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2020-06-11 00:37柯少力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柯少力

[摘要] 目的 以接受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以92例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及对比组(n=46),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为对比组患者提供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监护、降糖药物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各观察项目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总发生8.70%明显低于对比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总发生率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心源性休克等相关并发症并可促进其生活品质改善。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4(a)-0111-02

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并造成血管阻塞或者狭窄并导致心肌出现缺氧或者缺血等现象而引发的心脏病即为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反复波动且病程长,会加大心血管疾病发风险。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属于临床危重症,具有多节段性、多支性以及弥漫性等特点,临床治疗难度明显加大,患者预后不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变首选治疗方案为介入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改善,可有效抑制心肌梗死等继发性症状发生率,介入治疗期间同时为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既能够提升临床疗效,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生存质量获得改善[1]。该研究纳入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92例,均自2018年4月—2019年5月在该院接受介入治疗,探讨治疗期间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9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均齐全;认知正常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恶性器质性病变患者;重度精神障碍或者意識障碍患者。将纳入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及对比组(n=46),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25~89周岁,平均年龄(46.72±5.26)岁。对比组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3~89周岁,平均年龄(47.19±5.13)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为对比组患者提供生命体征监测、心电图监护、降糖药物指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如下: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核对患者身份并评估其致病因素以及心理状态,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充分掌握患者营养状况以及情绪状态,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抗生素并实施抗凝、降糖以及降压等治疗。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协助患者完成心脏彩超、尿常规、生化等相关检查。记录患者活动以及饮食状况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帮助其了解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诱发因素、危害以及风险等,向其介绍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优势,为患者提供放松训练指导及床上排尿训练指导[2];手术当日指导患者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活动,向患者介绍穿刺部位、治疗时间等手术相关情况并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股动脉穿刺患者患侧术后24 h内保持制动,桡动脉穿刺患者患侧采用止血器减压后8 h方可解除。术后为患者提供翻身指导以及排尿、肢体活动等训练指导。叮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排出造影剂,有效保护肾脏[3];术后次日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肿胀等表现并对其胸闷以及胸痛等症状进行评估,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抗凝、降糖、降压、调脂等治疗。叮嘱患者以低盐为饮食原则,鼓励患者自主排便,为患者提供情绪干预以及放松训练指导,帮助患者保持身心放松[4];术后第2天对患者患侧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改善情况,为患者提供富含维生素及纤维素的食物,避免发生便秘。严格遵医嘱用药,指导患者养成自我监测血糖以及血压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其自护能力;出院指导,于患者出院前完善护理记录,指导患者识别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并及早采取防控措施,向患者分发出院指导手册,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冠脉病变患者介入术后易发生狭窄复发等现象,因此,定期接受复查对于及早发现病情有重要价值,因此需叮嘱患者按时复诊[5]。

1.3  评价指标

护理后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内容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各项目总分均为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统计护理后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并发症总发生情况并对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检测并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各观察项目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