引入新的审计技术,确保绩效审计可以适应时代要求,进而让审计工作可以大范围地得到推广。
企业日益重视审计工作,审计工作量也与之增加,审计人员面临较为严重的压力,因此,做好审计队伍方面的建设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在招聘时,应该考察技术水平,如计算机操作情况,同时要健全奖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这样既能让审计人员充满高度热情,认真工作,还能使他们从心底产生归属感,投身于企业建设中。在制定奖励机制之前,需要了解同类型企业的薪酬标准,对其进行调查,并结合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建立奖励机制,确保薪酬制度设立的合理性,提高可实施度。同时,对于表现比较优秀的人才,应该提供晋升机会,让其在岗位中得到锻炼,从而快速进步,获得职位晋升,形成较为良性的人事循环,优化企业中的资源配置。此外,企业还要完善绩效考核,公平对待每名企业职工,把绩效成为考量员工工作业绩的标准,对员工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从而规范职工管理。
绩效审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企业只有不断重视起资金监管,才能有效地关注投入产出情况,使企业发展期间面临的问题得到解决,因此,企业要健全绩效审计体系,对审计人员密切关注,提高审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