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褚遂良书风形成原因与影响启发

2020-06-11 03:45吴浩然
艺术评鉴 2020年9期
关键词:书法

吴浩然

摘要:褚遂良是被誉为“唐之广大教化主”的唐朝著名书法家,他传世的《雁塔圣教序》是后人争相研究和学习的对象,笔者在对褚遂良的研究学习中,对他的生平和书法风格形成以及历史地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将从其生平结交入手探究其书法风格变化与学书经历之间的关系,具体分析大书法家褚遂良书风形成以及对后世影响及启发。

关键词:褚遂良   书法   《雁塔圣教序》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20)09-0186-02

唐代褚遂良出身名门贵族,因其父褚亮交游欧阳询和虞世南而得以有学书基础,本文将以此为开端,研究褚遂良一生中书法演变与他学书经历和仕途交游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书法风格影响和对后世启发,尽可能将这位唐楷大家的书风演变过程分析详尽。

一、褚遂良学书与仕途情况概述

纵观褚遂良一生,他的仕途大致可以分成八个阶段,而书法风格则是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因为交游和接触的事物不同,他的书法风格也在产生变化,从师从欧虞的北派书风到尊崇二王的追晋书风,再到形成自身独特的书法风格,其间变化与他的仕途交游是息息相关的。

(一)学书阶段:师从欧虞,习书北派

这个阶段的褚遂良尚且没有作品留世,因为其父亲褚亮的关系,褚遂良初期学书风格受欧阳询和虞世南影响颇深,这也为褚遂良后期作品中出现的魏碑隋碑的风格奠定了基础。这个阶段的褚遂良从618年掌管军务到621年成为弘文馆馆主时发生了人生重要转折,因为主管弘文馆,褚遂良在这一阶段接触了甚多文人名士,其中与欧虞接触更甚,深受其书风影响,所以清梁巘在《评书帖》中说:“褚河南书《龙门三龛记》,中年笔也,平正刚健,法本欧阳,多参八分。”贞观十年,褚遂良任起居郎,开始亲近唐太宗,直至638年,虞世南去世,在魏征推荐下褚遂良任侍书兼起居事开始和太宗讨论书法,至此褚遂良度过了他的书法学书期,进入了书风成熟阶段。

(二)成熟阶段早期:碑风大盛,初学二王

褚遂良书风成熟早期是在担任起居事以后,因为侍奉皇帝,书法风格多受前辈虞世南影响,这个阶段他的传世作品有贞观十五年所作的《伊阙佛龛碑》和十六年的《孟法师碑》我们从这两个碑入手探究褚遂良早期的书法风格。

唐贞观十五年褚遂良46岁,他的早期书法风格多受到欧虞书风影响。而他的《伊阙佛龛碑》还受到了魏隋的碑学影响。

从书法风格以及技法来说,褚遂良吸取了汉魏碑学的特点,在书法中融入金石气息。字形较扁,取势偏横,取法隶书;其刚劲方直的风格受欧阳询影响,融于自己的个性气度从而展示出一种独特的风貌。

艺术风格上,《伊阙佛龛碑》的特征:笔法的变化较少,笔画之间的距离太多匀称,没有了疏密的变化,也缺乏轻重虚实的对比,显得呆板而不自然。

《孟法师碑》的特征:字的结体较为紧实,神态变得灵动,又具欧虞之险峻敦厚,颇有王羲之用笔的意趣。

早期有一些相同点,字形瘦劲而挺拔,结体上端正呈方,笔画上平且直,掺以隶书笔意。吸取虞字结体之宽博典雅。

这一阶段的褚遂良因仕途顺畅,且与欧虞接触偏多,其书法走向主要也是受此二人影响,形成以碑风为主的硬朗紧实风格。

(三)成熟阶段后期:师法二王,自成一派

644年褚遂良升职当了黄门侍郎,648年又升为中书令,成为继魏征后,唐代政坛上举足轻重的大臣之一,仕途猛进也使他的书法风格产生了变化,成为中书令的隔年(649年),54岁的褚遂良作《房玄龄碑》,贞观二十三年,太宗病重,高宗拜其为吏部尚书后又升为尚书右仆射,此为褚遂良政治生涯中的顶峰,653年,58岁的褚遂良在他仕途巅峰作下了书法巅峰之作《雁塔圣教序》。

写《房玄龄碑》时褚遂良54岁,是他晚年的作品。此时褚遂良书法风格产生变化,趋向成熟。用笔从平实向丰富多变发展;横画开始有左低右高的俯仰之势,笔势灵活多变,加以行书的笔意和保留的古隶笔意完美融合。结构上变方整宽博为婀娜多姿,一改欧虞的长形字体,融入二王笔法笔意,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书法风格成熟的标志性代表作。就书法地位而言它突破欧阳询虞世南以及二王书法风貌的影响,创造出了灵动飘逸、清劲古雅的新境界,同时创立了一套新的楷书笔法和语言,增强了楷书线条的表现力。

《雁塔圣教序》结体紧密,重心前俯后仰,增加了字体动态的美感,章法显现出灵动之气,被公认为褚字之冠。一改前朝的旧体,开了大唐新风。

此阶段的褚遂良仕途达到顶峰,视野眼界皆得以开阔,因亲太宗,所以爱屋及乌受王羲之《兰亭序》影响,之后在崇王追晋的道路上自成一派,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书风。

二、褚楷的书法特征及影响与启发概述

褚遂良开创了“疏朗妍美”的审美风格,这是他最重要的书法成就。初唐时期人们物质和文化的进步致使人们更偏向于精美而妍丽的贵族审美,而褚遂良创造的风格正好满足了唐朝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这种书法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一大批书法家的启蒙和追崇对象。

(一)褚楷书法特征

其一是端庄而秀丽。褚遂良的楷书无论是碑还是帖都能十分自然的表现出端庄优雅的气质,他的笔画十分精道而内敛,而秀丽则是褚遂良才情的表现,褚遂良的楷书极为瘦硬,却又不乏灵动飘逸,而在端正平直之中流露出的隐约的犀利感,则把他内心的儒雅之气和威武不能屈的筋骨之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二是流畅而凝重。流畅和凝重是对立面,一般书法家很难做到处理好这种矛盾关系,褚遂良的楷书除了早期《孟法师碑》中以欧阳询笔法为主外,剩下其他碑帖中都透露着褚遂良独有的褚体书风,不做雕饰、不拘于小节、神采飞扬、灵动而空明。流畅而凝重。我们在《雁塔圣教序》以及《房玄龄碑》中都能感受到。

其三是直率而多姿。褚遂良楷书的特征之一就是空中行笔,如果加以研究会发现,这种运笔方式基本就是行书和草书的运笔方式,甚至在有些墨迹本中我们不难发现褚遂良直接加入的行书的运笔连带。同时,在表现不同的字上相同笔画上,褚遂良也能做到游刃有余,他在这些变化多端且丰富多彩的运笔中创造了无限生机。

(二)影响与启发

褚遂良的唐楷在当时就已经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张怀瓘曾说过:薛稷的书法学习褚遂良,尤其擅长绮丽妩媚之姿,皮肤和肉得到褚遂良一半,可以說是褚遂良座下高徒了,是十分值得珍惜的。朱景玄则在《唐朝名画录》中说,薛稷的书法是师从褚遂良的,当时有句话叫做“买褚得薛,不失其节”,我们看看薛稷的书法,虽然是“初唐四家”之一,实际上是比褚遂良逊色不少的。除此之外张旭《郎官石记》也是受褚遂良前期影响,颜真卿师从张旭的屋漏痕,米芾的《叔晦帖》,敬客的《王居士砖塔铭》都受到褚遂良书法的影响。

褚遂良开创以行入楷改变了欧阳询的严谨楷法,以速度和线条来造境。通篇几乎都以行意入楷,增加了字的动态。空中运笔气势雄健,将动力带入书写,使每个线条都生机勃勃,充满无限可能。这种将行书带入楷书的创新性启发了后代无数书法家在书法技法的融合上进行创新尝试,并获得极为丰硕的创新成果,成就了数代革新派书法大家。

三、结语

学书阶段的褚遂良一如他仕途初期一样低调而等待厚积薄发,这一阶段他没有作品传世,也在学书过程中不断吸取欧虞书法中的精华,慢慢打磨自己。

成熟阶段早期的褚遂良师法欧虞,书法风格始于碑派,作品中结字瘦紧,线条刚硬,正对应其仕途上升期的奋进和刚正。但因为亲近太宗,得以近距离接触王羲之《兰亭序》等晋代墨本,其书法风格开始产生变化。

成熟阶段后期的褚遂良师法二王书风,鉴定内府法书、撰书目是褚遂良晚年书风变化,即将羲之行书笔意融入其楷书成自家面目的重要契机。也正因为其仕途达到顶峰时眼界之开阔宽广才能书写出妍美富丽的个人书风,书写出大唐的盛世繁华。

褚遂良对一众后世的书法名家都起到了引领模范的作用,癫狂乖张如米元章,亦对褚遂良的楷书大为赞赏并效习之,由此,褚遂良的书法影响力可见一斑。

褚遂良对后世的启发即是打破了书写的惯性思维,将行书笔法融入楷书的创新意识至今为人效仿,而我们更多应该去思考是如何进行书法上的创新而不是一味的继承传统,我们应该从褚遂良的书法风格变迁中学习到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经历,开拓眼界,从多种书法中寻找多元性,带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才能让我们书法在不断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风格并得以进步。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校级项目,第一署名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项目名称:褚遂良书法风格变化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XKT313。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等
图说书法(158)
图说书法
书法一
书法三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