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催生了微信等APP的迅猛发展。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特点,各级党组织应积极主动占领微信等新媒体网络阵地,不断提升党组织育人话语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取得双赢。高校党组织应更新工作观念、加强理论研究、创新方式方法、建立联动机制、建设多样载体,开创新媒体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微信;新媒体;高校组织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通过构建“十大育人”质量工程,提出“组织育人”概理念,也为组织育人实践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高校依托党组织开展组织育人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有效途径。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育人,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治统领和教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经过多年实践,高校党组织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形成常态。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高校学生党建、日常管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从2005年的博客兴起,到2009年微博流行,直至2013年微信火爆,微信以其即时通讯功能为基础、广泛融合、兼收并蓄,成为新媒体中的领航者。随着微信的流行与发展,加强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研究、开发、利用十分重要。将微信作为高校组织育人的有效载体,搭载“微组织”,推送“微内容”,掌握“微规律”,学会“微应对”,实现“微育人”。
一、高校党组织育人现状
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颁布以来,各高校围绕“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广泛开展实践,努力在理念上强化组织育人观念,在实践中探索发挥组织育人功效的有效途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各高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明确党组织在其他各类组织育人工作中重点统领、起带头作用。新时代组织育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入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年补足精神之“钙”,增强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注重政治引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约束激励全体党员担当作为、不懈奋斗,努力引领广大师生群众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在固本强基、凝聚人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将党的工作传导到“神经末梢”。
2.各级组织各司其职。为推动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在高校的落实,提升组织育人质量,高校各级各类组织积极探索育人职责,主动承担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责任,充分响应上级党组织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要求,各级组织围绕种好“一块田”、守好“一段渠”,深入挖掘本组织的育人基因。其中,党组织在各级各类组织中起“举旗定向”作用,群团等各级组织是党的工作的延伸,党组织在政治引领、思想引导等方面起主要作用,其他组织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补充完善。
3.形成育人协同体系。从横向看,高校党、团、群组织共同发力、同向同行,共同围绕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等目标,努力实现自身育人职责,共同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纵向看,学校党委牵头抓总,各基层党组织、团组织、群众组织上下联动、落实落地,能够做到学校党委有号召,基层有行动。高校党务工作者作为组织育人的主要实施者,其立德树人意识、政治素养、党性修养、人才培养等方面能力逐步提升,基本能够将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同推进、同落实,能够积极探索创新组织建设载体的方式方法。
二、高校党组织利用微信开展组织育人的困境
各高校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基层打基础,夯实组织建设,建强工作队伍,创新工作载体,强化组织保障,梳理各级党组织育人职能,组织育人氛围整体良好,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成效,育人成果不断涌现。全面审视高校基层党组织育人现状,当前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微育人”空间拓展不够。新媒体时代,学生往往不再忠实于一种媒体,手机中微信、微博、短视频软件等均各占一席,使高校组织“微育人”也难逃“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就传播力、影响力而言,没有什么是足够强势以覆盖全部的。各种声音、意见都涌现出来,各种平台各自为阵,导致本应权威的组织话语权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出现层层衰减的局面。当前新格局下的“微育人”中,高校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化需求了解不够,还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育人。
2.“微育人”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被网络环境本身的互联性、共享性、开放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鲜明特点所吸引。接受网络信息已成为大学生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新媒体时代受众个性化非常强,这对“微育人”提出了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打包”提供、“千人一面”的模式不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高校党组织对学生想要获取的、成长所关注和需要的信息掌握不够。
3.“微育人”形式更新不及时。微信汇聚点滴,高校由于工作队伍不健全、技术手段落后、平台建设不能满足新形势需求等原因,對教育形式更新不及时。通过微阅读、微语录、微信朋友圈等能够汇聚学生所思所想所盼焦点,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微表达话语体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关注和反思,高校在此方面还需深度思考。
4.对“微育人”内涵管理重视不足。高校一直以来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但对于如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还缺少有效的路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延伸和转化,离不开内涵式管理,当前高校各级组织利用微信平台育人的内涵管理不足。相比传统的灌输式理想信念教育,微而精的定向教育体验更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而在高校传统“大水漫灌”式教育同“精准定位”式教育之间架桥铺路的招法还不多,不擅于用内涵管理激发学生自我领悟。
三、高校党组织“微育人”策略
1.更新思想观念。科学的观念是推动高校党组织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一是高校党委要加强组织育人的顶层设计,确保组织育人“一根鋼钎插到底”,不仅从学校宏观层面进行规划,更要从微观层面分解组织育人任务,明确制定每一级党组织、每一名党务干部的育人指引。二是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充分重视党组织建设、组织育人同新媒体运用方式融合推进的必要性。组织育人所涉及的各级党组织要树立全新、创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进经验、方法同微信等新媒体使用、传播相结合,将系统的组织育人功能依托微信等新媒体形式落到实处。
2.加强理论研究。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各高校蓬勃展开,对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正在不断更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更迭频率非常迅速。学生作为思想活跃、行动力强的青年群体,对新媒体的接受、适应程度非常高。教育者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坚持理论先行指导实践。一是密切关注网络新技术发展,对于可能引发新媒体更迭的新技术理论要进行研究、关注前沿、直面挑战。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以核心理论为宗、为纲,应对各种网络新媒体形势下组织育人工作面临的挑战。三是要加强网络语言沟通理论研究,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能很好适应新媒体载体的交流方式,教育者须用新的视角、新的表达方式、新的沟通方法同学生进行互动,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学习,走入学生的头脑、心灵。
3.创新方式方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为灌输式、传达式,方式多为单一、单向模式。新媒体形势下,各级党组织开展组织育人时必须注重创新,以更新的理念和方式突破原有教育方式,取得更好教育效果。一是注重开展隐性“微思政”,将自身自媒体建设作为开展隐性教育的方式,通过同受教育者互相关注,建立联系,定期引用、转发政治思想、党性教育、校园文化、道德法制教育等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二是加强交流互动,微信的即时交互功能让高校师生的交往更加平等、广泛,需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动,扩大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才能起到引导校园舆论,实现潜移默化式育人效果,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思想沟通的过程,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同步的过程。
4.建立联动机制。在高校组织育人的过程中,除了纵向上下级组织、横向党群团联动的教育机制,还应积极建立党委领导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联动机制。一是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各育人环节作用,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等育人环节交叉融合,发挥组织优势,统筹各方,开展“微思政”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方面内容之间有力互动,找准着力点,坚持政治引领与主流价值观引领相结合,落实落细落小。二是建立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工作队伍,“微思政”的即时性、融合性、互动性非常强,要树立整支队伍全员参与意识,着力打造以思政课教师、党务工作者为主,其他岗位教职工为辅的工作队伍,吸纳优秀学生骨干进入,将组织育人这项系统工程的主导权牢牢把握在手上。同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每名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工作能力,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完善人才制度体系。三是建立保障机制。对微信等新媒体运维人员、平台建设投入、业务拓展等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微思政”的管理监督评价机制,让思政工作细致入微、无微不至、微而有度。
5.建设多样载体。随着技术更新,微信已经成为新媒体载体中整合能力非常强的软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影响力,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微信在看、微信投票、微信视频号、微信小程序等发展如火如荼。一直以来,高校依靠微信及其公众号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实践,对运用微信整合进来的其他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缺乏有效探索,要充分利用载体建设提升高校组织“微育人”实效性。
作者简介:马静,女,天津商业大学党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研究方向为高校基层党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
基金支持:本文系2014年度天津商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人文社科类)“利用微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4114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党委组织部组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