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蓓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应用前景;风险分析
摘 要:文章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必要性,并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用户管理、资源建设、空间规划和馆员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指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风险,以期为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4-0093-0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不仅需要满足人们获取基本文献资源的要求,还需要在空间环境、服务效能等方面进行变革创新,不断解决图书馆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对于创新图书馆发展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1.1 计算机程序
人工智能就是会不断自我学习的计算机程序。随着图书馆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程序主要被应用于图书采编、图书管理、信息检索和统计管理四个方面(见图1)。采编工作是指将图书的各类信息录入计算机,使读者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图书管理是指记录读者借还书信息以及书架陈列信息,以实现图书的自动流通;信息检索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各种信息进行验证检查,包括图书的借还期限、图书损坏情况等;统计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精确结论以应用到实际管理中[2]。
1.2 智能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晶,在图书馆主要被应用于信息检索、图书定位、智能对话和业务咨询办理四个方面。如:清华大学的智能机器人“小图”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智能机器人“小交”,不仅能与用户进行智能对话,还能翻译不同的语言,可以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
1.3 智能识别技术
智能识别技术主要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其中,图像识别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借還书,还可以用于图书采编,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语音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扩展了图书馆服务项目,提升了读者在借还书等流程中的服务体验,为智能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必要性
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有利于创新图书馆发展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2.1 扩大图书馆读者范围
传统模式下,具备相关知识的图书馆员经过系统培训后就可以为读者服务,并且服务的对象仅限于实际进入图书馆的读者。这是一种“人服务人”的模式,而智能设备的引入可以使图书馆服务主体由原来实际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扩大为网络用户和实体用户并存。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智能设备进行服务升级,就可以实现“人机并存,互相辅助”的发展模式[3]。图书馆发展模式的转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人机共存”的发展模式可以改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满足读者日益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重大创新。
2.2 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
将计算机技术、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到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可以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能。计算机技术缓解了图书管理人员在图书采编、审查、借还书管理方面的压力;智能机器人可以承担读者个人业务办理工作,如辅导读者查阅馆藏图书。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采集、管理、识别,这不仅为个性化资源推送提供了条件,而且增加了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快了问题解决和业务办理速度[4]。
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前景
3.1 用户管理领域
图书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面向用户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智能阅读辅导和智能语音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就是培育读者熟练运用图书馆的各项设备、利用数据库检索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5]。图书馆可以开展智能设备使用、数据库使用、纸质图书的检索等培训,减少用户在使用智能设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图书馆还可以提供智能语音服务,即在智能检索机等设备上提供语音对话、智能翻译、语音识别等功能,使读者可以与服务人员进行语音通话,从而及时反馈自己的问题或寻求管理人员的帮助。
3.2 资源建设领域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图书馆应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开发智能搜索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高资源使用率。智能搜索技术主要应用于图书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信息检索方面。机器学习是指对智能机器进行升级,更新机器中所能检索到的各类资源;数据挖掘是指对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数据分析,确保资源种类多元化;信息检索是指通过对馆藏资源的分类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和系统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主要用于语音识别、语言翻译、文本分析、搜索引擎、语义理解等,该技术可以促使图书馆资源建设更加人性化、智能化[6]。
3.3 空间规划领域
图书馆是人们进行学习、获取知识的第二场所,是进行交流、获取信息的主要阵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空间规划建设领域,有利于构建智慧图书馆。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安保、照明、广播、通风等空间规划上进行创新[7]。智能安保系统主要包括设置图书违禁出馆报警装置以及进行图书馆门禁刷卡系统的更新和改造;智能照明感应是指阅读区在无人情况下可以实现自动关闭,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开发步梯间的自动感应照明装置,节省图书馆的电力资源。图书馆是由人、资源、空间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只有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空间规划中的作用,才能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能。
3.4 馆员教育领域
智能计算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分析图书管理数据、用户管理数据和资源管理数据,还可以用于开展馆员信息智能教育(见下页图2)。面向馆员的信息智能教育主要涉及技术能力、认知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技术能力是指馆员运用智能设备的能力,认知能力就是对资源、数据库等的认识情况,资源利用能力指馆员对掌握的信息和数据等进行再分析、再利用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指馆员需要不断进行自我知识和技术更新。
4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风险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大规模应用和普及虽然给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应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读者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智能设备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编辑和整理,对读者进行个性化内容的推荐。但在这些智能设备面前读者的信息泄露风险也增加了,如:在图书馆制作借阅证或进行记录借阅信息的同时,用户的借阅历史就会被记录在电子标签上,而智能设备对读者阅读喜好和行为的分析也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个人信息数据库,如果黑客通过一些不当手段攻入系统,就会获得读者的个人信息。黑客如果利用获得的信息进行短信诈骗、电话诈骗和网络诈骗,将威胁读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图书馆应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和应急措施。
4.2 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图书馆不仅需要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管理智能设备,还需要确保每个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例如,图书馆要对机器人管理人员、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计算实验员和图像识别工程师等人员进行权利的划分,保证权利和实际管理责任相对等[8]。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一些岗位的人员缺失,常会出现由其他岗位人员代行其职的现象,然而一旦出现问题,因为岗位和岗位间的权利和责任模糊,所以无法确定实际责任人,最终导致问题被搁置。同时,如果技术管理人员利用这种漏洞私自将图书馆的智能技术转手卖给他人,就会加剧图书馆需要面对的技术风险[9]。因此,图书馆应根据发展需求和工作需要制定《岗位职责管理办法》,工作人员也必须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4.3 馆员岗位被代替造成服务效能的降低
智能设备的应用减轻了图书馆员的工作压力,一些原来由人力完成的工作被机器所取代。随着部分岗位的取消,一部分圖书馆员的工作热情也降低了,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当智能设备出现问题后,由于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会造成服务压力剧增,使业务办理和问题处理等面临巨大挑战,这些都会加剧图书馆需面对的服务风险。
5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正朝着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风险,因此,图书馆应合理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图书馆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布和宝力德.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挑战及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7(6):48-54.
[2] 张兴旺.从AlphaGo看人工智能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与应用[J].图书与情报,2017(3):43-50.
[3] 吴建中.人工智能与图书馆[J].图书与情报,2017(6):1-5.
[4] 傅云霞.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应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9)47-51.
[5] 唐步龙.人工智能时代的图书馆发展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7(6):64-69.
[6] 何立.人工智能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J].智库时代,2018(21):125-126.
[7] 裘玥,李思其.人工智能发展应用过程的安全威胁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8(9):35-41.
[8] 李立睿.人工智能视角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重构与创新发展:基于英国《人工智能未来决策的机遇与影响》报告的解析[J].图书与情报,2017(6):30-36.
[9] 翟振明,彭晓芸.“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7):22-33.
(编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