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
摘要: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大爆发,并蔓延全国,重灾区武汉的情况举国关注,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云南报业等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武汉,以Vlog形式进行新闻报道,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文章将分析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Vlog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区别及传播特征,探索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新形式。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传播形式 Vlog新闻
背景及发展
Vlog,全称video blog,即视频博客,它集视频、音频、图片、动画、文字等于一体,时长相对灵活,一般在5-15分钟左右,是用户拍摄个人的日常生活,再通過剪辑软件进行后期制作,并以视频的形式上传网络,从而形成的一种分享生活和传递信息的新型网络日志。目前在全球社交网站中,Vlog是最火的一种表达形式。
它起源于国外的YouTube网站,2012年,美国人凯西·奈斯塔特连续600多天不间断地上传记录其生活内容的视频,让Vlog走入大众视野。2016年,“中国Vlog第一人”孙东山和他的团队出品了400多支Vlog,开启了国内拍摄视频博客的大门。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及地方的主流媒体尝试将Vlog形式运用到新闻报道中,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自此,Vlog逐渐应用到国内日常新闻的生产中。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大爆发,并蔓延全国,各家媒体纷纷通过Vlog形式对重灾区武汉的接诊救治、监测排查、物资供给、群众生活等情况进行立体、全方位的报道,从而产生了记录真实、凝聚人心的力量。
Vlog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区别
记者角色不同。陆定一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传统新闻报道中,新闻事件是核心,记者要作为一个旁观者,以抽离的状态与新闻事件保持距离,谨慎克制,不掺杂个人情绪及观点。Vlog新闻中,记者不仅仅是报道者,也变成参与者。记者手持拍摄器材、以第一人称“我”与镜头展开对话,形成人际传播的假象。记者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成为信息,从而产出具有强烈个人化叙事风格的新闻。
在央视新闻推出“央视记者武汉Vlog”中,记者张竣不穿正装,语言也不是“流水线”上的记者腔,像普通Vlogger一样出镜,被用户亲切地称为“胖大叔”。在Vlog“武汉能买到零食吗”中,张竣以“哈喽、哈喽、哈喽,小伙伴”作为开始,接着“控诉”同事们都带了很多零食来武汉,但自己却什么也没有,“你知道那种孤独感吗”,于是引入采访话题,武汉当地超市的物资供应情况。这种传播方式“颠覆”传统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记者的个人需求成为了新闻由头。
叙事方法不同。在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从业人员通过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比如报纸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电视新闻的“导语——同期采访——链接——同期采访——总结”模式,这些公式化的表达通常使用倒叙,把事件结果放到开头,之后一步一步还原真相,同时还会添加背景、制造悬念,竭力让事件发展跌宕起伏,从而使新闻更有“看头”。Vlog新闻的根本理念是带领用户在最重要的时间点进入最核心的新闻现场,经历新闻事实的发展。所以,Vlog新闻采用顺叙,按照时间顺序,呈现事件真相。
在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东西湖客厅方舱医院休舱当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账号“侠客岛”记者入舱探访。Vlog开头交代时间,记者到达医院、领防护物资、在缓冲区穿戴防护装备,接着进舱,目睹方舱医院内部环境、采访医护人员及收拾好行李排队出舱的病人,最后与医护人员道别……整个Vlog就是“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控制节奏,形成近8分钟的视频。
传播路径不同。传统媒体在海量信息中挑选大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整理、分析、编辑,再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用户传播。在这条单向的传播路径中,一旦用户没有主动选择该媒体,新闻就无法有效触达。
Vlog新闻主要在社交网络中传播,比如,微博、微信、Bilibili等平台,用户即使没有关注该媒体账号,但通过热门榜单、亲友转发、大数据算法推荐等间接渠道仍能接触到其发布的信息。最典型的微博,因其强关注性(内容可以@其他用户)和强话题性(内容可以添加“话题”),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成为各家媒体传播新冠肺炎疫情Vlog的必选平台。截至发文时,微博上,“央视记者武汉Vlog”话题的阅读量达4.1亿次,讨论5.9万次,每支Vlog都是几百万的播放量,最高的甚至达到2263万;中国新闻网创建的“战‘疫Vlog”话题,阅读量9688.6万次,讨论1.4万次;“侠客岛”的“岛叔在武汉vlog”话题,阅读7201.5万次,讨论1.8万次。
受众参与方式不同。传统新闻是媒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报道原则,从现实环境中“选择”它们认为重要的部分进行加工整理,赋予一定结构秩序,然后以“报道事实”的方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处于新闻事件发展的末端。Vlog新闻中,用户的参与方式由被动接受新闻的“结果”,变成主动参与探索新闻的“过程”。记者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的拍摄与现场同期声,为用户制造了一种在场感,使用户“参与”到新闻事件,“经历”事件发展的过程,产生“沉浸式体验”,并引发共情共鸣。
为阻断病毒传播,武汉市实行社区封闭管理政策,小区居民的日常用药只能由社区网格员协助办理。排队一整天、药袋挂满一身的社区网格员照片刷爆网络后,央视新闻推出Vlog “在武汉买药需要排多久”,记者张竣跟随某社区网格员一起给28位病患买药,带领用户“体验”买药的全过程。从整理药品清单,到药房排号、取药,与居民一一核实确认,最后打包带回社区……一个个细节,让用户了解真实的买药过程,从而消除内心的紧张感和疑惑感。
Vlog新闻的传播特征
易操作性。Vlog本质是记录个人生活的视频日记,运用到新闻生产中,就是记者记录新闻事件,优质的内容、准确的叙述、真实的表达是衡量其新闻价值的标准,对拍摄器材、画质、后期剪辑等方面的要求并不严苛。记者确定采访选题,带着一个相机或者有拍摄功能的手机到达新闻现场,拍摄现场素材后,通过并不复杂的后期剪辑工具,就可以轻松制作一支Vlog。
《北京日报》制作的“直击武汉Vlog”系列中,有一支是记者和冠欣记录中央指导组专家在病区的工作情况。为了安全,进入病区拍摄前,记者本人与相机都做了严密的防护措施。拍摄过程中,记者在厚重的防护服、起雾气的护目镜、被包裹着的相机等非正常外力阻碍下,甚至连最基本的画面稳定、清晰都做不到,但作为为数不多进入“红区”的报道,记者以最朴素、最有效的形式向用户展现了医护人员在病区工作与抢救的情景。
双向互动性。媒体将Vlog新闻上传社交网络,用户在观看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在任一时间节点上发弹幕或留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媒体可以回复,其他用户也能够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送者,这种高效及时的互动与反馈满足了用户交流的需要。
央视记者张竣探访收治患者中43%为60岁以上老年人的武汉卓尔长江应急医院后,发布Vlog“求问,在线等!爷爷奶奶住院任性不听劝怎么办”。记者一出现,满屏刷“叔瘦了”的弹幕,介绍到该医院由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疗队支援,屏幕上就出现“肉夹馍露个脸”“西安国际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很厉害”等弹幕,拍到不听护士劝的倔强老人,弹幕纷纷说“我家老爷子也这样,还天天出去遛弯,谁也不敢说他,真是没办法”“医护人员太难了”……Vlog的镜头语言与用户的情感表达“零时差”,用户对新闻内容有了更多参与和选择。
表达人格化。Vlog新闻现场的场景、人物具有随机不确定性,身临其境的记者既是新闻事件的目击者,也是参与者,其遣词造句、语音语调皆出自直观感性,具有人情味。比如,在Vlog“护士小姐姐顾得上吃饭吗”中,央视记者张竣看到刚摘下护目镜的护士,会调侃说:“你好像忍者神龟啊……我本来是想逗你笑的……”记者不再刨根问底式地追问,采访对方也乐于表现其鲜活的个性语言。比如,武汉东西湖客厅方舱医院闭舱时,“侠客岛”记者询问一位医护人员的想法,她说:“进舱的时候,我们就立下了一个目标,把方舱干倒,现在终于如愿了。”
Vlog新闻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没有正襟危坐、没有预设问答,即兴的采访、“freestyle”的用语,使新闻不再“冷冰冰”,更亲切、更易触及用户。
结语
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不仅是提供信息,还要用人们喜欢的方式提供信息。Vlog新闻是新技术与新观念影响新闻传播方式的典型表现,它作为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中的“新生物”,既满足用户对于信息资讯的需求,也满足用户及时表达情感的要求。
但新闻传播,形式永远不能决定内容,技巧也绝对不能改变事实,最具有吸引力的永远是真实的故事,好的新闻作品必须通过扎实且深入的采訪。目前,Vlog新闻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它以真实、快速、亲切已经吸引了很多用户,但是,总体来说仍缺乏深度,如何生产更多有价值的深度报道应该是媒体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乡村干部报社)栏目责编:乐禾
参考文献: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李良荣:《新闻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美]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4.潇潇:《Vlog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创新》,《传媒》,2019(22)。
5.詹绪武,李珂:《Vlog+新闻:主流话语的传播创新路径——以“康辉vlog”为例》,《新闻与写作》,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