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晴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身为高校舞蹈教学的关键构成元素,是舞蹈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与技能,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既可以了解民间风俗,又可以提高自我文化修养,但目前,民间舞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以此为背景展开分析,针对问题提出民族舞教学相关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民间舞教学 提升学生创造力 举措分析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126-02
一、目前民族民间舞教学实况
我国民族民间舞起源于古代庆丰收、祭祀等活动,是根植于社会生活,反映大众生活、情感的一种舞蹈。所以,从某种层面来讲,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各个民族百姓生活的缩影,不同民族文化的写照,积淀着民族情谊和文化底蕴,但目前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与学生对这种文化积淀、民族情感没有很好的认识,舞蹈表现也未根植于此加以拔高,学生因此对民间舞的兴趣不高,舞蹈表现也不够生动有力,严重地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民族民间舞老师对舞蹈的认知和情感投入较少
民族民间舞和我国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凝聚着地域特色和中国特色,是经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造的,但民族民间舞老师由于个人素养不够,对民族民间舞的历史文化底蕴认识不清,在舞蹈教学、舞蹈动作展示上均有欠缺,在向学生传达时也存在歧义,很难令学生理解清楚。
因为民族民间舞富含着广大百姓的情感、智慧等,需要以情感来激发其中的魅力,但很显然,民族民间舞老师并没有将舞蹈的独特性展示出来,在教学时他们过于注重情感讲解、动作美观、技能熟练,忽略了情感投入部分。
(二)民族民间舞教学教材脱离实际需求
无论哪一科目,教材都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它不仅起到了指导作用,还帮助老师制定确立教学目标,但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民族民间舞教材和现实民族舞教学都已然相违背和脱离,教材中的内容和实际所教授的内容完全不同,无法形成有效对接。随着教育改革、经济发展、物质水平提高等,大众思想观念发生很大改变,民族民间舞教材内容也应随之更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沦为弃用教材,处境极为尴尬。
(三)民族民间舞教学方式滞后
现在很多民族民间舞教学仍然采用过去的教学方式,即言传身教,许多创新化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在民族民间舞的课堂上进行呈现,虽然传统教学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顯然已经不适应于当前的教学氛围和教学对象,传统方式已明显滞后,过于强调舞蹈动作、看重技能规范性等特征,使其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阻碍了民族民间舞本身精神的传达。
三、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创造力举措解析
(一)不断提高民族民间舞老师的个人素养
要想提高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学生的培养力和塑造力,先要从老师方面着手,老师的文化底蕴、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身为民族民间舞老师,要不断充电,积极学习各种相关知识,了解民族民间舞文化民俗积淀等,掌握扎实的理论,同时不断提升自我技能,在舞蹈表现力、情感投入上进行调整和改进,加强自我能力提升。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而艺术最大的魅力就是动之以情,现代化高校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老师绝不能忽视这一点,因为不仅要培养舞技高超的人才,更要培养舞技和艺术领悟力表现力俱佳的人才,如此才能提高学生自我的创造力。民族民间舞教学中,老师要将舞蹈历史文化与艺术特色相结合,通过情感和肢体的融合,来展现给学生,令学生感受到那种情境和情感。比如东北大秧歌,上身微微前倾、含胸、膝盖弯曲、重心放在前面等,这些要点结合东北人民一般是从事农业劳动者居多的地域特色,来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展现舞姿,理解这种民间舞的风格,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下去。
(二)对民族民间舞教材加以调整改进
民族民间舞教材唯有适应现实需求,满足当下时代和教学的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出应该有的作用,提高民族民间舞教学质量,也提高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有助于我国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扬。在对民族民间舞教材改进调整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各大高校情况不同,所以要依据自我现状来优化教材,考虑到教学实况需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根据这些来编排有效的教材,如此可以加强民族民间舞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舞技提高,而且,伴随着时代发展教材的改革,新时代民族民间舞教材中散发着的是时代、时尚、时髦的气息,也会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关注和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力。
(三)改变民族民间舞教学方式
民族民间舞本身教学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切忌死板教条教学方式,要采用灵动、实用性强的教学方法来教授。我们以古典舞剑舞为例阐释,剑舞最关键的是讲求形未动神领,形止神不止,在表演剑舞时,一方面要注重塑造形,另一方面要注重表达神。可以借助眼神来表达情感,在日常加强延伸训练的同时,配合肢体动作,实现人和剑的合二为一。老师在为学生表演剑舞时,要以丰富的肢体动作搭配剑飘逸灵动的气质,凝神而展现身韵,呈现出刚柔并济的味道,概括来讲,就是教学时要对学生神的传达、底蕴的培育、情感的表达加强训练,而不仅仅是表面的规范化技巧、形体动作,同时,还可以借鉴目前的先进技术,以多媒体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和领略更多的民间舞,强化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理解。
四、民族民间舞学生创造力培养途径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现代化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学生不是一台学习跳舞的机器,老师不能只在舞蹈技巧、舞蹈文化内涵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民族民间舞是艺术的一种,也是我国文化瑰宝的一项,传承发扬的道路上,不仅仅是对以前技巧、动作的模仿,更要创新化,使之具有生命力。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首先,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舞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那在学习时遇到难点、重点,很多学生会因此而颓废失望、停滞。其次,老师和学校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发展空间与机会。民族民间舞教学时,老师要预留出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我摸索和研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第三,加大对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遇到问题,老师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还要引导学生思考方向,不断启发拓展其思维边界,使其养成深思熟虑、多方面琢磨的习惯,探求艺术的本质,领悟艺术的真正魅力,未来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会因为现代社会多种多样的伪艺术的冲击,而迷失了自我,具备了自我判断力、筛选力、创造力、思考力的学生,才是能在艺术道路上走的更远更久的人才。
(二)结合更多艺术形式
民族民间舞的创新需要融合其他一些艺术,虽然民族民间舞本身就集合了众多种艺术形式,如歌、舞、文学、美术等,但每一个时代优秀的民族民间舞都一定是汲取百家众长,呈现了当下时代最有创意特色的,所以民族民间舞學生创造力培养的一大重要举措就是结合更多的艺术形式,来赋予民族民间舞更多内涵,优秀的民族民间舞包含了特殊的服饰设计、相宜的舞台设计、出色的谱曲、舞技高超的演员、资历深厚的导演,因此在民族民间舞的创作上,要敢于和善于各类艺术、艺术家交流合作,采撷各类艺术精髓,为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五、结语
民族民间舞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情感,现如今,高校民族民间舞教育是民族民间舞最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但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如教材脱离现实、教师素养不高、教学方式落后等,本文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改进,使之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全面提高老师综合素养,加强对民族民间舞的理解,技巧和情感投入也要更深层次展现,改变教学方式,注重舞蹈的形神教育,同时,给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如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从老师、教材、学生多方面全角度阐述,以期加强民族民间舞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芯源,喻秋兰,陈滨滨.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情感读本,2015,(08).
[2]龚园.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的研究[J].青年时代,2016,(06).
[3]陈丽.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优化之我见[J].教育与职业,2009,(30).